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务处
位置: 网站首页 > 正文
最新热门

大学排名何时走向科学与公正

中国教育报 发表于: 2004-04-30 00:00 点击:

   大学排名,是近年来社会比较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人们对它褒贬不一。由于它操作过程的民间性、自由性与评价结果的影响性与误导作用,引起了众多学者与社会人士的强烈反响,也引起了各级政府教育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

  为了让大家对大学排名问题有一个客观的认识与认同,正确地发挥大学排名的社会影响,本文对大学排名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其中包括大学排名问题的提出与界定、当前国内大学排名中的问题分析、以及对排名指标及其方法的思考与建议等内容。

1.大学排名 评价体系缺乏科学与公正

  目前,又快到高考前的准备阶段了。每当这个时期,一些社会组织、尤其是中学生及其家长将要对全国大学进行某种“排名”。随之而来的,各种机构进行的“大学排名”结果也开始在不同媒体上频频出现。

  尽管大学排名在我国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推动国内各个大学的发展,但是我国的大学排名依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比较突出的问题是,排名评价指标体系缺乏科学性与公正性,指标数据的统计缺乏真实性。由于排名榜会对大学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产生直接的影响,进而影响到学校的发展、招生和学生就业等问题,所以很有必要对大学排名的问题及其特点进行专门的研究与探讨,以便大家对排名的结果有一个正确的态度与认识,尽可能减少排名本身带来的负面作用与影响。

  大学即高等学校,俗称大学,是社会中的一种公共组织,其建立主体与投资主体是大学所在社会的纳税人,或者说是全体公民或全体公民的代表者——政府。所谓大学排名,就是某些社会中介组织依据一定的评价指标及评价结果对大学的一种排序。这种排名实际上是社会对高等学校的一种非正式性评价。高等学校评价俗称大学评价,在我国早而有之。据文献考证,早在我国西周时期,就有大学评价。那时的大学评价主要是通过对学生的评价来进行的。然而现代意义上的大学评价是20世纪初由美国学者米勒领导进行的。当时的大学评价主要是通过对学生、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评价来进行的。

  自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对高等学校的办学水平进行评价以来,大学评价在我国得到了广泛开展。合格评价、“211工程”评价等都是由国家直接组织进行的权威性评价。然而大学排名中的评价却是由社会中介机构自行进行的一种自由性评价。如果评价的结果科学客观的话,这种社会性的自由评价,对于促进大学教育管理的改进和办学水平的提高将具有积极而重要的意义。但是,事实却并非如此。

  据厦门大学高教所史秋衡先生研究表明,目前我国社会中介机构所做的大学排名中,评价具有严重的偏科性与功利性。研究指出,在当前的大学排名评价中,工科类优于综合类,综合类优于师范类,社会科学比重越大的类别排名越差;在同一类别中社科比重越大的排名越后,自然科学研究的得分一般远远大于社会科学研究的得分,社会科学的重要程度完全附属于自然科学研究与发展的评价,甚至可有可无,对于社会科学研究的贡献基本上是忽略不计,偏科十分厉害。

  另外,我们发现同样的大学,在同样的时间里,不同的社会中介机构评价,前后不到一年的时间,却排出完全不同的名次来。例如2002年,中国人民大学在网大(一家中国境内教育门户网站)排第9位,而在广东管理科学研究院课题组的排名中却排在了44位。排名结果相差如此之大,十分令人怀疑和费解,必将给学生和家长以误导。这不能不引起人们对当前中国大学排名合理性的怀疑与担忧。

2.大学排名 社会中介组织评价的弊端

  大学排名中的评价,是由社会中介组织进行的一种民间性评价。这种评价存在以下问题:

