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务处
位置: 网站首页 > 正文
最新热门

迟到一分钟不得参加考试;考场纪律拷问国民素质

中国青年报 发表于: 2004-06-17 00:00 点击:
    广州有位参加高考的学生,因迟到1分钟未被允许参加考试。一时议论纷纷。这件事之所以能成为新闻,之所以有议论价值,我想,主要是因为它有着中国国情的背景。

  作为曾参加过无数次考试的人,我们对考试并不陌生。尽管考试规则写得伶牙俐齿,火药味儿浓得一塌糊涂,但谁都知道:迟到,是可以商量的;抄袭,是可以意会的;临到交卷子那一刻, 跟收卷老师磨蹭磨蹭,“赚”上额外的几分钟,也是可以谅解的。

  所以,一旦真的走上那种“丁是丁,卯是卯”的考场,我们还真的有些不习惯。像在中国一月开考好几次的国际英语水平测试———雅思考试,就属于这一类。

  别说迟到1分钟,就是考官认为的30秒,你也别想进考场。正式开考前,先发试卷,任何人不准看题、动笔,只要你发出动笔的声音,或者被考官认为你在看题,你的考试资格即被取消。考试结束前5分钟,考官报时。当他(她)站在高高的讲台上一声令下“停止”时,你千万要立即放笔,一个字也别写,否则只要他(她)看到了,即以作弊论处。这个过程中,没有考官的解释,更不容考生的辩驳。在考官眼里,考生作弊了,是考生违犯了考试制度;考生作弊了考官不处理,是考官违犯了考试制度。

  也许正是这种对考试制度的绝对维护,使得我第一次走进雅思考场时,就产生了那种对雅思深深的敬畏感。而且,也是我这个30多岁的老考生所见的第一次所有考生都这么规矩的考试。

  为什么同是中国人,一参加雅思考试,大家都能这样严守规则,令行禁止?一参加自己国家的考试,哪怕是高考,都老是有做小动作的欲望或行为,都总是向往着能有“好商量”的余地?

  一言以蔽之,雅思是西方人命题、西方人主持监考的。他们没有通融和商量的余地,纵然你是“长”的儿子或者“书记”的孙女。聪明的国人们大约都知道,“笨拙”的西方人是只认制度这个死理的,所以,在西方人监考的考场上,我们的考生才都这么“乖”。上次到香港,我曾被相似的问题困扰。我问香港朋友,为什么同是中国人,香港的交通就这么有秩序,有规则?广州就这么人不让车、车不让人?朋友回答,香港传统上是英国人在管理,英式管理是一种制度为上、为先的管理。

  两相印证,不难看出,制度的神圣与严肃与否,取决于制度的执行者,本质上与百姓无关。执行严肃,制度就严肃,从而百姓对待制度的态度和行为也就严肃;反之亦然。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中国缺少的不是制度,而是勠力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神圣性的人。

  现实中更令人心忧的是,那些制度执行者,往往不是执行制度得严不严肃的问题,而常常是“只许州官放火,不准百姓点灯”,总是把自身行为置于制度约束范围之外,甚至自身带头破坏制度。君不见,在大街上最不认红绿灯,最不认顺行逆行的是哪些车?恰恰是那些以维护公共管理制度和秩序为己任的霸王车、公务车;君不闻,在我们的公共权力机关,哪些人践踏制度最起劲?恰恰是那些手握重权,本应以捍卫制度为神圣职责的胡长清、成克杰和程维高们。

  这样的制度执行者及其行为,老百姓可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的。久而久之,谁还相信制度的效力和遵循制度将带来的收益?制度执行不力,执行者自身不执行,所以,才有制度不行,才有“关系”、“后门”、“条子”盛行。而后者的盛行,必然反过来加速制度的无效化趋势,最终导致整个社会的无序与混乱。

  回到本文开头的那件事,我在想,如果这个迟到了1分钟的考生,是“长”的儿子,或者“书记”的孙女,又将是什么样的情形?

  但愿,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神圣感,敬畏制度,从今年参加高考的这一代年轻人开始。从这个意义上讲,我要毫不犹豫地为不放行迟到1分钟的考生进场的监考官投赞成票。

地址: 广州市白云区沙太南路1023-1063号南方医科大学行政楼2楼    邮编:510515
版权所有:南方医科大学教务处
常用连接:学校首页   |   招生网站   |   教学发展中心   |   本科审核评估   |   旧版教务处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