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务处
位置: 网站首页 > 正文
最新热门

广东省教育厅通报第1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高等教育发展水平》

本站原创 发表于: 2009-10-21 00:00 点击:

——在2009年广东省高校教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    魏中林  

( 2009917日 )  

   

今天,我们在珠海召开2009年度全省高校教学工作会议。会议主要任务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省委十届四次、五次全会精神,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调整优化高校学科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方案,深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着力提高教学质量,提升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为我省实现“率先突围”、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排头兵,更好地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撑。  

一、近期高等教育基本情况  

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省高校深入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着力破解影响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难题和困难,积极稳妥地扩大规模,优化结构,深化改革,各项工作取得新的成效。  

(一)高等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高等教育规模持续扩大。新增了4所高职院校。目前,全省普通高校达到112所,其中本科高校37所,高职高专院校75所。另有独立学院17所,成人高校19所。我省普通高校数已位居全国第3位。  

截至2008年,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在校生达到121.64万人,比上年增加9.67万人,增长8.6%(普通本专科在校生数)位居全国第4位;成人本专科在校生达到44.50万人,比上年增加2.07万人、增长4.5%,位居全国排第1位;研究生在校生5.88万人,比上年增长8.1%,位居全国第9位;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7%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我省高等教育规模持续扩大,较好地满足了我省现代化建设和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初步确立了我国高等教育大省的地位。  

高等教育质量逐步提升。2008年,我省新增国家级示范高职院校和国家级重点建设高职院校2所;入选国家“质量工程”项目118项,其中获得国家精品课程47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国家级高校教学名师6人,国家级教学团队15个,第三批国家级特色专业33个,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单位2个,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4个。我省国家级示范性建设和培育高职院校已有5所,国家教学名师18名,国家精品课程164门,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7个,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85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7个。  

加大力度推进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省教育厅、省财政厅联合印发了《关于实施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等3个省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文件。开展了省级范性高职院校教学名师精品课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学改革项目教学成果奖等项目建设与培育工作。省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带动作用、影响范围和项目覆盖面逐渐扩大,对我省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水平的提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教育部不久前公布的第六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中,我省18所高校30个项目入选,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29项;二等奖项目数量比上一届教学成果奖明显增加。  

(二)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  

我省高校贯彻《规划纲要》行动迅速,已经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省主要领导对此予以高度评价。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等高校结合实际,及时制定贯彻落实规划纲要行动计划,明确学校发展任务与改革方向,通过合作建立研究院、科技或产业园区、产学研重大项目与基地等方式,与珠三角中心城市签订协议,把学校的发展与区域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主动增强服务区域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识与能力。南方医科大学把贯彻落实规划纲要与学科专业结构调整、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相结合,研究制订学校总体工作方案,并分类制订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卫生服务等专项工作方案。广东商学院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研究制订了《文科类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院校建设方案》,继续在高校文科经管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探索等方面,走在全省高校的前列。  

加快推进高校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为推动各类高校抓住我省实施珠江三角洲规划纲要的机遇,进一步增强高校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服务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省政府组织召开了珠江三角洲地区普通高校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座谈会,宋海副省长主持会议并发表了重要讲话,部分高校交流了贯彻落实情况。为加快推进我省高校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我厅专门研究制定了《广东省高等学校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指导意见》。为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中关于建设高水平大学的要求,我厅于 611日 召开建设高水平大学座谈会,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10所高校围绕“建设高水平大学”这个主题形成了许多共识。  

(三)着手制定广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广东等九省(区、市)与国家同步制定本地区的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导,科学编制我省教育规划纲要,注重突出广东地域特色和时代特点;注重凸显以人为本、分区规划、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的原则;注重推进区域教育合作与教育国际化;注重突出工作主题;注重推进教育改革创新。力争使我省教育规划纲要成为富有时代特点和广东特色的教育改革发展纲领性文件。  

(四)开展调整优化高校学科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方案的调研  

为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规划纲要和省委十届四次、五次全会精神根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省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关于加快吸引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分工方案》提出的“制定实施调整优化我省高等学校学科专业结构与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的要求,省教育厅于今年5月份组织开展了“广东省高等学校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与人才培养方案”的调研工作。这是近期我省高等教育的一项重点工作。  

