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务处
位置: 网站首页 > 正文
最新热门

质量:高等教育发展的生命线

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网 发表于: 2004-04-02 00:00 点击:
 
       【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特别报道(四)】本期关注:高等教育质量工程
            

  以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进一步深化高等学校的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

         ——摘自《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在历史跨越中树立科学的质量观

  “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简称质量工程),是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继2001年提出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一系列的措施和意见之后,全面提升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又一重大举措。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五大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高等教育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1998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108万人,2002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达到340万人,是1998年的三倍多,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5%以上,使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国际公认的大众化教育阶段。在质量不断提高的基础上,高等教育规模取得如此快速的发展,创造了世界教育发展史上的奇迹。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负责人说,1998年以来,在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努力下,高等教育有了巨大发展,但是高等教育的师资却几乎没有增加或增幅不大,政府部门对学校在硬件环境上的投入仅为所需投资的50%,据有关部门统计,缺口至少为500亿元,并没有达到实际要求。在学生急剧增加而师资增加不多的情况下,实际上是一种挖潜式的、最大限度利用原有资源的一种扩招,这就势必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采取新的手段开创新局面,使得优秀的资源得到共享,才能解决这样一个大量的学生的需求和比较少的教师资源之间的矛盾。

  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面对新的形势,高等教育必须要积极探索提高质量的新思路、新途径,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推动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并把教育的信息化作为提高教育质量的新手段,在教学中广泛地应用起来。

  进一步深化高等学校的教学改革。

  改善高等学校基础课程教学,建设精品课程,改造和充实基础课教学实验室,进一步建设全国高等学校数字图书文献保障体系(CALIS)和全国高等学校实验设备与优质资源共享系统。鼓励名师讲授大学基础课程,评选表彰教学名师。建设一批示范教学基地和基础课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强化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高等学校应用学科专兼职教师队伍要更多地吸收具有实践经验的专家。改革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提高大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以管理体制和学制改革为主线,提高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的办学质量和培养层次。

  完善高等学校教学质量评估与保障机制。

  健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立高等学校教学质量评估和咨询机构,实行以五年为一周期的全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评估制度。规范和改进学科专业教学质量评估,逐步建立与人才资格认证和职业准入制度挂钩的专业评估制度。加强高等学校教学质量评估信息系统建设,形成评估指标体系,建立教学状态数据统计、分析和定期发布制度。

                          ——摘自《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质量工程”:素质教育是基础

  “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内容包括:

  1、以信息技术为手段,深化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2、继续推进教授上讲台,每年评选和表彰100名国家级教学名师,鼓励教授为学生讲授大学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

  3、建设1500门精品课程,并将精品课程的教案上网,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4、改革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标准、手段和考试方法,推进基于计算机的个性化英语教学,提高大学生的英语综合实用能力;

  5、积极推进制度创新,改革教学评估工作,建立五年一轮的普通高等学校评估制度;

  6、建设一批基于互联网的国家级示范教学基地和基础课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促进并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7、大力发展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促进产学研结合,培养应用性技术人才;

  8、进一步调整学科专业结构,规范专业设置管理,加强对高职高专院校专业建设与发展的宏观指导;

  9、推动高等医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逐步理顺医学教育体制;

  10、加强电子图书馆与教材建设以及实验设备等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11、进一步加强素质教育,加强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法制教育、诚信教育和社会责任心教育;

  12、实施访问教师计划,继续推进双语教学和聘请国外优秀教师来华讲授专业课程。

  “质量工程”的具体操作,打破了教学、管理的传统模式,淡化了专业之间的差距,使课程设置更为柔性化,更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的创造发展;教学上注重信息化手段的应用,改变单一的中文教学模式,逐步过渡到英语、双语教学;进一步实施完全学分制。可以说,实施“质量工程”,教授是主体,信息化是手段,素质教育是基础。

  实施中的四项工作

  根据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和需求,教育部决定分步实施“质量工程”。目前,正在实施的有四项工作: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建设、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高等学校教学评估工作。

  1.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建设

  精品课程建设是教授上讲台后,如何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方法和内容,使更多的学生享受优质教育。

