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6月15日电 题:三学期?四学期?中国高等学校开始学期改革
最近,一股学期改革之风在中国高校悄然兴起——北京大学在暑期增设小学期,目前70门课程名额已满;浙江大学的学生从今年秋季起分春、夏、秋、冬四学期上课;厦门大学今秋将实行“两长一短”的三学期制;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山东大学等高校也纷纷实行三学期制。高校师生们在表示出新奇、疑惑、观望等不同心态后,也开始意识到,他们沿袭了数十年的学习与生活习惯将要改变了。
……
据北京大学教务部部长关海庭介绍,北大作出实行“小学期”的决定后,耶鲁大学对此表示很感兴趣。北大已与耶鲁大学达成口头协议,明年准备互派20名学生参与对方的小学期学习。以前,很多国外大学在暑期不能安排来华的交流学习活动,因为这个时候,中国的大学都在休假。关海庭说,实行“小学期”也是出于与国际高等教育接轨的考虑。
……
目前进行学期改革的高校中,不管实行三学期制还是四学期制,长学期的课程安排变化不大,而大都在夏季安排了大约6至9周的短学期。“哪些课适合短学期开,是我们在学期改革中碰到的最值得探讨的问题。”关海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北大在短学期的课程设置方面有过慎重的考虑,学校基本的原则是不把主干基础课放在“小学期”,不把学分重的课、必修课、双学位的课放在“小学期”,而安排一些教学周期较短的外教课程、有特色的基础课程、素质课程及实践课。
关海庭同时表示,学校要及时根据学生的反映作出相应的调整和更改。
那么,学生对短学期有什么期待?选修了“世界遗产”、“太极拳”两门小学期课程的北大一年级学生李某说,他虽然是学印地语的,但对其他系的一些课程非常感兴趣,又不愿学个一年半载的,怕影响了专业学习,而在小学期里可“开开小灶、听取点浓缩的精华”,感受一下国内外知名大师的魅力。
……
关海庭说,学期制改革面临其他一系列问题,譬如,教室、实验室的使用频率和强度加大,学校管理层面的工作量增加,与学期制改革相配套的措施(比如学分制、选修课制、教学计划)需要大幅度调整,短学期的收费问题。
有人也担心,学期缩短,教学任务会不会因此“缩水”?学生是否会学业负担过重?等等。
对于学期改革是否有推广的必要,关海庭认为:“学期改革,无需跟风,妥善解决以上问题需要学校具备一定的实力。”而中国教育学会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院长顾明远教授则认为,学期制没有绝对好坏之分,改与不改应从本校、本学科的实际出发。否则,不注重实际效果的改革形同虚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