1.基本情况。成立了调研工作组和专家组,多次召开高校教务处长和部分院校分管校领导座谈会研究布置调研工作。确定华南理工大学等20所高校作为调研工作样本单位,并要求其它所有高校结合实际开展校级调研工作。调研组还分别到省发展改革委、经贸委、人事厅、国资委等召开咨询与征求意见座谈会,省人事厅人才局、国有大型企业等30多个管理部门和用人单位负责人参加了座谈会,对高校学科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提出了很多有针对性的意见,我们在调研报告和指导意见中要吸收这些有益的意见和建议继续做好调研工作。面上调研工作进展情况表明,65所高校学校已按调研工作方案要求研究制订了学校的学科专业结构调整指导意见,49所高校提交了学校的调研报告。作为调研样本对象的20所高校全部提交了调研报告和指导意见。  

2.取得的成效。调研工作虽未结束,但已取得初步成效,主要表现为对我省高校专业设置与建设情况的总体把握。据统计,我省本科院校和独立学院经教育部批准的本科专业点1766个,分属65个二级学科类的259种专业,覆盖了国家本科专业目录中的11大学科门类。其中,国家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目录内专业点1418个,目录外专业点189个,一般控制的专业点95个,引导性专业的专业点48个。我省75所高职高专院校和普通本科院校设置的高职高专教育专业点3460个,覆盖了国家高职高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19个专业大类中的11个类别,专业种数达到373种。  

带动高校开展校级学科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调整工作。各高校的调研为学校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开了个好头,起到了铺垫的作用。不少高校结合上一轮评估整改和学校发展定位重新考虑学科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调整,扎实做好校级学科专业结构与人才培养方案的调研工作,形成了调研报告和指导意见。总体上来说,完成调研报告和指导意见较好的学校有华南理工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科技职业技术学院等17所高校。  

推进了高校学科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优化。随着高等教育工作重心的转移,我省普通高校本科新增专业申报数量越过“十五”高峰阶段逐渐呈减少趋势,专业结构调整工作正在向纵深推进。一些高校正在重点考虑对现有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全面剖析和修订。如:中山大学结合“三学期制”改革,对全校所有专业逐一组织专家论证答辩,全面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华南理工大学采取“新建”、“改造”、“限制”和“保护”等四项措施,新建一批急需专业,改造一批传统专业,限制一批低水平低效益的专业,保护一批有实力的基础学科专业。暨南大学在全国率先设置应急管理专业,培养和培训社会急需的应急管理人才,受到了国家和省有关部门领导的好评,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华南农业大学对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全面修订,构建 “丁颖实验班”、主辅修专业、双学位、“红满堂计划”等人才培养模式。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对接珠三角现代产业体系和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将特色专业做大做强,将优势专业辐射扩散,将传统专业转型升级,为省高职示范建设奠定了较好的基础。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统筹学校专业布局,加强专业整合,计划将现有的90多个专业逐步压缩至50个左右,这与少数高职院校盲目设置新专业、片面追求专业数量的现象形成鲜明对比。  

对解决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利用园区企业与资源优势,对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采用“三业对接、双轨并行”的做法,把学校专业内涵与产业、行业企业及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为多样化、多途径解决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等办学模式、教学模式探索和尝试一种新的途径。继续加大力度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和尝试,必定会有助于总结加强高职院校校企事业基础能力建设和提升内涵建设  

3.存在主要问题。通过调研发现,我省高校学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应引起大家足够的重视。一是高校专业的竞争力不强。高校具有明显优势和强势竞争力的专业不多,特色专业建设工作还要进一步加强。二是专业设置在一定程度上带有随意性、粗放性和盲目性。2000年以来,全省新增本科专业所占比例为77.21%,新增专业超过60个的有1所学校,超过40个的学校有9所。全省有3个二级类专业新增专业点数超过100个,如工商管理类新增专业点数155个,电气信息类153个,艺术类102个。三是专业设置未能充分利用广东发达的经济社会的资源,与我省建立现代产业体系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四是在学科专业的调整与优化和人才培养过程中,未能很好地把握专业设置、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之间的内在关系。五是人才培养质量、毕业生综合素质还有待提高,学科交叉、融合、复合型人才比较缺乏。六是高校内部学科专业整合不够、资源分散、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也比较突出。  

(五)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今年高校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来,我省高校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走出校门,面向社会,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着力培养动手能力强、符合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的充分肯定和社会各方的广泛关注。习近平、刘延东、李源潮、汪洋等中央领导同志充分肯定了我省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取得的成绩,并分别作出重要批示。  