  精品课程建设包括六个方面内容:一是教学队伍建设,要逐步形成一支以主讲教授负责的、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梯队,要按一定比例配备辅导教师和实验教师。二是教学内容建设,教学内容要具有先进性、科学性,要及时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三是要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要上网并免费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四是教材建设。五是实验建设。要大力改革实验教学的形式和内容,鼓励开设综合性、创新性实验和研究型课程,鼓励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六是机制建设。要有相应的激励和评价机制,鼓励教授承担精品课程建设,要有新的用人机制保证精品课程建设等。

  据了解,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采用学校先行建设,省、自治区、直辖市择优推荐,教育部组织评审,授予荣誉称号,后补助建设经费的方式进行。国家精品课程的评审包括网上申报、网上评审、会议终审、网上公示等四个步骤。2003年下半年,151门“2003年度国家精品课程”最终选出。

  这151门国家精品课程,来自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83所高校。有50所“211”大学的112门课程入选,有43所教育部直属院校的共97门课程入选,有5所其他部委所属院校的11门课程入选,有35所地方院校的43门课程入选;本科类课程127门,高职高专类课程24门(占总数的15.9%)。其中本科类课程分布在13个一级学科的41个二级学科中。

  据悉,国家精品课程将连续评审5年,评出1500门,全部上网。经过5年左右的时间,将建成一个拥有几千门精品课程的开放体系,拥有丰富的优质教学资源,大大缓解优质教学资源不足的矛盾,为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奠定重要的基础。

  2.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为了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英语实用能力,教育部决定采取以下三项措施,大力改革大学公共英语教学:

  1、在公共英语教学中广泛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推动基于计算机的英语教学改革。

  2、改革单一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由过去的以阅读理解为主向综合实用能力为主转变,研究并制订适应各学科门类的大学英语最低教学要求。

  3、在以上工作取得进展的基础上,进一步改革大学四、六级英语考试,充分发挥其引导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的作用。

  据教育部有关负责人介绍,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已取得了较大进展:制定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重点强调了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的培养;研制出了一流的多媒体、个性化的学习软件和新的教材,以改变过去的黑板、粉笔加教材的单一教学模式。这些学习系统和教材包括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大学体验英语”教学系统、清华大学出版社的“新时代交互英语”教学系统、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的“新视野大学英语”教学系统、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的“新理念大学英语”教学系统。上述教学系统已经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验收,并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肯定。教育部将在参加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试点的180所高校中推广使用。

  为配合新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实施,教育部将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大学英语教学评价体系,改变单一考试模式。据悉,试点工作从2004年2月开始,时间为一年。试点高校将通过加强对试点工作的领导,保证对试点工作的投入,明确本校的教改思路,并收集和分析有关数据,为全面推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作准备。

  3.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为进一步鼓励教授上讲台和建设精品课程,教育部决定从2003年开始,设立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每年评选表彰100名教师,授予“国家级高等学校教学名师”荣誉称号,并以此为契机,在全社会形成关注教学、关注名师的良好氛围。

  “教学名师”应该是政治坚定,治学严谨,学风端正,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多年长期承担本专科基础课教学任务,并且参加科研活动和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在教学改革中取得了突出成绩,教学效果好,学生评价优秀的教授。

  2003年9月4日,教育部公布了第一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的获奖名单,获奖教师中有62名教师来自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35名教师来自非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3名教师来自军队院校。获奖教师的平均年龄58岁。这些获奖教师长期奋斗在基础课程教学第一线,他们在学术研究取得突出成就的同时,积极主动承担本专科基础课教学任务,并在教学实践中,努力探索教育教学规律,运用现代教育教学思想改革传统教育教学过程,在引领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改革、创新课程教材和教学模式、创建合理教学梯队等方面做出了突出成绩。对这些教师中的优秀代表进行表彰,不仅在于肯定他们个人的工作,更希望能够充分发挥名师的带动作用,使更多的教师向名师学习,投身于高等学校基础课程教学第一线。

  据悉,教育部已将“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列入教育部常设表彰奖励项目,每3年评选一次。

