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务处
位置: 网站首页 > 正文
最新热门

教育部官员谈2004年大学生就业(实录)

人民网 发表于: 2004-05-12 00:00 点击:


新闻发布会现场

  

  王旭明:04年9月1日就业率至少不能低于03年同期的水平

  瞭望记者:部分学校就业率低下,谁之过?

  陈曦:统计中自主创业和自由职业者也算就业

  2003年9月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了70%

  2004年国家新出台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措施

  [人民网]:上午9时30分,教育部将举行2004年第十六次新闻发布会,介绍2004年国家新出台并采取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措施。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副司长刘大为将出席会议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的提问。 [09:29]

  [人民网]:新闻发布会由教育部办公厅副主任兼教育部新闻办主任王旭明主持,人民网将进行现场直播。 [09:30]

  [王旭明]:新闻界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感谢大家出席教育部今年的第16次新闻发布会,这也是“五一”以后我们第一次见面。“五一”以后,第一次见面的话题是大学生就业。大家知道,大学生就业这两年来,我们党中央、国务院对这个问题高度重视,去年和今年分别召开了大学生就业工作会议。我们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黄菊同志,在这两次会议上分别做了重要讲话。据我们了解,在建国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开这样重要的会议尚属首次。 [09:39]

  [刘大为]:各位早上好,很高兴有机会就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和大家沟通情况、交流信息。 [09:40]

  [刘大为]:长期以来,新闻界的同志们和朋友们一直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给予了极大的关心、重视、支持和配合,媒体在发挥正确的舆论导向、宣传国家方针政策、推广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促进毕业生就业方面发挥了重大的作用。这些方面,不仅得到了国务院领导、教育部领导的高度评价,也受到了广大毕业生的热烈欢迎,借此机会,我也代表教育部学生司对新闻界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09:40]

  [刘大为]:大家都很关心2004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我想在前面简要介绍一下,把2004年工作情况简单地介绍一下。我讲的可能不够具体和准确,我的同事陈曦和王辉也能再补充。我想用四句话概括一下,到目前为止,2004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情况。一句是拥有较好的基础,2003年,我们国家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212万,比2002年增加了67万人。去年,毕业生就业工作压力非常大,面临着各种挑战,包括非典疫情的挑战。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和直接领导下,通过各地、各部门、各高校的共同努力,社会各有关方面的共同支持,2003年毕业生就业工作取得了明确成效。到年底,毕业生实现就业人数176万人,就业率达到了83%。更为重要的是,我们不仅仅是就业率的事,我们也通过了去年的工作形成了一系列好的做法和经验,包括在政策、体制、机制等方面,积累了一些好的经验,为我们2004年的工作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09:40]

  [刘大为]:第二句话,形势依然严峻。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一是2004年普通高校毕业生的数量有较大幅度的增长,总量达到了280万人,比2003年增加了68万人,增幅达到32%。二是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紧缺,而且处在经济体制转型和经济结构调整的时期,下岗人员、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等等,就业压力还是比较大的,城镇新增的就业岗位,据劳动部门提供的数据是九百万,这种情况增加了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难度。 [09:41]

  [刘大为]:三是一些地方的工作还有薄弱环节。政策还不够配套,某些体制性的障碍还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毕业生就业。 [09:42]

  [刘大为]:四是高等学校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等方面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导致毕业生和市场需求之间存在结构性的矛盾。当然这个结构性的矛盾应该不仅仅是教学内容造成的,但是高校办学模式和专业设置等等方面确实加剧了这种结构性的矛盾。此外,此外,少数毕业生就业期望比较高,对人才素质的提高重视不够,毕业生就业的形势依然严峻,工作任务还是很艰巨的。 [09:42]

  [刘大为]:当然,我们也存在着很多有利的条件,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是可以克服和解决的。 [09:45]

