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体操冠军刘璇从北大新闻系毕业了!可能致力于体育传媒业发展的她,即将迎来新的人生。
刘璇以前的教练陆善真说得好!“运动员在赛场上经历的荣誉、痛苦是其他人所感受不到的,从采访的角度来说刘璇会更透彻、更深入,当然她在文化方面会有不足,但是我相信她会成功的。”
我们也相信刘旋,就如同相信现在在凤凰卫视主持节目的莫慧兰。莫慧兰曾以“莫氏空翻”震惊世界,现在大家对她的记忆似乎仅限于10年前,而对于她退役后的生活,很多人知之甚少。莫慧兰1997年退役,1998年进入人大新闻系,在2002年加盟凤凰卫视。在退役后的8年时间里,莫慧兰实现了从一个知名的运动员到大学生再到记者的转变,她近日对媒体说:“8年时间我学到了很多的东西,感触最深的是竞争的残酷,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长大了。”
莫慧兰说得多棒!体育明星退役后的出路问题一直是坊间关心的话题,他们在颠峰期是无限风光的,但隐忧也是明显的,一身伤痛、文化水平相对较低是明星们不能承受之轻。当光环渐渐褪去,在由明星渐渐向普通人回归的转型期,莫慧兰、刘璇闯出了一条路子,她们不摆资格,不吃老本,回头“充电”,将自己定位为普通的求学者和就业者,赛场上的拼搏精神仍在生活中延续。有人对明星们入一些著名高校学习有非议之词,其实人家选择了一条新的其实并不平坦的道路,一样面临竞争激烈的就业,何必泼冷水,给点掌声好。
明星的光环已逝,“天之骄子”的观念也该换一换。与刘璇同一时间毕业的还有千千万万个学子,很多人将告别校园走上工作岗位,没定工作的正面临着上哪里工作,还是再考研?出国?学子们在毕业前夕似乎一下子变成熟了,很多人第一次思索像“人生”这么深刻的问题。
有人就业的思路是“就大不就小”、“就高不就低”,愿意选择大城市、大“衙门”,愿意选择能拿高薪水的工作。其实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就实不就虚”的择业观更适合毕业生,能够发挥才能,作出贡献的地方都是不错的选择。团中央、全国学联日前向全国各高校的学子们发出了一份倡议书,其中说道,“今天的基层、今天的西部,是一片孕育着无限生机和希望的沃土,是大学生接受锻炼、增长才干、成就事业的广阔舞台。青春选择,机遇难得。”
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有毕业就有招聘,近日兰州一民企招聘副总,开出了一个特殊的招聘条件——孝敬父母,理由是“如果一个人连对父母的孝心都不能尽到,家庭关系都不能处理好,他怎么能管好企业,处理好与客户的关系呢?”
这种做法是否值得推广当然是见仁见智,但有一点是受启发的:我们对毕业生的要求一直是德才兼备,“德”首先是一种社会规范,比如孝顺父母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但相信没有人会因为要遵从一种社会规范或者为了聘上副总而去孝敬父母。换句话说,孝顺不是为了聘上副总,当上副总未必就一定孝顺,孝顺更是发自内心的一种真实感受。品德和品质是“立身之本”,需要不断增强自身修养,这是每个走上工作岗位的毕业生即将面临的一个长期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