教务处
位置: 网站首页 > 教育评论 > 正文
教育评论

以学生为本

www.jyb.com.cn 发表于: 2005-04-09 00:00 点击:
    教育部近日正式颁布了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从今年9月1日开始,新《规定》将在全国普通高校、承担研究生教育的科研机构正式实施。纵观新《规定》,其中的一个突出“亮点”,就是体现了“以学生为本”。这既是一种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又是一种教育观念的进步,值得一议。
    我们注意到,新《规定》用相当篇幅阐明了学生的权利和义务,除明确规定了学生的六项权利和六项义务之外,还规定学生对退学处理或违纪处理享有陈述权、申辩权和申诉权;新《规定》对在校大学生能否结婚不再作特殊规定,从而默许了大学生依照《婚姻法》应当享有的结婚的权利;新《规定》细化了有关学生考试作弊的惩治条款,在加大惩治力度的同时,也限制了学校处分权的滥用……所有这些,一言以蔽之,就是新《规定》加强了对大学生各项权利的保护,确立了学生在学校内部关系中的权利主体地位。
    长期以来,在旧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的影响之下,高校管理者习惯将大学生看成是需要呵护和管教的人,是义务主体而非权利主体,高校和大学生处于权利的严重不对等状态,以至于高校可以任意处置学生,而学生只能被动服从学校的管理。现在看来,这种管理模式和观念,已经明显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学生与学校的关系不应该是一种简单的管教与被管教、管理与服从的关系,而应该是一种相互平等的“教”与“学”的关系,学校在教育、管理、保护学生方面的权利和义务,与学生接受学校教育方面的权利和义务,应该是一种平等的权利和义务。新《规定》加强对大学生各项权利的保护,确立学生的权利主体地位,将有利于促进高校转变教育和管理观念,切实尊重学生的受教育权,确立“育人为本”和“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新观念。
    需要强调的是,新《规定》体现出的“以学生为本”,与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是一脉相承的。“以人为本”是一个内涵丰富而外延宽泛的总概念,而具体到各领域、各行业,“以人为本”中的“人”又有不同所指。就教育行业而言,“以人为本”中的“人”就是指学生,学生是教育关系的主体,应该成为学校的“主人”,包括教育制度设计、教育管理、教学改革等各个教育相关环节,都必须围绕着提高学生素质、保障学生权益、尊重学生人格展开,而所有的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是为受教育者服务的,而不应该是高高在上的管教者。
    从这个角度看,新《规定》体现出的“以学生为本”,就是对“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落实和贯彻,从“以人为本”到“以学生为本”,是践行科学发展观,是将“以人为本”思想运用到具体的教育实践之中。“以人为本”代表了时代发展的方向,“以学生为本”彰显了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的进步。我们相信,在“以学生为本”教育观念的熏陶之下,在“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管理模式之下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将会是更具有时代精神、法治观念和平等意识的一代新人。

地址: 广州市白云区沙太南路1023-1063号南方医科大学行政楼2楼    邮编:510515
版权所有:南方医科大学教务处
常用连接:学校首页   |   招生网站   |   教学发展中心   |   本科审核评估   |   旧版教务处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