  [刘大为]:第三句话,工作力度空前。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今年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央领导同志先后作出了一系列的重要指示和批示。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里两次强调大学生就业问题。今年4月21日,国务院第二次召开了专门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会议,国务委员陈智丽出席了会议,对今年的工作进行了进一步全面的部署。国务院明确提出,制定具体措施,确保2004年9月1日,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要达到或高于2003年同期的水平,这是一个非常明确的重要的目标。这里要补充一下,2003年9月,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了70%,2004年9月要达到70%,人数就要达到196万人,比2003年9月份要多出54万人左右,这个目标的明确提出也表明了国务院做好今年大学生毕业工作的决心。要全力以赴推进大学生就业,一是鼓励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到基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去年开始,我们唱响了大学生到西部到基层的主旋律,支援西部的计划引起了强烈的反向。这次国务院特别强调,特别鼓励大学生参与西部大开发,振兴老东北基地,西部地区的教育的两级攻坚等等重大项目,2004年,大学生西部计划继续招募6000人,要求有条件的省、地方出台本地的志愿服务项目。 [09:45]

  [刘大为]:还要进一步充实完善毕业生下基层,包括利用奖学金、助学金、助学贷款,鼓励学生下基层到西部就业挂钩的办法,也包括为大学生志愿者扎根西部、扎根基层创造条件。通过这样的要求和举措,打开、扩大、拓展毕业生就业的渠道空间。 [09:46]

  [刘大为]:第二方面,进一步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市场机制,从2002年,国务院办公厅发的19号文件就明确提出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方向,建立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这样一个机制。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根本处也在于市场,主要在于市场。这里面一是要积极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的贯通,实现资源共享。同时要规范各种招生制度,严厉打击在毕业生就业招生过程中的欺诈行为,切实维护毕业生就业的合法权利。包括采取对用人单位招聘诚信制度的监督。 [09:47]

  [刘大为]:在就业过程当中,应该说相比较而言,大学生比起用人单位来说还是弱势群体,还是需要切实维护和保障他们权利的,这方面,媒体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09:47]

  [刘大为]:第二,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毕业生服务体系,提高就业指导服务的水平。各地的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结构、人才交流服务结构都要主动开展各种工作,而且要大力开展利用互联网为毕业生就业开展服务。我们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已经开通一年的时间,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搞了大量的活动。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信息化的步伐,我们准备进一步加快,服务的信息化争取用两年的时间完成,届时不仅有服务网,而且服务网要跟地方各省、高校的网实现连接,实现互通,实现资源共享。同时,我们还要建设监测系统,及时监控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信息和进展情况。 [09:49]

  [刘大为]:第三方面,进一步建立健全就业生毕业的工作体制。这次国务院十分明确提出了大学生就业要实行中央和地方两级管理,以地方为主的体制,这样一个体制的提出和进一步明确有重要意义。无论从高校管理体制讲,还是全社会大就业来讲,都要强调这样的体制,中央和地方两级管理,以地方为主的体制。 [09:49]

  [刘大为]:国务院决定,教育部牵头有关部门参加的大学生就业户籍联系制度,及时研究、协调解决毕业生就业的重大问题,还要求,2004年7月前,各省级政府都要建立健全领导协调机制,要求地、县建立相应的领导协调机制,把毕业生就业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而且要求各地部门、高校都要建立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目标责任制。 [09:50]

  [刘大为]:会议强调的第四方面就是要为毕业生就业创造良好的政策和制度环境,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进一步清理制约和妨碍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性障碍,全面落实已经出台的毕业生就业的政策规定,强调进一步推动有关人事制度、劳动用工制度、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方面的改革,加大对毕业生自主创业、灵活就业和到非公有制经济就业的扶持力度,严格执行职业资格准入,有效的人才储备制度。党政机关要坚持凡进必考制度,特别是公务员、市县乡的公务员,要坚持这一点。另外,积极推进事业单位乡镇机构改革、清退不合格的教师等方面也提出了要求。 [09:52]

  [刘大为]:第五方面,不断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要求高等学校要坚持正确的办学指导思想,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及时调整专业结构和招生规模,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模式。特别强调了高等职业学校尤其以市场为导向,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大力推进订单式培养、双证书教育。 [09:52]

  [刘大为]:另外强调毕业生的教育领导工作,转变观念,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关心和帮助。 [09:53]

  [刘大为]:去年教育部明确提出了在高等教育管理方面,各项工作和就业相挂钩的政策性文件,我们简单地把它称为“18挂钩”。今年国务院明确提出了,要建立和大学生就业挂钩的管理制度,这在历史上也是第一次。 [09:53]