上个月省委组织部和省委教育工委举办的全省高校书记校长暑期读书班的主题,就是深化全省高校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理论和实践成果,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重心,推动全省高等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省委常委、组织部长 胡泽 君同志、省教育厅厅长罗伟其同志分别作了重要讲话。各高校要结合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的实际认真组织学习并贯彻落实。  

二、我省高等教育面临的形势  

当前,我省正处于经济结构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我省的发展战略是坚持面向世界,服务全国,建设成为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的主力省,探索科学发展模式的试验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行地。加快推进我省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关系到全省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战略的落实,关系到全省人力资源开发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关系到全省经济社会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关系到从教育大省迈向教育强省、从人力资源大省迈向人力资源强省目标的实现。  

从我省要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排头兵的要求来审视,我省高等教育发展的形势依然严峻,对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推动、牵引和支撑作用远未体现出来。我省高等教育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一)整体规模不足,未能满足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需要;(二)学科专业结构不合理,未能适应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需要;(三)高校自主创新和科研成果转化能力弱,未能很好地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技术源头;(四)高职院校实践条件差,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质量未能很好地适应技能型人才的需要;(五)办学自主权不落实,高校办学积极性和能动性未能充分调动起来;(六)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面对以上问题和面临的新形势,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认真研究解决制约发展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将问题转化为进一步推进深化改革的动力,将新要求转变为进一步提升我省高校教学质量和综合办学水平的机遇,更好地发挥高校人才优势,推动我省高等教育上一个新台阶。  

三、下一阶段我省高校教育工作的思路  

(一)主要任务  

当前,我省高等教育已经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阶段的转变,要进一步推进我省高等教育的科学发展,我们必须明确下一阶段我省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任务,就是贯彻落实好珠江三角洲规划纲要,在保持高等教育规模合理增长的同时,工作重点转移到不断优化结构,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上,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努力造就高素质人才。  

(二)主要思路  

1.保持高等教育办学规模合理增长。进一步整合高等教育资源,稳步扩大全日制本科教育规模,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努力扩大研究生教育规模,积极发展成人高等教育,(网络教育及自学考试),加快高等教育的普及化进程。力争全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2012年达到32%2015年达到40%左右,2020年达到50%左右。  

2.实行对高等学校科学定位和分类指导。建立与高等学校分类定位标准相适应的分类指导、分类发展、分类评估的体制机制,促进研究型大学、教学研究型本科高等学校、教学型或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和高职高专院校等各类高等学校,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学校优势,科学定位,在本类型和层次上争创一流。  

3.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完善广州、深圳、珠海、东莞、佛山等大学园区的功能定位,充分发挥高等教育资源的聚集效应。加快发展壮大高等职业教育,建立和完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积极发展多样化的高中后和大学后继续教育,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探索开放式的继续教育新模式。加快学科专业和人才培养结构的调整与优化,提高工科类学科、专业比例,大力扶持与建设广东现代产业体系相适应的学科、专业。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深化课程与教学内容体系的改革,前瞻性地培养适应未来发展需要、引领行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积累人力资源的先行优势。  

4.提升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在人才培养方面,着力实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实践工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计划、师范教育质量提升计划等“两工程、两计划”,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提高人才区域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  

四、几项重点工作  

(一) 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  

各高校要根据珠江三角洲规划纲要和即将出台的《广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战略目标,研究制定学校中长期改革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学校的办学定位、办学目标和办学思路。围绕服务面向,做好学科专业建设规划,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  

紧密结合我省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对技术应用型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优先发展与现代服务业相关的学科专业,如围绕金融后台服务、会展、现代物流、服务外包、文化创意产业链开设相关专业;加快发展与先进制造业相关的学科专业,如围绕现代装备、汽车、钢铁、石化、船舶制造等产业,加快发展机械类、材料类、环境科学类、能源动力类、环境安全类、交通运输类和化工类相关专业;大力发展与高技术产业相关的学科专业;积极发展与现代农业相关的学科专业;重视人文社会科学专业的发展。加强为高校提供合格教师来源的师范教育专业建设,特别是为职业院校提供符合职业技术教育教学要求的师范专业。鼓励有条件的高校试办专业目录外的社会急需专业。  

