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务处
位置: 网站首页 > 正文
最新热门

21世纪:教育评论的十大问题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发表于: 2004-05-09 00:00 点击:

    有史以来,人类教育在发展中,一直欠缺规范的、强有力的教育评论。既往的教育评论,也因政治气候的多变、学术民主空气的稀薄而时起时落,教育评论的贫乏式微,不仅使教育理论难以深入,也影响教育自身的发展。开展教育评论是教育发展的需要,更是时代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对教育评论催生的结果。然而,仅就既往的教育评论而言,教育评论的随意、功利、庸俗、空泛诸弊端,在新世纪我们开展教育评论过程中要首先得到纠正。

  我所说的随意:指在教育评论中普遍存在的听到什么、看到什么就信口开河,不去做扎实的调查研究和深入思考。比如,听到人们说私立学校收取高额学费,学生享受贵族式教育,就依自己的主观想法指出私立学校不可办。听到某高校校办产业发展很快,为学校提供了不少办学经费,就会评论说高校办产业大有可为。听说某些高校的合并是“形合神离”就评论说高校合并的做法不可取,等等。这些随意的评论缺乏对现实的调查和理论思考,如若传播的话必然有损教育的发展。功利:指在教育评论中的一种急功近利现象,以创新为名任意杜撰。不讲教育概念的科学性,任意杜撰名词、生硬编造术语;写文章用词造句晦涩,故弄玄虚,以大家看不懂来显示自己的学问高深。什么“规模教育”、“砺碎教育”不一而足。这其中的个别人是出于自己功利的目的,“占学术山头”或评职称之需要。庸俗:指教育评论中严重弥漫的市侩主义的恶俗。拉帮结伙,搞哥儿们义气,你发文章,我写评论,我著书立说,你出来捧场,你说我是学界新秀,我称你已形成学派。有些人甚至笼络记者、编辑演出双黄。有的书尚未出版评论已发出一大片,令人费解的商业运作方式竟堂而皇之的步入学术殿堂。空泛:指教育评论缺乏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人云亦云浅薄浮泛。不老老实实做学问、不尊重科学、不面向实际,把严肃的教育评论当儿戏、顺风转舵,理论观点反复无常、多变,跟在领导、名人、政策后面转。今天写评论赞同某个观点,明天风向一变----有领导讲了,名人说了,政策变了就转而对它大兴问罪之师。以上诸种现象造成了既往的教育评论失去了“面子”,教育评论的责任、导向、品格、灵魂、锐气失陷了,教育评论的公证和权威已背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21世纪,在我们大力开展教育评论活动,建立教育评论学科之时,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任务就是医治既往的教育评论的疾患,树立健康教育评论的公正权威形象。为教育评论活动健康有益的开展,我们必须解决好如下十大问题。

  第一,如何将教育的政治性与教育的学术性辩证统一的问题。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和坚持教育的学术性是互相联系、辩证统一的。总的讲,教育评论有两条标准,其一是政治性标准,其二是学术性标准。政治性是由教育的国家性、民族性、阶级性所决定的,学术性是由教育的科学性、国际性、历史性所决定的。在教育评论过程中,要切忌用政治性去排挤学术性或用学术性否定政治性。教育的政治性渗透于教育的学术性之中,教育的学术性是受政治性界定的学术性(是与自然科学的学术性完全不同的概念)。比如:教育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既是一个政治问题,又是一个学术问题。因此说,教育的学术性与教育的政治性是不可分割的、辩证统一于教育活动之中。我们进行教育评论首先要对此有明确的认识,在教育评论的过程中处理好政治性与学术性之关系。

  第二,如何在教育评论工作中贯彻“双百”方针的问题。一是如何在贯彻“双百”方针中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问题。贯彻“双百”方针需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但这种指导应当是在认识论、方法论上的指导,而不是什么问题都要以马克思主义的个别结论为准。二是如何处理好教育的价值性与科学性之间的关系。科学要建立在价值的基础上,而价值应当是科学的。三是在教育评论中出现了错误观点应当通过平等的、实事求是的、心平气和的讨论来解决,创造一种和谐的教育评论氛围。

  第三,如何在教育评论过程中对待批评的问题。造成目前这种缺乏真正有份量的、真诚的、中肯的、批评性的教育评论的原因是缺乏良好的批评风气。一种情况是有的人拒绝批评,认为批评就是找茬,就是和自己过不去,并与批评者结怨。一种情况是一旦批评了某种错误的观点,就会使与这种观点传播的相关者(如出版者、杂志社、编辑等)处于困境,招来非议甚至影响到个人前途。这都是不正常的。这些问题确实需要在观念上和实际工作中很好予以解决,创造一种允许批评和反批评的氛围。教育评论应本着严肃的对教育负责的态度,积极开展对不同观点、不同流派的评论,在平等、民主和友好的氛围中实现百家争鸣,让真理在不断的争鸣中愈辩愈明,让教育文化在不断的争鸣中求得发展和进步。

  第四,加强教育评论家的队伍建设问题。教育评论家队伍是开展教育评论的必要条件,有高水平的教育评论家队伍,才会有高水平的教育评论文章。教育评论家应该是高手,才、学、识都要高出一般水平,写出的教育评论文章不仅要言之成理,而且要具有权威性,才能真正发挥教育评论的导向作用。现在缺少的就是教育评论家队伍,尤其是高水平的教育评论家队伍。一些著名的教育学者常被拉去当大旗,或在书中写序或在报刊发表捧场文章。