  [刘大为]:第六方面,宣传工作,国务院还是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宣传工作,要求实行强有力的正确舆论导向。在黄菊同志的讲话里,他特别强调新闻媒体要始终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通过多种形式宣传党和国家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方针政策,宣传党和政府对高校毕业生的关心,宣传各地、各单位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经验,宣传用人单位吸纳毕业生的典型,特别是大张旗鼓宣传毕业生到西部、到基层、到国家需要的地方去的先进事迹,在全国营造有利于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良好氛围。 [09:53]

  [刘大为]:这是国务院从六方面强调提出的要求。同时,国务院办公厅专门发了一个通知,明确提出了一系列的重大政策措施,这里我就不展开讲了,我们提供了一个文字材料。在国务院领导重视和推动下,全国各地高校更加高度重视,齐抓共管,共同努力,以前所未有的工作力度推进这个工作。 [09:55]

  [刘大为]:第四句话,正在积极进行。各个方面都在迅速组织传达落实工作,教育部党组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的指示和要求,对2004年的就业生就业工作,做到了早启动、早部署、早实施。去年11月初,教育部召开了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提前在工作系统内安排部署2004年毕业生的就业工作。这个会议比往年提早了2到3个月,而且会议规格很高,要求各部门的一把手出席,各省教育厅的一把手、直属高校的党政一把手出席会议。4月初针对高职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再次召开电视、电话会议,进行部署,同时下发了若干问题,对具体的就业工作提出了意见。 [09:56]

  [刘大为]:另外,国务院批转2003到2007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专门把这个工作作为六大重点工作之一,同时,中共中央有关部门也在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精神,继续对大学生就业工作大力支持,这些部委也是部级协调会议的组成单位。 [09:56]

  [刘大为]:此外,地方和高校也更加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近20个省市召开了今年的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很多省都是省政府直接部署和推动工作。各省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也明确确立了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就业工作的制度,也有20多个省市把毕业生就业率作为工作目标实行了责任制,出台了一系列的举措。整个这样的局面是前所未有的。 [09:57]

  [刘大为]:应当说,全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前一个时期广泛动员部署的基础上,目前正在向纵向发展,各项政策措施得到了进一步的落实,各类招聘活动,包括大量的网上招聘正在紧锣密鼓地展开,一些具体的就业计划和项目也正在抓紧组织实施。总体上看,目前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呈现良好的势头,正在积极的进行。我要介绍的就是这些。 [09:57]

  [王旭明]:刚才刘司长对今年高校就业工作四句话概括得非常精辟,是当前工作整体态势的一个概括性的描述。 [09:58]

  [王旭明]:我们今天给大家提供的材料有新出台的毕业生就业政策的一系列措施,大家可以读一读。 [09:58]

  [王旭明]:另外,后面我们给大家提供了一个内部的工作简报,把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各地、各高校积极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情况给大家提供材料进行参阅。今天的新闻单位很多,特别感谢新华网和人民网做现场直播,现场直播的劳动强度很大,大家可以看到,我们现场介绍的马上就可以传达出去,使几万、几十万网民可以在不同的地方了解到我们大学生就业的政策。 [09:58]

  [王旭明]:下面,我们欢迎记者朋友们就大学生就业有关情况提问。 [09:59]

  [中央电视台二套记者]:这次出台的政策里,要求地方政府在现有的渠道中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小额贷款担保,请问一下具体的情况。 [10:00]

  [陈曦]:去年教育部和各有关部委在国务院领导下出台了一系列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措施,同时提出了对于自主创业的毕业生提供一定数量的小额贷款以及担保,这项政策对毕业生的自主择业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和方便。目前,这个小额贷款的情况是这样的,因为这项政策是由各个地方政府操作和实施的,所以有许多政府都在自己的一些不同政策规定中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明确,包括它的标准和额度,都是根据各地自己政策情况做了一些规定。这个没有全国统一的规定。 [10:00]

  [农民日报记者]:我想问一下农业院校的毕业生的前景如何?结合2003年的情况看,2004年会是什么样的状况?如果说有结构性的矛盾,请细化一下农业院校的情况。 [10:01]

  [陈曦]:从全国总体的情况看,农业院校的毕业生就业率相对其他院校略低一些,这主要是我们的农业院校培养的毕业生目前应该说主要是面向农村一些科技、教育等等一系列的工作进行服务的,但是由于目前的农村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还不健全,所以有一些毕业生目前还不能真正到农村这些基层去就业。为了做好这项工作,去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比如提出了西部志愿者服务计划,这项措施的出台,对于毕业生到基层、到农村去就业提供了一些帮助。 [10:02]

