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务处
位置: 网站首页 > 正文
最新热门

独立思考从创新实验开始

中国教育报 发表于: 2010-06-01 00:00 点击:

  5月16日,微软“创新杯”全球学生科技大赛中国区决赛结束。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3名学生组成的代表队从200多支队伍中脱颖而出,杀入全国三强。近4年来,北邮学生代表队已经在这项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学生科技竞赛中获得一个全球第二、一个全球第三和两个中国区第二。

  今年获奖的代表队成员、大三学生薛志辉将获胜的秘诀归功于在创新实践基地的锻炼:“刚进入基地时,我曾经烧坏过几十个芯片,而现在我已经承担了国家支持的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

  像薛志辉这样从创新基地涌现出的学生科技先锋,如今在北邮已是一个群体。从2000年6月出现第一个创新实验室开始,到目前,北邮的创新实践基地已经覆盖全校9个学院。10年的探索,让“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成为学校创新人才培养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改变重理论、轻实验的倾向——

  为学生营造主动学习的空间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创新实验室指导教师韩玉芬没有想到,自己10年前创建的创新实验室,竟会成为学校第一个学生参与创新实践的基地。

  2000年年初,已经带了5年实验教学的韩玉芬发现,即使是成绩最优秀的学生,在毕业设计中或者初到工作岗位拿到一个完整的小项目时,不是不会设计就是调试通不过,常常感到束手无策。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2000年4月,韩玉芬和另外两位教师一起,走访了全国几所重点理工科高校,调研的结果让他们记忆深刻。“重理论、轻实验的倾向普遍存在。”韩玉芬说,“大部分实验课内容简单,模式固定,验证型、功能型、演示型实验过多,各实验之间缺少知识点的融合,学生在实验环节得不到科研能力训练,因此,对实验课普遍缺乏学习兴趣和动力,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对新生事物的感悟、思考与再创造的能力。”

  对调研结果加以分析之后,在学院领导的支持下,韩玉芬等几位教师打破传统实验教学的专业框架,建立了北京邮电大学第一个创新实验室,除配备相应的仪器设备外,还建立了计算机网络资料查询数据库,配备了多种现代化软件和开发工具。

  2000年6月,面向本科二年级学生、全新的创新实验课程开设了。学生自愿报名,自由结合组队,自主选题,自主立项,教师对立项内容进行把关。2至3名学生组成一个研究小组,要在5周时间内完成从市场调研、立项、设计、调试、制作、结题演示、答辩和撰写研究报告等诸多的学习任务。

  2003级学生张浩川最怕上实验课,但是一进创新实验室,他就发现一切都是那么的不同。“老师总是鼓励学生思考,大家自己选题目做有趣的实验,报告要写自己的设计和真实感受。这样一个环境使我第一次意识到:我是在为自己学习,而不是给老师交作业。”如今已读到博士,发表6篇SCI、EI论文的张浩川感慨道,“正是从那时候开始,我开始喜欢上了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这是创新实验教会我的第一课。”

  “这个创新实验室的建立,成为北邮学生创新实践基地建设的发端。”校级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主任张瑞芹说,“它为那些有创新思想和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发明创造、研究开发的实验平台,让学生们在本科学习阶段就有机会接触实际项目的系统设计方法和研究手段。”

  从“无处着手”到“科研能手”——

  一批批创新成果在学生中涌现

  大二暑假,在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创新实验室上完5周的创新实验课之后,学生王明向老师提出申请,希望做实验室的管理员。老师同意后,王明兴奋地说:“这样我就有实验室的钥匙了,可以随时到实验室学习了。”

  升入大三的一年来,王明除了上课,绝大多数时间都泡在了实验室,早上8点来,晚上直到被楼管“轰走”。就连2010年春节他都是在实验室度过的。王明感慨地说:“在老师的指导下,在高年级师兄们的带领下,我带着问题查资料、熟悉工具、推导运算、开发设计……逐渐进入了角色,发现自己有很大的潜力。”

  这一年,王明先后获得了北京物理实验竞赛一等奖、全国电子设计竞赛二等奖、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等多项荣誉。王明说:“我来自农村,本来想毕业后随便找个工作就行了,现在,我觉得我应该追求更高的科研目标,多了解国际先进水平。”

像王明这样的学生,目前在各个学院的创新基地中有一大批。他们的创新成果成为校园里最亮丽的风景线。2010年5月5日,北邮第二届大学生创新实践成果展示交流会的参展作品数是第一届的两倍之多,全部为本科生作品,其中半数以上作品都有论文发表或者获得了专利。

  一款设计精巧的左右手通用相机吸引了众多人的目光。它采用双旋转结构,可以快速实现双手互换。这一项目在“2009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中获全国现场总决赛一等奖。设计者之一、自动化学院大四学生马璇告诉记者:“从大二开始,我就在学院创新基地实践,经常在实验室通宵工作。班里绝大多数同学都在创新基地做过项目,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做科研,氛围特别好,大家积极性都特别高,所以做到半夜就不稀奇了。”

  “我创新,我快乐!”这是本届大学生创新实践成果展示交流会的口号,也成为众多到创新基地参与科研活动学生的共同心声。

  从一门课到11个基地——

  学生不修满创新学分不能毕业

  2007年,北邮成为首批60所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高校之一。从一个学院的一门创新实验课程开始,目前北邮全校已建成11个学生创新实践基地。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程已占到实验课程总数的90%以上。

  “刚开始,一个基地仅仅能吸引十几名学生,现在学生们则是争着要来,要经过选拔才能进来。这种转变就是因为看到了创新基地培养学生的效果。”学校教务处基础实验教学中心主任郭莉说,“经过创新基地锻炼的学生,研究生导师抢着要,用人单位争着要,国外大学也欢迎。”

  最近,韩玉芬收到了在美国苹果公司工作的学生李磊的邮件:美国苹果公司特别愿意招聘像他这样在学校创新实验室学习过的学生,请学校多推荐这样的学生。这让韩玉芬激动不已。

  学生的积极参与和热情投入以及人才培养的效果,让学校尝到了甜头。2009年年初,北邮集中优势,整合资源,成立校级大学生创新实践大基地,统一管理各学院的创新基地。2009到2010学年,学校用于学生创新项目实施以及创新基地建设运转的费用已达150万元。

  目前,北邮已开展实施的国家级、北京市级和校级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274项,累计投入经费300多万元,参与学生2000多人次,有800多人次在国家电子设计、数学建模、物理实验等各项学科竞赛中获奖。

  据悉,从今年起,北邮将从2009级学生开始设立“创新学分”。大学4年,如果学生不参与创新实践修满4个创新学分,就无法毕业。

  北京邮电大学党委书记王亚杰说:“创新人才培养中,独立思考能力尤为重要,这种思考能力的培养基于实践、始于问题,学校要为学生提供充分发挥这种创新性思维的空间,而创新实践基地所营造的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学术氛围,正是这样的尝试。”

 

地址: 广州市沙太南路1023号南方医科大学行政楼2楼    邮编:510515
版权所有:南方医科大学教务处
常用连接:学校首页   |   招生网站   |   教学发展中心   |   本科审核评估   |   旧版教务处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