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吴老师帮我推荐介绍了一份专业对口的好工作。”河南科技大学艺术设计系应届毕业生杨光提起毕业找工作的事,对自己的专业课老师吴瑞之满怀感激。因为经吴瑞之老师的极力推荐,他与沈阳农业大学签订了就业协议。
其实,杨光能有此机遇也属偶然。春节前,吴瑞之老师参加一个全国性的学术会议时,偶然听说沈阳农业大学新增了艺术设计专业,她便想到肯定需要充实相关师资力量,便极力推荐本校的“产品”———艺术设计系的应届毕业生们。
吴瑞之老师说,仅她本人,在最近一年多的时间内,就利用参加全国性学术会议等机会,向高校、艺术设计单位推荐了十几个毕业生。
河南科技大学主管学生工作的党委副书记宋云鹏告诉记者,以前的毕业生就业工作主要由主管学生工作的老师负责,而现在,大部分专业课老师也都主动参与了进来,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一方面是老师的责任感使然”,宋云鹏说,“另外也得益于学校在毕业生就业方面建立起的完整的保障和激励体系。”
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和就业方式的转变,毕业生就业指标已经成为各高校办学水平与质量的重要体现。宋云鹏介绍说,为切实提高毕业生的就业水平与质量,河南科技大学建立了以学校为主导,充分发挥就业工作职能部门、院系、学生个人等各方积极性的完整保障体系。他说,在发挥院系积极性方面,该校的《工作量津贴实施暂行办法》中明确规定,把毕业生的就业率高低与院系考核、教师收入直接挂钩。
据该校宣传统战部李瑞卿老师介绍,在制定校内工资分配政策时,学校专门把毕业生就业率作为校内工资下达指标的依据之一,把各院系就业率的高低与院系的校内工资挂钩,每年从校内分配的资金总额中,拿出10万元由招生就业处按各院系就业率的高低进行分配,形成了完善的奖励和考核机制。
据了解,学生就业率与教师收入挂钩之举实行1年多来,该校有的老师在完成专业课教学任务的同时,抽出专门的时间义务为同学们进行就业辅导;有的老师利用回母校、探亲的机会,为同学们收集各种就业信息。去年,该校艺术设计系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到90%以上,该系的全体教师因此增加了人均200多元的收入。
“人均200多元钱虽不多”,吴瑞之老师说,“但这向老师们传达了一个明确的信息———重视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是每一个老师共同的责任。”
现在,在艺术设计系,人人推销“产品”的意识已经深入人心。该系魏风军老师在自己主办的包装网站上,开设了专门的就业栏目,为本专业的学生提供就业服务。记者采访他时,还有北京富士星光公司、温州尤尼特贸易有限公司通过该网站要6个包装专业的毕业生。
李瑞卿老师说,为力促就业工作,学校每年还拿出专门的资金对全校就业率第一名的院系进行一次性奖励。去年,该校车辆与动力工程学院所属5个专业一次性平均就业率达到92%,名列各院系之首,获得了6900元的一次性奖励。
据了解,车辆与动力工程学院毕业生就业率雄踞榜首,得益于他们举办的“秋之硕”就业报告会———邀请就业比较成功的校友,回校给应届毕业生作就业专题报告,效果很好。该院主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党委副书记任义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学校建立激励机制,调动院系在这方面的积极性至关重要”。任义勇认为,学生就业率与教师收入挂钩之举功不可没。
宋云鹏告诉记者,在制定招生计划时,该校以各专业毕业生就业率的高低来决定各个专业招生计划的多少,对于就业率过低的专业将限招或停招,以市场需求、就业率的高低来促进学校专业学科的进一步调整。
任义勇认为,就业率是教学质量的体现,归根结底,就业率的竞争是教学质量的竞争,为此,他们提出了“完善学业,圆满就业”的方针。任义勇说,“完善学业”是基础,没有优异的学习成绩,“圆满就业”就是一句空话。
但也有人对把就业率和教师收入挂钩的做法持有异议。河南省一位姓王的教育工作者认为,高校鼓励教师人人参与学生就业的出发点是好的,短期内客观上促进了学生的就业工作。但他同时认为,促学生就业本就是教师本职工作的内容之一,此举是一种“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短视行为,容易引导教师重就业率而轻教学质量,对学校的长远发展不利。“另外,相对于实用性较强的热门专业,奖励措施对哲学、社会科学等整体就业率偏低的基础学科也不公平。”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