  [王旭明]:大学生就业这个话题实际上是既古老又新鲜的话题,说它古老,从有大学生那天起就有就业,说它新鲜,就是最近这两三年来尤其突出,上次我们开新闻发布会的时候就已经公布,我们国家高等学校毛入学率已经达到了17%,进入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这17%和7%的就业率、就业的难度相比当然是不一样的。大学生就业总的来讲还是要靠社会方方面面的工作,特别要依仗与我们国家整体经济形势的情况,所以受很多因素的制约。 [10:04]

  [王旭明]:现在看到的大学生毕业的报道文章里,我孤陋寡闻,还没有看到,包括媒体的节目,包括文字的报道,比较全方位、客观、深刻地阐述这个问题,好象还不多。所以我们希望这个报道能够在这个层面上更深一步。我不太喜欢那样的报道,就是单方面说,因为这个问题本身就是综合性的,是复杂的,我们有的报道单独强调一个方面,我们觉得就有点问题。 [10:05]

  [王旭明]:比如说现在看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的报道就不多,但是我感觉,大学生就业当中,有政府的支持和帮助,有需要政策的指导,需要政策的制定,但是更重要的或者说很重要的是,我觉得大学生的就业观念要转变。当然这里面是很复杂的问题,我们希望记者们能开动脑筋,多角度、全方位地做这方面的报道。 [10:07]

  [中国青年报记者]:我想请问一下陈处长,能不能解释一下大学生毕业生就业率的统计方式,是不是跟以前相比有所改变?我记得有一次会议上讲过,但是讲得不够具体,自主就业的据说也统计在里面了,是通过什么方式统计的?你怎么知道,他离开学校以后是不是就业了? [10:07]

  [陈曦]:目前我们的就业率统计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我们也正在组织一些高校立项进行专门的研究。刚才这位记者提出来我们的统计方式是什么,目前从我们就业率的统计来看是宽口径的,不同于过去计划经济时期的那种只要是毕业生有了报道证才算是就业。目前从我们的统计来看,无论是学生自主创业还是他说要作为自由职业者,因为这个统计主要是在学生离校时对学校提出了今后就业的一个去向,作为我们的统计方式。当然,现在对这个问题大家有一些不同的看法,有一些媒体说,我们的统计口径过严了,也有一些媒体说,我们的统计口径过宽了。 [10:08]

  [陈曦]:但是我想,无论是严还是宽,我们毕竟还是依据学生最后本人就业的状况和他个人的意向来做的统计,而且这个统计只是反映毕业生就业动态的一个指标,不是一个最终的,因为它只是在学生就业过程中某一个时间段的就业状况,而且这个统计我们现在也做了一些了解,目前无论是在美国、日本、欧洲还是其他国家,像我们这么认真统计毕业生就业率的几乎没有。而且,他们的就业率统计往往都是一些抽样的或者是大致的估计,作为中国教育部政府这么认真地进行全口径的国家只有我们一个国家,因为我们政府对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是高度关注的,同时也是非常负责任的。 [10:08]

  [陈曦]:至于说具体的指标问题,在统计过程当中,会根据情况的不断变化,然后不断地完善它。 [10:08]

  [王辉]:关于毕业生就业率,我们把它作为衡量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核心指标,同时也是对高等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一个是核心指标,一个是重要指标,同时还有一个动态指标,也就是说,这个就业率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在发生变化的。国外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比如说美国、德国、日本、英国、新加坡,都对本国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进行统计。 [10:10]

  [王辉]:我们了解,美国国家教育统计中心基本上是每两年对全美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进行抽样统计,同时也有一些研究机构,还有高等学校,也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进行统计。在我们国家,我们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是通过各个高校的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或者学生处,以及各省一级的高校毕业生主管部门进行统计的。因为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是一个动态的指标,所以不能把在一个时间点上的数据作为普通的结果来看待。比如说我们现在统计毕业生离校时的就业率,不能代表他三个月或者六个月以后的就业状况,我们只能说明离校时的就业状况。包括毕业生就业统计是不是把没有就业愿望的毕业生也统计到这个数据里面来,这个问题在国际上也还没有达成一个共识。 [10:10]

