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务处
位置: 网站首页 > 教育评论 > 正文
教育评论

以创新精神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

中国教育报 发表于: 2004-08-30 00:00 点击:
    高等教育阶段是专门人才和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阶段,大力推进高等教育创新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应有之意和和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必经之路。高等教育创新主要包括教育思想创新、教育目标创新、教育制度创新、教育管理创新和教育内容创新。
  一、教育思想创新
  高等教育思想创新是对传统高教思想的扬弃与超越,从而建立起现代高等教育体系。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个性化。高等教育作为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的过程,要使学生内化社会经验、外化个体经验有所作为。高等教育只有形成自己的个性,才能有效实现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个性化教育的要旨是精神的民族性、差异的属地性、文化的学校性和工作的教师性。(2)人性化。高等教育的人性化,就是要充分体现人的终极关怀,从而极大地唤醒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实现教育的师生互动和增加学生的成功体验。在教育过程中,一是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权力和人格,尊重学生的意志和选择;二是要对学生的观念和行为进行耐心细致的引导和指导。(3)多样化。多样化教育思想主要包括办学主体的多样化、投资渠道的多样化、教育类型的多样化、教育层次的多样化、培养目标的多样化、专业设置的多样化、办学形式的多样化等,我国的高等教育必须以其多样化发展来不断适应和满足国民经济建设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高等教育需求。(4)终身化。人的发展是终其一生的事情,高等教育应促进人的终身发展。终身教育的真谛在于促进人的终身学习。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的要义应包括面向社会全体成员、教育要以人为本、建设开放性学习体系等。积极扩大教育空间,大力发展继续教育;努力延伸教育时间,大力发展老年教育。(5)国际化。高等教育越来越成为国际性公益事业,应培养受教育者适应社会国际化的能力,增强受教育者的国际意识和促进国际理解。要注重培养学生外语和计算机的实际应用能力,加强开发和利用国际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国际合作与学术交流。
  二、教育目标创新
  高等教育目标是高等教育对人才种类、层次、规格和要求的质量标准,它是国家总体教育目标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具体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高等教育目标是高等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对高等教育其它方面起着导向作用、动力作用和约束作用。在反映社会发展需要的同时,注意学生身心潜能的开发和个性的发展,是高等教育目标创新的一项重要任务。高等教育要努力实现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统一、授业解惑与启思导创的统一、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培养的统一和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统一,培养通专结合,具备创新能力,既有人文精神又有科学素养,富有个性,能够适应复杂多变的未来社会的“通用型”、“创新型”、“国际型”人才。
  三、教育制度创新
  市场经济需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同样需要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是新世纪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也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现代大学制度的核心是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实行民主管理。要求正确理解和明确大学举办者、管理者和办学者之间的关系和义务,全面把握和落实大学作为法人实体和办学主体所应具有的权力和责任。要求大学的管理必须主动适应社会与学生的需要。要求学校的教职员工由单位人变为社会人,实行契约管理和按岗分配,赋予大学全新的活力和生机。要求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不仅使学生成长为一个合格的就业者,更重要的是培养成一个成功的创业者。要求建立起大学之间平等、合理和有序的竞争秩序,充分发挥自己的传统、地域、历史、办学等优势,做到优势竞争和特色生存。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基础在大学,关键在政府,根本在法制。
  四、教育管理创新
  高等教育管理创新,是指创造一种完全新型和实际有效的资源整合范式,有利于充分调动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双方的积极性。
  高等教育管理创新,一是要实现高等教育管理的现代化。高等教育管理现代化包括物质装备、制度文化和思想行为三个层面,具有由重视功能管理转向重视效能管理、由重视部门管理转向重视整体管理、由重视监督检查转向重视责任业绩、由重视行政方式转向重视科学手段的特征。二是要实现高等教育管理的科学化。高等教育管理科学化是指教育系统或特定学校的各项管理工作都要符合管理科学和教育科学的特点和规律,使管理工作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民主化和效益化,力求达到客观、可行和高效。三是要实现高等教育管理的法制化。全面推进依法治教的战略对策,建立科学合理的教育法规体系,不断加大地方高等教育立法的工作力度,深入开展高等教育普法工作,切实加强高等教育行政执法与监督,确保高等教育的健康顺利发展。四是要实现高等教育管理的民主化。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和政务公开制度,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加快高等教育管理的民主化建设进程,保证学校的师生员工参与学校管理,尤其是参与各项重大问题的决策,真正实现高等教育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实现民主管理的制度化、系列化和经常化。
  五、教育内容创新
  高等教育目标创新必须通过高等教育内容创新才能得以实现。高等教育内容创新要体现综合化的特点,反映知识和科学的最新成果,反映市场经济对人才基本知识、能力和品质的要求,适应学生个性化和创造性发展的要求,要增加实践性和活动性内容。在思想道德素质培养方面,要把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奠定作为基础,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作为核心,视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职业道德为立身之本。在科学文化素质培养方面,要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一重点,在塑造创新意识、创新情意、创新思维、创新个性、创新品质、创新美感、创新技法和加强动手操作能力、社会交往能力、设计计算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开发创新能力方面下大的功夫。要多开展青春教育、应急教育、成功教育、挫折教育、简朴教育和劳动教育。树立强烈的“终身体育”观念,完善健全的人格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当今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异常迅猛,高等教育思想、教育制度、教育内容、教育手段等无不发生着深刻而巨大的变化。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永葆生机与活力,关键就在于不断推进高等教育创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并早日实现我国的高等教育现代化,不断保持和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核心竞争力。(作者系东北农业大学校长)
  《中国教育报》2003年8月17日第4版

地址: 广州市白云区沙太南路1023-1063号南方医科大学行政楼2楼    邮编:510515
版权所有:南方医科大学教务处
常用连接:学校首页   |   招生网站   |   教学发展中心   |   本科审核评估   |   旧版教务处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