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上海4月25日电(记者杨金志、刘丹)我国大量社会资本可望进入医疗卫生领域。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中国投资与技术促进处国别项目主任罗响25日说,随着政策的不断开放,社会力量正在改变中国医疗体制几十年来的弊端,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已“箭在弦上”。
罗响是在25日召开的“全球化与中国医药健康产业论坛”上做此表示的。他说,中国国内一些知名的企业及投资机构,如上海华源集团、德隆集团、清华紫光、大鹏、联想集团、新希望集团、大连实德集团、伊利公司、中信集团等均有意在医疗行业投资。 据透露,国内外的金融机构也极为关注医疗行业的投资动向,一些知名的医疗机构获得了国内外金融机构的大额授信。德国、新加坡等国政府,也在极力促进本国医疗机构在中国医疗行业的投资。
罗响认为,2000年《关于城镇医疗机构分类管理的实施意见》的颁布和实施,为中国医疗卫生行业的体制改革拉开了序幕。“中国的医疗服务行业成为境内外资本追逐的热点,越来越多的资本已经进入或准备进入。”罗响说。社会资本进入医疗行业,主要表现为新建医院、收购现有医疗机构、与知名医疗品牌合作和托管国有医疗机构四种方式。
在2000年以前,我国医疗卫生行业管理体制长期以来禁止非国有资本对行业的营利性投资行为。罗响说:“这一举动限制了行业的集团化与产业化发展。行业禁入政策和各种限制措施,使医疗行业失去了行业的市场化运作基础,限制了行业的产业化发展及投资热情。”
罗响说,目前,中国中心城市的中心医院积累了过剩的人才和设备等医疗资源,难以在现有基础上扩大接诊规模,导致一些优质资源不能充分利用,大量就诊者积压无法及时提供服务。另一方面,非中心医院或者周边城市、特别是广大农村严重缺乏优质的医疗人才、医疗设备等资源,无法吸引病人就诊,众多中小型医院病源不足,大量基础医疗资源闲置,进一步加重了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导致的不良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