  [王辉]:比如说在英国,它的大学生就业率要统计两个口径,一个是全体大学生都要做统计,一个是把没有就业愿望的大学生刨出在外再做一个统计。所以英国的大学生就业统计是有两个指标的。正因为对这个问题,从学术界和高等学校没有一个完全的统一的认识,所以在英国是用两个指标。我们国家是采用的对于所有的学生都来统计,具体的操作过程当中,对于自主创业、临时灵活就业的学生也都计算在就业范畴里面。 [10:11]

  [刘大为]:我再补充一点,这也是大家很关注的问题。怎么样看待就业率的问题,我讲三点:第一,这是一个重要指标,不仅仅是反映出大学生某一个时点的就业情况、某一单位大学生就业情况,也反映出了学校的组织管理、教育教学各方面工作的情况。应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高等学校办学、高等学校各方面的工作,一个重要的方面。今年国务院明确提出来它是高职学校评估的核心指标,进一步强调了这个指标的重要性。 [10:14]

  [刘大为]:也有人讲,是不是太突出强调了就业率这个指标了,我想一项工作要不要有一个指标反映,这个问题好象不应该引起太大的争论,国家的经济发展,每年的GDP总是有一个指标的增长,充分说明我们是一个局部的工作,比起经济发展来讲,当然我们也一直在强调大学生就业是涉及全局的工作,这是第一句话,大学生就业是一个重要的指标。 [10:14]

  [刘大为]:第二句话,它不是唯一的指标,无论是检验高等学校的工作,无论是高等学校办学质量的评估等等,包括一个局部,对某一个单位的统计,不可能就是这一个指标,所以它不是唯一的指标。包括“18挂钩”,建立挂钩管理制度也好,并不是说它是唯一的指标,也不可能。 [10:14]

  [刘大为]:第三句话,它是一个不断完善的指标,我们这么大的国家,普通高等学校几千所,毕业生就业工作涉及到各个环节,难度是相当大的。但是我相信,大家也会有这样一个认识,这个就业率我们是借鉴国内国外经验,根据我们国家的实际情况,若干年都在进行这样的统计,指标问题是不断完善的过程。 [10:15]

  [刘大为]:现在教育部还在抓紧进行研究,大家可能也知道,一个是毕业生离校的时候,有一个就业率的指标,毕业半年以后,转过年来,1月1日,元旦开始,离校半年的毕业生可以进行失业登记,当然这个是在劳动保障部门了,是又一个指标。再有一个指标,就是半年之间的这个指标,我们在想,用待就业登记,当然待就业统计的问题我们还在论证。 [10:16]

  [王旭明]:类似我们这样的,我们对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办法,不能和美国和英国比,他们是发达国家,我们是发展中国家,别的发展中国家对大学生就业的办法措施主要是什么?比如说印度,人口也是非常多,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是怎么样的? [10:16]

  [陈曦]:应该说多数国家对毕业生的就业都是个体的行为,政府给予这么高的关注或者帮助的很少,只是对一些失业的人员进行一些帮助,对于学生的就业基本上是自己的行为,在一些国家,有一些学校给予高度的关注,提供很多的帮助,但是从政府无论从政策上或者到具体的措施上帮助毕业生开通就业渠道的,我们国家应该是首例。 [10:17]

  [王旭明]:就业率的统计也是? [10:18]

  [陈曦]:就业率的统计,一般都是中介机构或者一些科研部门,进行一些抽样的调查,我们也了解一些高校的就业率的统计怎么做,学校讲就是给学生发一个信,大致的进行统计,基本上这样,像我们这么高度重视的几乎没有。 [10:18]

  [王旭明]:刚才刘司长讲这个统计率不是唯一的,是不断完善的,是唯一我们国家才有的这么一个统计数据,没有参照,是我们推进工作的一种方法,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重要的指标,不是一个唯一的指标,一个正在完善的指标,就显得非常重要。 [10:19]