(二)加快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教学改革中带有全局性、系统性的工作,一直以来是高等教育不同历史时期教学改革工作的重点和关键。在高等教育普及化发展阶段,高校如何走出人才培养目标同质化、人才培养方式趋同化的发展误区,着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要有新措施和对策。各高校要从本校实际出发,认真学习贯彻中央领导同志批示精神,切实解决影响和制约人才培养的突出问题,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学校科学发展。  

多样化、多途径和多种形式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 例如,鼓励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鼓励实施大科类招生与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试验;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模式;积极推进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入开展;加强主辅修、双学位、双专业和双证书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积极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重点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探索与国外院校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今年下半年,省教育厅将分学科、分层次组织召开各种类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经验交流会或者现场会,推广成功的经验和做法。  

(三)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  

不论是研究型大学,还是教学研究型大学,抑或教学型大学,以及高职高专院校等,都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更加注重优化人才培养的知识结构,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型大学以精英教育为主,以学科发展、知识创新为重要使命,学术型人才培养模式占有重要的地位,但也要注重专门化、应用型人才培养。高职院校要切实把培养和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这个关系到民生和稳定的重大问题解决好,培养适应岗位需要的各类技能型人才。对于绝对大多数本科院校来说,在目前情况下也要考虑有着自身发展的特殊性,甚至包括研究型大学在内,也需要探讨一条不同于学术型人才、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第三条路,这就需要重视和加强对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以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为目标,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实现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更加重视能力和素质养成的转变,理应成为绝大多数普通本科高校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改革的方向和重要途径。  

(四)加强教学工作制度建设  

教学工作制度建设的核心内容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各校要根据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全面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把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探索出的经验、做法体现并固化到人才培养方案中,形成规范化的教学文本,减少教学工作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这就不是靠几位老师坐在办公室能想象出来的,必须走上社会、走到人才市场、走到企业生产一线,去开展广泛的调研,根据需求来找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根据培养目标定位,与行业企业人士共同研究探索和构建与之相适应的、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的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培养模式。希望各高校从现在起结合专业结构调整工作,组织修订各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争取明年秋季使用新的人才培养方案。  

(五)加强教学基本条件建设  

教学条件是确保教学工作正常运行的基本要素,同时也是影响教学质量的直接因素,其中最关键的一是师资,二是教学设施设备。随着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我省高校教师队伍无论是数量还是结构、素质都与快速发展的高等教育事业要求不相适应。本科院校一定程度存在教师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滞后于当今教育改革发展要求、改革动力不足的现象;高职高专院校的大多数教师来自普通高校,缺乏实际工作经验,缺乏实际操作技能,难以适应职业教育教学要求;在教学设施设备方面,这几年,不少高校加大投入,加强实验实训的条件建设,添置了不少教学仪器设备,但是设备利用率不高。  

因此,当前教学基本条件建设重点是抓师资队伍建设和实验实训的条件建设,要通过建立激励机制,调动教师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增强教师开展教学改革的动力。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帮助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自觉研究探索教育教学改革的新问题,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要围绕人才培养这个核心,一切以人才培养的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加强管理、整合教学资源,提高设备利用率,发挥设施设备的最大效益。  

高职高专院校要充分利用和管理好高职教育专项资金,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今年上半年我厅召开了专项会议,对部分高职院校省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汇报交流;对接下来要开展的绩效评估和审计等工作进行了动员和部署。各高职院校要按省有关部门的规定要求,做好学校高职专项资金情况的自查,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今年9月起,省审计厅将用半年的时间,对我省汕头、韶关、河源、梅州、阳江、茂名、肇庆、湛江等8个地市开展省财政专项审计,主要了解省财政投入的绩效情况、管理情况、项目建设进度。与此同时,将对我省2006-2008年高职教育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抽查,各有关高职院校要高度重视并做好自查和抽查等工作。  

(六)大力实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提升工程  

为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规划纲要和省委常委会议关于实施教育五项工程的战略部署,提升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推进高等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落实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我们将加大力度实施广东省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提升工程  

1. 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  

学科建设与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计划。重点支持200个重点学科建设,培育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单位与专业,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  

特色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方案调整优化计划。加强本科优势专业建设,重点建设300个特色专业。调整优化专业结构与人才培养方案。加强新办专业建设与管理。  

精品课程建设与教学内容改革计划。加强新课程建设与管理,加强高校精品课程建设,重点建设1000门高校精品课程。择优建设50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择优建设50门网络教育精品课程。建设全省高校课程资源管理平台。  