  4.高等学校教学评估工作

  从1993年开始,教育部就开始了对高等学校进行教学评估的探索,共完成对254所学校的评估,其中合格评估192所,随机性水平评估46所,优秀评估16所。教学评估工作的开展,促进高校加大了经费投入,完善了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评估学校的校园环境和教学条件得到改善,对教学工作的重视程度明显提高,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学校教学评估制度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为了进一步促进教学质量提高和转变政府职能,教育部决定从2003年起,建立5年一轮的普通高等学校评估制度,对我国所有普通高等学校进行教学评估,并建立普遍高等学校教学状态数据采集和发布制度,让社会更全面地了解各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教育部将把“质量工程”的有关内容纳入高等学校教学评估指标体系,作为国家和社会检查评估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指标之一。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强调,全面推进高等学校教学评估工作作为“质量工程”的重要内容,既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措施,也是教育行政部门转变职能、强化监督、规范管理的必然要求。今后5年,高等学校教学评估工作的基本思路是“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通过评估,大力推动学校转变教育观念,明确办学思想,加大教育投入,加强教学建设,深化教学改革,严格教学管理,保障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对于今后5年评估工作的建设,教育部有关人士指出,将建立普通高等学校教学状态数据采集和发布制度,增加高等学校办学的透明度;加快建立评估中介机构,不断提高评估工作的专业化、科学化水平;强化教学管理,建立和完善高等学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和评估制度;进一步完善评估方案,改革评估技术和方法,从而更好地为提高高等学校教学水平服务。

【背景】从4号文件到“质量工程”

  教育部一直十分重视高等教育质量工作。2001年8月,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1]4号,简称4号文件),提出了十二条加强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和意见,得到全国高教战线的广泛拥护和认真落实。中央领导也就如何抓好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问题多次做出指示。

  2002年4月,教育部组织了有关落实4号文件的大检查,对推动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起到了指导性作用。各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学校积极落实4号文件精神,紧紧抓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条生命线,采用各种方式增加对教学工作的投入,确保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高校的党政一把手高度重视,积极推进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体制改革,使我国在校大学生在创新创业能力、外语能力、使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的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综合文化素质等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面对新时期新阶段的新任务,要按照“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方针,巩固成果,深化改革,提高质量,持续发展,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扎扎实实地推进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教育部研究制订的《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把实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作为了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并以此为抓手,全面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链接】“质量工程”该如何实施

  实施“质量工程”,是教育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切实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我国大学生的教育教学质量而采取的又一重要举措。教育部有关负责人指出,实施“质量工程”必须着重强调以下几点:

  第一,要始终坚持以发展为主题。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中国教育所有问题的关键。要用发展的办法来解决当前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和前进中的所有问题。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全力促进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第二,要切实提高教育质量。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要倡导科学的、全面的质量观,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是成人与成才。在加快发展的过程中,特别是经历大规模发展之后,尤其要把提高质量摆在突出地位。要大力发展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

  第三,巩固成果、深化改革,以改革求发展,以创新求发展。要巩固和深化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学校教师人事制度改革,等等。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推进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尤其要注重用信息化带动教学方法的现代化。

  第四,坚持以人为本。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教育要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从根本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办学必须以教师为本,以教师为主体,努力创造教职员工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环境,努力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形成教育战线朝气蓬勃、充满生机的发展局面。

  第五,要从严治教,规范管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领导班子要不断提高领导能力和管理水平。要加强管理、严格要求,整顿和规范教学秩序,坚持“严师出高徒”。要深刻认识教育领域不正之风的严重危害,坚决制止行业不正之风的蔓延,努力创造一个有利于人才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第六,“质量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先期启动并部署的四个项目都是影响和带动高等教育全局的工作,一定要抢抓机遇,精心组织,认真实施,把好事办好,力求取得更大的发展。

  《中国教育报》2004年4月1日第3版

地址: 广州市沙太南路1023号南方医科大学行政楼2楼    邮编:510515
版权所有:南方医科大学教务处
常用连接:学校首页   |   招生网站   |   教学发展中心   |   本科审核评估   |   旧版教务处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