  [瞭望周刊记者]:我从另外一个角度问个问题,我们正在说促进就业,毕竟有很多没有就业,从去年就延到了今天,加上今年要就业的人是三百万了。能不能让我们知道,这些没有就业的人都是因为什么原因没有就业的?而且我特别想知道,有一些学校毕业率非常低,所以说只有二十、三十、四十个人,我非常想知道这些校长把自己培养的毕业生怎么就到这个份上?你有什么责任没有?刚才您讲,毕业问题这是高校组织管理、教育教学的管理的反映,我非常想知道校长是怎么想的,学校是怎么培养的?我们讲的是83%,毕竟有很多是百分之百,或者是百分之九十多,肯定有很多百分之四十、百分之五十的学校是怎么搞的?不能说我的学生到市场上没有人要,跟我的学校没关系,我不相信。我非常想听一听,如果你们把校长都请来,这个校长去年的就业率是20%,他是30%,你谈一谈,不能说他没有责任啊,不能都怪市场只要这个学校,不要那个学校。你这个学校培养的学生毕业了没有成才啊。 [10:21]

  [刘大为]:你是充满了对教育,对学生的感情。两个问题,一个是大学生就业,他们在想,什么原因,做统计非常难,离校半年以后的学生,再联系很困难,究竟他们在想什么,很难回答。半年还没有就业的这些学生,我们也委托一些专业的研究机构进行了解,情况可能比较复杂,有的可能确实是就业上有一些难度,有些可能也在考虑考研、出国。但是你说他下定决心就考研出国了?不一定,可能再过一两年。 [10:22]

  [刘大为]:劳动部门从去年开始,对离校半年没就业的大学生进行失业登记,进行失业登记的学生有一些后续服务,一系列的服务,包括免费提供职业介绍等等,包括对有特殊困难的学生,民政部门进行救济,这是去年明确的决定,民政部门也发了文件。 [10:24]

  [刘大为]:第二个问题,就是培养的问题,校长怎么看的问题。从去年我们“18挂钩”里面,其中就有一条,考核领导班子跟就业率挂钩。有些省力度很大,包括安徽,说就业率低于多少了,低于平均就业率的,招生的增幅就不得高于平均增幅。另外,再低于多少的,要减招,再低于多少的,要停招,再低于多少的,把校长书记找来谈话。我们这个司不是主管教学业务的,也不是主管招生计划的,将来开类似的会议,可以把一些校长请来讨论。 [10:24]

  [陈曦]:介绍一下全国的就业情况,今年新增的劳动就业岗位是900万个,其中500万要解决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还剩下400万个就业岗位,除了要解决280万的大学生就业,还有200多万的中专毕业生的就业。所以总量上来看,我们不再考虑社会上其他需要就业人员的岗位了,仅就这三块的情况看,目前的就业岗位是不能满足整个就业人员的需要的。所以,应该说整个就业的问题是我们国家面临的很严重的问题,不光是我们毕业生就业难,整个国家的就业状况都是非常严重的话题。所以,除了刚才刘司长讲的,有一些学校就业率低,一些学生没有找到工作岗位,除了刚才他讲的那些原因以外,更主要的是跟我们国家整个的就业状况是密切相关的。 [10:25]

  [王旭明]:这个提问给了我两点启发。一个是做大学生就业工作,我们召开了系列的新闻发布会,我们前些天开过一次,今天是第二场,到不同的阶段,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不同进展情况,包括请高等学校就业工作做得不好的来可能是困难的,但是做得好的来还是可以的,包括社会用人单位的代表,我想对促进这块工作很有推进作用。 [10:27]

  [王旭明]:另外一点启发,我想向在座的三位领导,代表广大的新闻界朋友们有一个小请求,去年制定的所谓的“18挂钩”政策,今年看到的发布材料里面又有一系列新的政策,我想适当的时候,你们给我们提供一批这样的单位,比如说对挂上钩的,做得好的,我给你的招生数也增加了,经费也增加了等等,真正挂了钩的学校,我觉得应该大力宣传、大力表彰的。反之,两年来就业率低于多少多少的学校,虽然不能全曝光,是不是也可以说几所,我们给你的招生数就减下来了,你就不要再害学生了,如果你连年都是百分之二、三十的,就不要再害学生、不要再招生下去了,这样的学生是不是公布若干所?我们的经费就不给他,就减他。 [10:27]

  [王旭明]:比如说第四条,要保护毕业生人身安全、对发布虚假招聘信息,利用招聘信息欺诈、损害毕业生权利的进行严厉处理,9月份的时候,到底有没有这样的单位,利用毕业生就业的机会搞虚假的信息发布,搞招聘市场骗钱,有没有?我们要及时查处、及时发布,对这块工作,就不仅仅是告诉人家怎么做,还得有奖有罚。 [10:28]