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高水平队伍建设计划。重点建设和遴选100个教学团队,评选、表彰与奖励300名高校教学名师,建立省级教学名师评选表彰机制。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计划。重点建设50个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实验区。支持3000项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  

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计划。重点建设200个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与培育200个大学生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教师教育基地项目等。建设全省高校实验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质量保障与服务支撑体系建设计划。加强高校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培育和建设1000项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立项培育400项重点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培育项目。建立健全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加强图书馆文献保障体系建设,完善教学公共服务支撑体系。推进大学城、大学园区教学资源及其共享平台建设。  

2. 高职高专教育改革与实践工程  

着重实施高水平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高职院校基础能力建设计划、高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计划、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计划、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计划,加强高职院校专业、课程、实训基地与师资队伍建设,打造广东高等职业教育品牌。  

2012年,建设20所左右省级示范高职院校,争取其中812所进入国家级示范高职院校行列。建设300个省级高等职业教育特色专业,建设500门高等职业教育精品课程,依托示范性高职院校和综合性高职院校等建立10个省级高等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和100个专业实训中心,依托大中型企业等建立100个企业实训基地,开展500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加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2012年,全省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力争达到60%以上。  

3.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计划  

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以分类指导为原则,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明确人才培养定位,转变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层次完备、科类齐全、结构合理、符合实际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明确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类型、定位、基本规格与质量标准,分析应用型本科人才知识、能力与素质结构要求,科学设计课程体系,更新教学方法,突出创新能力与实践动手能力培养。  

组织实施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计划。建设8-10所目标明确、理念清晰、条件优良、模式创新、成效突出、特色明显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示范院校,提升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综合实力。建设100个目标定位准确、师资力量充足、课程体系合理、突出产学结合、符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示范专业或特色专业,树立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品牌。建设100项理念超前、条件优良、师资充足、方法先进、产学结合、实效突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或示范项目,积极开展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工作的综合性研究、改革与实践,提升应用型技术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质量。  

4. 师范教育质量提升计划  

构建师范教育新体系,突出重点师范院校和重点师范教育基地建设。构建与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和发展相适应的、开放的师范教育新体系。拓宽基础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教师来源渠道,鼓励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和工科类院校积极参与师范教育,通过实施教师资格制度逐步实现教师来源多样化,优化教师队伍的结构。建立和完善以独立设置的本专科师范院校为主体,非师范院校共同参与,培养和培训相衔接的师范教育新体系。  

加强师范教育项目建设。建成一批设施齐全,管理先进的高校教师教育综合技能训练中心,包括职业技术师范教育技能训练中心,初步构建在师范生技能训练中起支撑作用的教学技能培训平台,为师范生技能的提升奠定扎实的基础。建设一批师范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项目,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提高师范教育质量。建设一批优质师范教育教学资源,以国家师范教育政策和我省教师上岗退费、实习支教等重大示范性举措的实施为契机,探索建立吸引优秀学生读师范、鼓励优秀人才当教师的新模式,推进师范院校、师范教育实习实训基地和地市教育部门等用人单位协调与合作,促进形成师范教育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机制。  

5. 将“两工程、两计划”与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提高教学质量等实施联动  

以质量工程各个项目的建设与培育工作为抓手,将项目遴选工与质量工程各项目之间实行联动。一是新专业设置与学科专业结构调整相结合。结合调研工作和学校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及人才培养方案的总体要求,在修改制订学校学科专业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做好新专业的设置论证和申报工作;新增特色专业项目要与学科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调整工作实施联动。二是质量工程项目建设与遴选引导相结合,突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需要。新增质量工程专项资金将直接用于质量工程建设项目中突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项目,通过建设与培育引导高校全面启动质量工程项目的建设,对突出改进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内容及其进展良好的项目将适当予以扶持。三是质量工程项目建设与教改项目、教学成果培育项目相结合。今年教改项目的立项工作将与质量工程建设项目进程相结合,以学校已立项并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并确定为下一届国家和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的培育项目,将予以适当倾斜。  

地址: 广州市沙太南路1023号南方医科大学行政楼2楼    邮编:510515
版权所有:南方医科大学教务处
常用连接:学校首页   |   招生网站   |   教学发展中心   |   本科审核评估   |   旧版教务处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