  1.排名以引导学生和家长择校为目的

  大学排名,普遍认为最早起源于美国杂志《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1983年,《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杂志率先推出全美的大学排名,起初每两年一次,范围是全美本科院校。1987年后改为每年一次,并开始面向研究生教育。这种排名活动,最初是为了通过排名的形式向学生和家长提供各种可比数据,以供他们在选择学校时参考。这一点从世界各国的排名指标也可以看出。例如,美国在七大指标中,除学校声誉外,其余6项均是与学生家长择校十分相关。在师资实力一项中,6个分指标分别是:教师工资外得到的补助费用平均数、获得最高学位的教师比例、全职教师比例、师生比例、少于20人的班级比例、大于50人的班级比例。其中,教师工资外补助费用平均数与少于20人的班级比例两项指标的权重最高,分别是35%和30%。因为教师工资外所得到的补助费用,包括课题费和奖励费越高,对学生越有利;而小班教学越多,对学生越有利。

  2.排名主体不是正式组织

  纵观世界各国大学排名的主体,都是一些非官方的杂志社、民间团体与机构。例如,英国除《泰晤士报》(Times)和《金融泰晤士报》(Finance Times)外,还有《每日电讯》(Daily Telegraphy)、《卫报》(Guardian)和维劲(Virgin,英国100强企业之一)。在我国,目前排名的主体主要是中国网大、广东管理科学研究院课题组,还有一些报刊杂志。由此可见,这些排名的主持者与组织者基本是非官方的杂志社与机构。

  3.排名结果差异很大

  排名的结果是对各大学前后次序的排列,排在前面的是优秀者,排在后面的是低劣者,因此意义十分直观,易于被人理解。但是排名的结果却往往差异很大。例如,以英国的帝国理工学院(Imperial College)为例,在1999年排名中,《每日电讯》排21位,《泰晤士报》排第2位,《卫报》排第16位,在维劲排第10位。以我国2002年排名结果为例,网大所排的前10所大学分别是清华、北大、南京大学、复旦、上海交大、浙大、中国科技大学、南开、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广东管理科学研究院课题组所排的前10所大学分别为清华、北大、浙大、复旦、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西安交大、吉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在网大中排第8位的南开大学在广东管理科学研究院中排第21位,在网大中排名为18位的华中科技大学却在广东管理科学研究院中排为第6位。

  4.排名时间和内容较随意

  大学排名,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中,都没有统一的排名时间。不同杂志、不同机构对各大学进行的排名的时间,都不是确定的。在排名指标的内容上也是各选各的,不同的国家的排名指标不尽相同,同一国家不同杂志与机构所选取的指标也不一样,同一机构不同排名者之间所选取的指标也是大相径庭。例如在德国,对大学的排名评判,教授们往往看重学校的传统、师资力量与科研成果,而学生对大学的评判,往往看重课程内容是否吸引人,是否具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与设备,以及是否能尽快毕业。在学生排名中,外国留学生还看重学校在学业指导上和生活上的帮助是否全面等。因此在排名结果上,教授与学生的结果是大不一样的。以数学排名为例,德国教授与学生排出的前10名学校如下表1所示。

                表1 德国教授与学生排名结果

           名次       教授意见       学生意见

            1        波恩大学       不来梅大学

            2        明斯特大学      乌尔姆大学

            3        海德堡大学      哈勒-维滕贝格大学 

            4        慕尼黑工业大学    莱比锡大学

            5        哥根庭大学      柏林自由大学

            6        柏林洪堡大学     拜罗特大学

            7        比勒费尔德大学    乌泊塔尔大学

            8        费莱堡大学      康斯坦茨大学

            9        莱比勒大学      美茵茨大学

            10        柏林工业大学     凯泽斯劳滕大学

  从表1可以看出,在前10名的排列中,教授与学生在9所大学的提名上完全不一致,而惟一一所提名相同的莱比锡大学的排名也相差甚远。

  5.排名方法不规范

  在排名方法上一般都追求简便性,怎么方便怎么来。例如,对于人才培养的评价,按道理应该深入调查课程设置、教学班级规模大小、教学方式、学生意见、学生中获奖人次、用人单位意见等。但由于对这些内容的评价方法比较复杂,因此仅以在校学生或毕业人数为指标。这样一来,对研究生录取标准低、尽力扩招的大学往往得分很高。以广东管理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武书连等人组成的课题组2003年的排名评价为例,在本专科生培养上,浙江大学与吉林大学得分为14.45分和20.92分,位于全国大学前列;而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与中国人民大学的得分分别为7.77、7.44、7.68、6.62、8.00、0.27、3.65、3.97,两极差高达77.5倍。这意味着在本专科生人才培养方面,清华、北大的培养水平仅相当于西南交通大学(7.77)。这种评价方法忽视了拔尖人才与普通人才的不等质性。这种评价结果,不但歪曲了各大学的人才培养实力,而且给考生与家长以误导。