  [刘大为]:王主任讲得很好,谢谢。 [10:28]

  [刘大为]:不光是教育行政部门的奖罚,也有社会舆论的褒贬问题,做得好的我们欢迎,希望媒体多做宣传。做得差的也要曝光。但是各地的情况又不一样,我们国家比较大,幅员辽阔,省情、区情都不一样。比如说西部地区,单比较各省的毛入学率问题,可能西部有一些省份是比较低的,同时就业压力也很大,尽管高等教育的规模不大,但是就业压力也很大。大家都知道,东部地区实际上在就业生就业,到年底汇总情况,还是很多毕业生到东部就业。这时候对西部地区的招生计划跟就业率挂钩的问题,就要考虑到一点具体情况。 [10:29]

  [刘大为]:但是,同一地区的情况大体相当的学校,如果说毕业率的水平高低相差很多,充分说明问题。所以我们强调,高等学校管理也是两级管理以省为主,毕业生就业也是两级管理,以省为主,强调各省加大这方面的挂钩力度,但是全国来讲我们不好提硬性的指标,但是这项工作毫无疑义要作为重点工作。 [10:31]

  《新华社半月谈》记者]:毕业生就业工作,不光是媒体关注,家长、学生都非常非常关注,从教育部来看,作为主管的政府部门,有没有可能考虑,哪怕在一定时间度之内界定关于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排行?刚才的媒体也提到,的确去年也关于高校做过专题,我们做了一些就业工作做得比较好的学校的经验,从学生入校开始一直做这方面的就业工作,这不是一个阶段性的或者季度性的。但是教育部来讲,有没有可能建立高校就业排行的制度?还有,去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里面,关于小额贷款实施的问题,大家寄予的希望比较高,到现在也有一段时间了,这个工作究竟做得怎么样?财政的支持力度,开展的工作,有没有一个情况可以给大家做一个具体的介绍? [10:32]

  [刘大为]:大家可能注意到,去年年底,我们公布了各省的就业率。对直属高校的就业率是按五个百分点的区间公布,因为考虑到一个百分点可能很难说明问题。同时,各省我们也要求公布,有的省还不止公布一次,可能还分阶段公布。教育部我们是在年底公布各地高校的毕业率情况,这项制度,很显然我们要坚持下去,而且越做越好,更加科学规范。 [10:32]

  [刘大为]:另外,刚才你讲的这个话题也很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已经不再是说毕业生离校前的就业工作。我们在提什么呢?我们已经提了若干年,一直在推进这个工作,叫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四化”。 [10:33]

  [刘大为]:第一化叫做全程化,从入学开始,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就要有就业意识,就要考虑就业工作,就要对学生进行就业方面的引导和教育,有条件的学校已经开了就业辅导课,原来就是离校前做一些讲座,现在我们提倡全程化。 [10:33]

  [刘大为]:另外是全员化,高等学校所有的教职员工都要关注和关心大学生就业,千方百计为大学生就业做贡献。还有信息化,就是服务手段的信息化,利用网络技术,提高教学质量、水平,特别是信息的便捷。刚才也讲了,准备两年基本完成,到2005年,这个网充分发挥作用。再有是专业化,要有专兼结合的队伍,就业工作不再是临时客串的工作,要求高校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必须提高就业的专业化水平。教育部也发了文件,专门强调这个问题,加强队伍建设。 [10:35]

  [王辉]:我来回答你的第二个问题。解释一下,第一是现有的渠道是什么意思。当时我们进行这个政策宏观设计的时候,也考虑为大学生专门做一个小额贷款和担保。但是跟有关部门协商之后,他们认为已经有现有的渠道,比如说为下岗职工提供小额贷款和担保的渠道,这样等于把大学生纳入到现有的渠道内,不把它单设一个项目,就在现有的渠道进行小额贷款和担保。 [10:35]

  [王辉]:第二,你关注最近有多少学生享受到了这个政策,自从学生离校之后,学校就很难再掌握他的就业情况和自主创业的情况,所以学校掌握的信息是不全面的。要是说在全国范围内统计一下现在有多少个学生享受到了这种优惠政策,最好还是到相关的负责贷款发放的主管部门进行了解。谢谢。 [10:36]

