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医科大学药理学教研室教师孙慧君日前结束在日本筑波大学博士后课题研究后,回到学校继续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她是大医实施讲座教授制后受益的第一人。
为引进世界一流教授,获取国际前沿科技信息,大连医科大学从2003年4月起实行讲座教授制。
讲座教授不同于客座教授,其考核环节更加严格。在大医与讲座教授签署的合同中明确列出了三年聘期内讲座教授应完成的工作任务。如教学任务:就国外最新进展每年为本专业教师及研究生做专题讲座一次;科研任务:每年申请国内外大型科研资金资助1项、以大医名义发表SCI或EI检索的论文3篇等;学科建设任务:为大医直接培养研究生,硕士每年1至2名,博士每年1名;每年接收大医1名教师赴国外深造等。而大医也要为讲座教授提供必要的工作室,配备学术梯队和工作人员;在完成工作任务的前提下,大医为讲座教授每年提供生活补贴4万元人民币。
孙慧君在日本的导师——范江霖教授就是大连医科大学聘任的第一位讲座教授。范江霖教授在世界上最早开展利用转基因家兔模型进行脂蛋白、脂质代谢以及人类高脂血症、动脉硬化等疾病的研究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在他的辅导下,孙慧君学习到了世界领先的实验技术和科研方法,并以大连医科大学的名义发表了5篇被SCI收录的论文。此外,孙慧君在日本学习期间的学费、生活费和国际旅费均由范江霖教授承担。
到目前,大连医科大学已聘有3名讲座教授。讲座教授制为大医吸纳了一批在相关学科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专家、学者,为大医师资队伍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