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高等学校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是在什么背景下开展的?
我国有领导、有计划地开展高等学校教学工作评估是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发布之后。《决定》第一次使用了“高等学校办学水平评估”一词。它不仅是高等学校教学工作评估开始的标志,而且是高等教育管理由高度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集中统一领导逐步向市场经济体制管理转变的开始。1986年,国家“七五”计划中强调加强教育立法,逐步建立系统的学校评估和监督制度。此外,1990年原国家教委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教育评估暂行规定》,也为高等学校工作评估政策的制定奠定了基础。高等学校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是教育部实施“质量工程”的重要内容。
2、我国高等学校教学工作评估有哪几种主要形式?
按评估目的划分为三种主要形式:合格评估、随机性水平评估、优秀评估。从2002年开始,三种评估归并为一种评估即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3、什么是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教学工作水平评估适用于本、专科教育,目的是促进学校不断改进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由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评估机构周期地、逐个地予以实施,五年一轮。它不直接进行校际间的比较,评估结论由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评估机构予以公布。
4、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评建重点是什么?
高等教育的本职属性是培养高层次人才。培养人才是高校最基本、最主要、决定其本质属性的职能。绝大多数高校只有真正把培养人才作为自己最根本的任务,把教学工作放在学校各项工作的中心位置,才能为社会不断输送高质量人才。因此,教学工作无疑是水平评估的重点。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关键是本科教育质量。
5、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依据是什么?
以党中央、国务院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教育部召开的全国第一次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工作会议提出的《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评价的若干意见》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为依据。
6、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原则是什么?
贯彻“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原则。
7、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目的是什么?
⑴评估是国家对高等学校办学进行宏观管理和指导的重要措施
通过评估,不仅可以促使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更加重视和支持高等学校的教学工作,而且还可以促进学校自觉地按照教育规律办学,促使学校不断明确办学指导思想、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同时,评估也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对高等教育管理模式的改革,这样建立起一个既符合高等教育规律,又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新型的高等学校运行机制,对于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⑵评估是检验高等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手段
评估虽然名为“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实际是对学校工作的全面检验,是对学校办学条件、特色、质量的综合评价,是对教学管理部门管理水平的检验,是对教师教学水平的检验,也是对学校行政管理水平、思想政治工作水平、服务水平等各方面办学水平的检验。
⑶评估将进一步确立教学在高校办学工作中的中心地位
教学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通过评估,运用行政的力量、专家的力量和被评学校师生员工的力量,进一步确立教学工作在学校诸多工作中的中心地位,进一步确立教学改革在学校诸多改革中的核心地位,从而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⑷评估是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动力
通过评估,可以促进加强教学基本条件建设,形成自我约束、自我发展机制。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
8、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评估结论及其标准
(1)水平评估的评估结论分为四种: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
优秀:A≥14, C≤3(其中重要项目A≥9, C≤1,D=0);有特色项目
良好:A+B≥14,(其中重要项目A+B≥9, D=0),D≤1
合格:D≤3(其中重要项目D≤1)
(2)评估方案二级指标共18项,其中重要指标(黑体字)11项。二级指标的评估等级分为A、B、C、D四级,评估标准给出A、C两级,介于A、C之间的为B级,低于C级的为D级。
9、专家组进校后考察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 参观:由专家组提出内容,由学校负责组织、路线安排。
各类基础设施,公共基础课及主干专业基础课实验室,重点实验室,主要实习基地,图书馆,电教中心,多媒体教室,体育场,学生出早操、上晚自习,社团活动,学生宿舍,食堂环境等。
(2) 听课:每位专家至少听3—4节课。
A不同类型的课程,如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实验课,学校优秀课、精品课等。
B不同类型教室的课,如老中青教师,教授、副教授、讲师等。
(3) 座谈会:由专家组确定讨论提纲和与会人员名单,2小时之内,6—15人左右。
A不同专题的座谈会,如学科专业建设,教学质量自我监控体系的运行,实践教学环节,教学经费及使用,对学校教学质量的评价等。
B不同类型人员的座谈会,如老中青教师,教学管理干部,教务人员,学校督导组(或评估办),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优秀教师、学生等。
(4) 走访:尽可能对所有的教学基层单位和主要职能部门都安排走访。
(5) 查阅资料:参评学校要汇集整理出各方面的资料。
各项指标的评估依据及其支撑材料和补充说明,各类教学文件、会议记录,统计报表,学生作业、实验报告,课程设计,教师教学日历,教师讲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