  [人民日报记者]:我看到提供的材料里,一些省市和学校的数字,都是三月的,最近的也是四月初的。不知道有没有最新的情况?就是到四月底的。因为这个材料都是三月份的,没有更新的。 [10:39]

  [陈曦]:应该说,目前全国毕业生就业的进展情况我们是密切关注的,这个关注是多方面的,无论是从他们的政策问题、工作推动问题。你刚才讲的主要是数字问题,目前毕业生签约率到底有多少。刚才在刘司长的情况介绍里面已经讲了,今年的毕业生就业签约情况和去年还是大致相当的,目前我们最新的统计情况还没有出来,正在做,因为这不是一个抽样的调查,而是一个全部的数据统计,目前这项工作正在做。 [10:39]

  [农民日报记者]:刚才陈处长说,农业院校略低,是一个定量的东西,低到什么程度?据我所知,农业院校不少都想改名字,不想做农业院校,打报告申请改名字,另外招研究生、博士生,报名的寥寥无几。陈处长说西部志愿者计划,我没听错的话,今年还有六千人,如果这六千人和这么大的农业面,反差是不是有点大了?有什么其他的办法没有?有没有这种考虑,中央在这方面提供一些政策的参考? [10:39]

  [陈曦]:刚才您提的这个问题,我们大约谈了二十年了,农业院校的毕业生就业问题。过去计划经济时代,农业院校的学生尽管就业率很高,但是实际上真正从事农业工作或者相关工作的毕业生比例应该说还不是占多数的。所以,这个问题我刚才主要解释一下,它还是我们农村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的完善问题,因为你让学生去到农村或者和农业有关的领域就业,必须给他提供一定的工作条件和生活的条件,如果这些条件不具备,我们坚持让农业院校的毕业生到那些地方工作,看来是不太现实的。目前农业院校的就业率,有一些院校的就业率还是比较高的,比如说中国一些重点的农业大学就业率还是比较高的,有一些地方的农业院校就业率相对低一些。刚才您讲的一些农业院校也在开设其他的专业,最主要还是考虑他们的就业问题,同时考虑到学校的发展。目前我们的学校除了有特色的专业以外,他们也在不断地发展一些相关专业,或者说向综合性的发展,这还是学校发展的一个特点。所以,我们目前来看,农业院校的毕业生就业状况一直是引起我们高度重视的。 [10:42]

  [中国教育电视台记者]:有一个问题问刘司长。现在离2004年高校毕业生离校的日子越来越近了,我们有什么具体的措施和工作来保证9月份的时候就业率达到或者高于去年的同期水平呢? [10:43]

  [刘大为]:实际上刚才讨论半天都是回答这个问题。如果你关心的是教育系统内部的话,我们也有文件,措施还是比较多的,无论是国务院要求上还是教育部门,我们希望都能全力推动这个工作。如果你们走到高校,到地方的毕业指导中心和指导机构去看,那儿忙得是热火朝天的。 [10:44]

  [王旭明]:你也提出了一个很好的见解,就是我们给大家材料的第一条,我们提出今年的任务是很艰巨的,大家不要轻描淡写地看过去。 [10:44]

  [王旭明]:要求我们2004年9月1日,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至少不能低于2003年同期的水平,这是一个很艰巨的任务,完成这项工作需要方方面面的努力。不是说文件下发了,我们的政策制定了,就能够完成了。所以,如果说刚才那位记者提出来给我们一个警醒,大家注意第一条,这是重要的任务,今年要保证不低于去年同期的水平。所以,希望在座的各位和教育系统的主管同志们一起,我们共同努力,全社会共同努力,把今年大学生就业工作做好。 [10:45]

  [王旭明]:今年适当的时候,我们将陆续召开新闻发布会,届时通报有关情况,当然,肯定在9月1日前后我们正式向大家发布我们是否达到了这个目标,是否完成了党和国家交给我们的光荣的任务。 [10:45]

  [人民网记者]: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 [10:47]

地址: 广州市沙太南路1023号南方医科大学行政楼2楼    邮编:510515
版权所有:南方医科大学教务处
常用连接:学校首页   |   招生网站   |   教学发展中心   |   本科审核评估   |   旧版教务处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