  第五,增强教育评论的责任意识,以对社会主义教育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履行教育评论的社会功能。教育评论是评判和鉴别教育文化优劣、辨析教育思潮、探索教育规律的一项教育科研活动,是联系教育内部及教育与社会各方面的桥梁,是保证教育文化健康发展和教育文化繁荣的重要手段,教育评论家要严肃对待自己的使命,珍惜自己面向教育界及社会发言的权利。在错综复杂、五彩缤纷的教育现象面前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理论个性,不趋炎附势、不随波逐流,努力做出尽可能符合实际的判断和评论。如果我们的教育评论家故弄玄虚地做文字游戏,目中无人地自说自话,居高临下地指手划脚或者不负责任地迎合低俗,教育评论应有的功能不仅得不到有效发挥,而且还会引起教育文化混乱,造成误导。

  第六,教育评论家加强学习的问题。要真正发挥教育评论的导向作用,要求教育评论家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深入教育实际,从教育实践中吸取真知;学习教育理论,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学习相关学科的评论技巧,提高教育评论文章的写作水平。在教育评论过程中,要像陈云同志说的那样,做到“不唯上、不唯书、而唯实”。一个有知识、有修养、有较高理论水平和政策观念的教育评论家,就有可能较为准确地评判教育文化的利弊得失,按照正确的标准,掌握正确的方向,实事求是地对教育文化做出恰当的评论。高水平的教育评论能帮助教育工作者深入理解和认识教育文化的精髓,提高人们对教育文化的鉴别能力,也能影响大众的教育消费取向。

  第七,要在教育评论界倡导一种求真的学风。求真要求教育评论家以执著的敬业乐业精神,耐得住坐冷板凳的寂寞,刻苦钻研教育评论业务,花大气力,下苦功夫,研究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发展现状。通过对大量的复杂的感性材料的归纳、分析和判断,对教育文化做出科学的概括和理论陈述,最大限度地增强教育评论的理论力度。求真的教育评论要求摆脱世俗名利的羁绊,以真正的教育评论家的勇气和魄力讲真话办实事,关心教育的痛痒,切中教育文化时弊,把对教育文化的真知灼见昭之于世人,给教育工作者以深刻的启迪和思考。锐利、鲜明、切中肯綮的教育评论不隐恶,不护短,可以成为抵住通向教育理论与实践肤浅化庸俗化之门的顶门杠,亦可成为攀登教育科学圣殿的通天梯。

  第八,要在教育评论界提倡科学态度,弘扬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就是:“严肃认真,客观公证;实事求是,勇于实践;独立思考,尊重证据;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科学精神就是:“坚持科学态度,采用科学方法,不畏艰难险阻,不断地追求真理,进取创新,努力在社会实践中求得对客观世界的状态和结构、运动和发展的规律性认识,并用它作出预测,指导进一步的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周光召.普及科学方法,提倡科学态度,弘扬科学精神.中国教育报,1996.3.14)。教育评论是对教育文化的鉴别、评判、推荐和传播,对教育文化的发展有极大的导向作用。因此,教育评论家一定要以科学态度发扬科学精神,严肃对待教育评论工作,努力做好教育这棵参天大树的“啄木鸟”,保证教育这棵参天大树枝繁叶茂。

  第九,教育评论家要讲究评论方法,注重评论实效。教育评论家要本着推动教育文化发展的宗旨,在教育评论过程中,坚持学术民主、独立思考、自由争论,提倡开展真诚坦率的教育评论,反对专制和垄断。教育评论要严谨细致,从实际出发,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遮不掩以理服人。语言要泼辣、分寸要讲究、文风要活泼、方法要得当。教育评论要与人为善,绝不允许囿门户之见,泄一己私愤,在教育评论过程中掺杂人身攻击的成分。亦然反对一团和气,“好好先生”的刀切豆腐两面光的教育评论。

  第十,教育评论要逐步形成自己独立的品格。教育评论是教育文化的一部分,又是相对独立的对教育文化进行评论的教育文化。尽管教育评论要对具体的教育文化进行意义的阐释或价值的判断,但这种阐释和判断绝不是对教育文化的简单重复和描绘,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认定和注释,而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思想升华。教育评论家应该成为具有很高的理解力和敏感性的教育文化鉴赏家,这样教育评论的独立品格才能充分地体现出来。

  要改变教育评论沉闷的气氛,需要教育科研工作者的积极参与和教育界的大力支持。扩大教育评论阵地,创办《教育评论学研究》刊物,解决教育评论文章难发表的问题。发现和培养教育评论家,创立中国教育评论学会,壮大教育评论家队伍。教育评论家要加强自身的思想建设和理论建设,振奋精神,用坚实的教育评论实绩开拓教育评论空间。

地址: 广州市沙太南路1023号南方医科大学行政楼2楼    邮编:510515
版权所有:南方医科大学教务处
常用连接:学校首页   |   招生网站   |   教学发展中心   |   本科审核评估   |   旧版教务处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