  由于大学排名具有主体上的非正式性、结果上的直观性与不一致性、时间上与内容上的随意性、排名方法的简便性与不规范性等特点,因此大学排名的结果只能作为民间的一种自由性的评价,不能作为对大学实力与绩效的科学评价。我国正处于转轨时期,大家对大学排名结果的认识还比较陌生与表面,容易受排名结果的直观影响。如果任凭这种表面与随意性的大学排名发展下去,不但对考生与家长参考无益,而且对大学的教育管理十分有害。应该引起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与注意。

3.大学排名 从职能、能力、绩效分析研究

  大学排名问题从管理学的角度看,实际上是一个组织竞争力评价与绩效考评的问题。因此应该从大学的组织功能定位及其绩效考评指标来分析研究。下面主要从职能、能力与绩效三方面进行设计分析。

  1.看社会职能定位及其履行情况

  我们一般把大学分为职业性大学与普通大学。所谓职业性大学,是指以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就业能力为核心的高等学校。例如师范专科学院、医学专科学院、信息工程学院与农学专科学院等。所谓普通大学,是指以培养学生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为核心的高等学校。例如各级各类的综合性大学。

  由于大学排名是一种社会评价,因此排名所依据的评价指标应该是大学的社会职能定位及其履行的情况。

  众所周知,大学的社会职能定位主要是教学与科研,其社会服务的职能也是通过教学与科研来实现的。然而在这两大职能中,职业性大学与普通大学应该不同,重点大学与一般大学应该有所不同,省重点大学、国家重点(以进入“211工程”为标准)与国家特别资助的10所超级重点大学也应该有所不同。权重分布总体情况大致如下表2所示。

  对于教学职能履行的评价指标应该包括师资、设施、课程质量和毕业生质量等内容;对于科研职能履行的评价指标,应该包括师资、课题承担与科研成果几个方面的内容。

  2.看潜力、实力与竞争力

  大学能力,指大学在履行社会职能、实现办学目标和超越其他大学的潜力、实力与竞争力。大学能力主要体现在人、财、物三个方面,即人力、财力与物力三个方面。对于人力的评价指标是师资水平、学生水平与管理水平。对于财力的评价指标是生均经费与师资收入水平。对于物力的评价指标是人均图书资料、人均生活设施与教学设备的拥有量。

  3.看成就、成功与成果

  绩效,指大学在履行社会职能,实现办学目标和发展中已经取得的成就、成功与成果。主要表现为办学条件的优越性、教学教育与管理过程的科学性以及办学成果的显著性几个方面。对于条件优越性的评价指标,主要是指上述的能力指标;对于过程科学性的评价指标,是指内部管理水平、课程设置水平、教学方法水平;对于成果显著性的评价指标,是指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各行业中优秀人才占有率或评价结果、上名校的升学率、论著论文发表的水平等。

                 表2 不同类型大学职能定位特点分析表

           大学类型        教学权重        科研权重

           职业大学         90%           10%

           一般大学         70%           30%

           省重点          60%           40%

           国家重点(211)      50%           50%

           国家前10所超级重点    40%           60%

4.大学排名 确立科学的指标体系

  根据上述分析并综合国内外现有的排名指标,特提出以下相关排名指标及其考评方法:

  1.学术资源与声望

  (1)知名学者、专家、校长、官员、企业家声誉问卷调查;(2)国内外访问学者与会议交流总数及学科分布率;(3)国内外访问学者与进修生总数与学科分布比例;(4)博士点总数及学科分布率;(5)硕士点总数及学科分布率;(6)国家重点学科数及学科分布率;(7)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人文社科重点基地数及学科分布率。

