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正是青春勃发的季节。27日至29日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的“2004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担任此次论坛评委的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胡锦光教授认为,博士生论坛通过提交论文评审来确定参与者,是一项富有竞争性的、积极的学术活动。博士生要拿到这张论坛的“入场券”,一定要付出辛勤的劳动去挖掘选题,多方收集材料,凝练观点,势必有助于营造人文社科创新人才的培养环境,推动博士研究生群体提高学术素质,增强研究能力。
博士之博,在于海纳百川。此次论坛邀请到了许多哲学社会科学界的名家,如中国政法大学校长徐显明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杨瑞龙教授、三农问题专家温铁军教授、人大法学院副院长龙翼飞教授等,都是各自行业里的专家好手,他们的一些精辟观点的确让人耳目一新。徐显明教授提出的“研究生教育的最大特点就是创新,而这种创新是建立在传承前人的基础之上的”、“没有怀疑就没有创新,怀疑是发现的开始,法学也是从怀疑和批判中发展起来的……”这些观点,让在场的博士生频频鼓掌叫好。
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经济学分论坛优秀论文得主乔卫国说,这次论坛本身就是高等教育人文学术力量的一次难能可贵的整合,如果这些学术力量和学术成果能在整合的基础上集聚,相关的学术课题就会更加深入,论坛本身的影响就会更加深远。来自中央党校的陈名财表示,希望有关部门能以这次学术论坛为契机,组织博士生对一些重大的现实问题进行调研,一方面可以提高博士生们关注现实的热情,另一方面可以把博士生的培养和社会的实际需要结合起来,真正是社会需有所得,博士们学有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