  2.学生质量

  (1)本科学生:录取平均分;报考与录取比例;各省市重点高中文理科前30名考生的录取比例;各省市文理科前100名考生录取的比例。(2)研究生:报考与录取比例;来自重点大学考生的比例;研究生总数及其在全校学生中的比例。(3)留学生:总数;在同专业学生中的比例;来自五大洲学生的比例。(4)各地区(省市)学生在学生总数中的比例。

  3.师资

  (1)具有博士学位教师的比例;(2)校外获得博士学位教师的比例(近亲繁殖程度指标);(3)专任教师与学生比;(4)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人数或两院院士人数(限理工院校排名指标);(5)教授在该学校平均职龄(核心师资稳定性指标);(6)国内外师资交流(流入流出)数量与比例(反映师资活力指标)。

  4.财力

  (1)生均行政经费开支;(2)奖学金与助学金占行政经费比例;(3)享受奖学金与助学金人数占全体学生比例;(4)教师年平均收入(学校发放的部分);(5)专任教师与科研人员人均科研经费系数。

  5.物力资源

  (1)图书:A、总藏量;B、生均藏量;C、图书馆用于购买新书的经费占图书馆开支的比例;D、图书馆开支占学校经费的比例;E、计算机网络相对国家、国际图书资源利用的方便性(专家验收);F、师生人均拥有微机的台数。(2)教学用房面积及生均面积。(3)全日制学生住宿总面积及生均面积。(4)体育场馆总面积及生均面积。(5)图书馆总面积及生均面积。(6)社团总数及活动频率(生均数)。(7)教师人均办公用房面积。

  6.研究成果

  (1)课题批准总数及级别;(2)论著论文在同学科发表总数中的比例(以目前国内相关文献检索为准);(3)在同一学科中获奖的比例及级别;(4)索引情况:SCI(人均)、EI(人均)、ISTP(人均)、CSTP(人均)、SSCI(人均)、A&HCI(人均)、(CCSS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人均)。

  7.人才培养

  (1)7月前毕业生一次就业率;(2)7月前毕业生考取其他院校研究生人数及比率;(3)毕业生社会声誉(调查);(4)毕业生国外院校奖学金获得者与录取人数及比率;(5)学生人均论文发表数;(6)学生获奖人次及级别。

  8.内部管理

  (1)制度健全程度(通过查看考评);(2)校园文化建设程度(通过考察考评);(3)师生民主参与管理的程度(通过问卷调查、座谈、查看记录考评);(4)相对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的全面性与科学性(通过专家评价、调查师生考评);(5)相对人才培养目标教学方法的先进性与科学性(通过专家评价、调查师生考评);(6)相对人才培养目标学科门类的总数及相关性与覆盖率(通过对照评价考评);(7)办学目标与发展战略是否清晰独特(通过专家评价考评);(8)行政部门功能定位是否准确(通过专家评价考评);(9)管理流程是否清晰顺畅(通过专家评价考评);(10)少于30人的教学班比例(通过查看考评);(11)多于100人的教学班比例(通过查看考评)。

  以上指标的考评可以由教育部或委托相关机构进行。其中“计算机网络相对国家、国际图书资源利用的方便性”由专家验收考评;“社团总数及活动频率(生均数)”由专家通过查看记录与调查考评;“毕业生社会声誉”通过调查进行考评。

  总之,大学排名问题是一种非官方的社会自由性评价,具有自身的特点。目前我国的大学排名在指标与方法上,都存许多不合理的地方与偏向。其中最为关键的问题是缺乏一套科学公正的排名指标。由于排名指标具有一定的社会导向性与一定的负面影响性,如果听任其发展下去,将给我们大学的正常管理带来严重的干扰。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大学排名的先进方法与科学指标,在全面分析我国大学社会职能与现实排名方法优缺点的基础上,建构出一套定位职能、内容全面、导向正确与操作方便的大学排名指标体系。

  《中国教育报》2004年4月30日第4版 

地址: 广州市沙太南路1023号南方医科大学行政楼2楼    邮编:510515
版权所有:南方医科大学教务处
常用连接:学校首页   |   招生网站   |   教学发展中心   |   本科审核评估   |   旧版教务处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