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务处
位置: 网站首页 > 正文
最新热门

网络阅读:不能不读,不可乱读

www.jyb.com.cn 发表于: 2004-10-29 00:00 点击:
    河北师大图书馆的几位老师经过调查发现,网络阅读对大学生具有双面影响。网络参与的虚拟性、匿名性和多功能性,为他们敞开心扉、不分尊卑地边阅读、边对话创造了诱人的条件,同时也让部分学生过分沉溺于网上休闲和娱乐。一些教师呼吁:加强大学生网络阅读教育迫在眉睫。

  目前,网络阅读已经是大学生不可或缺的重要活动。从我们的了解的情况看,大学生网络阅读的目的与效果主要在以下方面。

  网络信息的随意采集和可灵活加工的特点,让学生感到如鱼得水

  面对“知识爆炸”的现实,大学生早已不满足于课堂和书本给予的有限知识,因为这和海量的网络信息比起来,其使用方法和新鲜程度显然要落后得多。网络信息的随意采集和可灵活加工的特点,对求新觅异心切的大学生来说,恰似如鱼得水。网络阅读也使学生由被动的信息接受器变成了主动的信息处理者,由听一家之言变成了参与百家争鸣。这种自主的阅读方式,对于延伸学生的课堂知识、拓展思维的触角以及开发学生的智力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网络阅读对于释放大学生的不良情绪起到了裨益身心的作用。有的学生说,现在大学毕业生不好找工作,只好再考研,在大学也还是一直处在分数竞争和择业竞争的紧张状态中,这和高中生的压力没什么区别。网络使社会进程和生活节奏大大加快,学生感到现实中的一切都处在瞬息万变之中。当他们面对着生活与学习的尴尬与无奈,而现实又不能正面解答他们的问题致使他们承受的压力过于沉重的时候,通过上网阅读来放松心情和寻求刺激便成为最好的选择。网络参与的虚拟性、匿名性和多功能性,为他们敞开心扉、不分尊卑和边阅读边对话创造了诱人的情境条件,提供了充分展示自我的个性空间,使抑郁的情绪得到某种程度的宣泄并激起短暂的波澜,从而获得一些心理安慰和精神满足。从这种意义上来说,他们用网上阅读和网络交流的方式愉悦身心无可非议。

  有人偏爱那些调侃和色情的文字,寻求不健康刺激者大有人在

  从实际情况看,大学生上网并非都是进行正常的阅读和放松活动,寻求不健康刺激的动因也很强烈。特别是随着开放程度的加深,旧的思想藩篱被冲击得七零八落,各种新潮观念在网络空间里层见叠出,西方一些腐朽的东西对学生的影响不可低估。有个别学生受消极文化影响很深,以致于追求过度刺激和沉溺娱乐而不能自拔。他们有的人偏爱那些调侃和色情的文字,甚至在网吧彻夜看黄片,或在追求一时快乐的思想诱惑下通过网络做周末情人,极个别人为挣钱在网上从事卖淫活动。在收回的调查问卷中,有的学生也直言不讳地回答,他(她)有多个情人或异性网友。

  网络阅读对大学生造成的裨益身心和消极影响的两歧作用,显然应该引起有关方面的极大关注。网络阅读是一件突如其来的事情,社会各领域和教育界对它的认识和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网络上的多元文化飞溅和现实中的单一文化教育,给大学生造成了价值选择的失衡,使生活经验和世界观尚稚嫩的学生形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和人格痛苦。他们来这里寻找答案、发泄情感,身份与角色频繁转换,很容易使思想偏颇,甚至走火入魔、行为失控。大学生已经不是一张听凭涂抹的白纸,各种信息在他们脑子里交融碰撞,如果没有正确的思想引导,网络就有可能使他们误入歧途。

  加强大学生网络阅读教育迫在眉睫

  大学生上网的总体情况应给予肯定,但对于那些消极影响也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因此强化网络阅读教育的任务刻不容缓。

  首先,要强化教师网络阅读的技能。现在大部分学校都很重视书本阅读而忽视网络阅读,大部分教师也是熟悉书本教材而对网络信息一知半解、认识不足,甚至许多教师还没有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至于那些从事思想教育的教师和工作人员,不会上网和不懂外语的人占的比例则更大。教师虽然不一定要成为这方面的专家,但必须做一个网络信息的熟练阅读者,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有发言权。

  第二,要引导学生进行健康科学的网络阅读。网络是全方位开放的大众媒体,一条电话线和一台电脑就可以自由上网,还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发布、交流信息。面对网络的速成性和网络教育滞后之间的矛盾,我们必须建立科学的网络阅读诠释理念,要提高学生的思想敏感性、政治鉴别力和公民责任意识,让学生了解网上能做的不一定就是该做的。

  第三,要为大学生营造文明向上的阅读环境。当前从整个世界来看,网络管理尚处于起步阶段,国际上只有一个业余组织负责制定通讯标准和地址分配,这与网络日益增长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很不相称。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对此深感不安。网络的超时空性表明,只要有一个国家特别是网络发达的国家游离于国际合作之外,就必然会造成“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的局面,网络管理也就会形同虚设。因此,政府、社会和高校必须充分认识占领网络阵地的意义,努力营造健康文明的网络阅读环境。

  附《调查报告》

  据有关资料,大学生在青年网民中占到了89.6%以上。面对这样一个挺立潮头、规模庞大、增长迅速且智商较高的大学生网上冲浪群体,关注他们的阅读特点和规律,显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为此,我们配合《中国教育报》开辟“大学生阅读问题系列报道”专栏的有利机会,利用工作之便,在河北师范大学发放了1000份调查表,通过问卷匿名式回答,再加上召开小型座谈会,对大学生网络阅读的有关问题做了初步调查,感到大学生上网阅读有喜也有忧。

  1.网络阅读的时间和时段

  在被调查的学生中,有95.3%的人经常上网,只有4.7%的人没有上网的经历。有51.2%的人每次上网1-2小时,25.1%的人每次3-4个小时,19%的人每次超过5小时以上。其中女生每次上网1-2个小时的占59.3%,这个指标比男生高19个百分点,她们大多比较有节制;男生每次上网5小时以上的占30%,远远高于女生,表明男生沉浸于网络的较多。在上网的时段上,有47.1%的人没有固定的时间,有13.9%的人因上网而影响过正常学习,还有极个别学生经常通宵达旦沉浸于网吧,甚至吃住在网吧,他们或看黄色影像或和异性网友聊天而不能自拔,以致弱化了对学业的兴趣。

  2.网络阅读的地点和网站

  有83.9%的学生浏览国内网站,11.4%的学生浏览国外网站。其中男生有12.3%、女生有10.7%的人浏览国外网站,男生略高于女生。上网的地点主要是校园网络和街上网吧,男生通过校园网上网的占54.7%,女生占35.6%,女生在街上网吧上网的占13.%,而男生仅占7.6%。这说明女生上网的地点比较挑剔和具有一定的隐秘性,她们更喜欢在网吧或其他地方上网。

  3.对网络信息的信任程度

  这项指标的调查结果是出乎意料的。大学生认为网络信息“真实可靠”的仅占14.4%,有77.1%的人“半信半疑”,还有8.5%的人“根本不信”。其中,男生认为“真实可靠”的占17.8%,女生仅有11.8%;男生“根本不信”的占11.9%,女生占5.9%;男生对网络信息“半信半疑”的占70.3%,女生占82.3%。大学生对网络信息的失信度之高,令人惊叹!

  4.网络阅读的动因强度

  对大学生网络阅读动因的调查有9个题目,允许学生多项选择。调查结果从动因的强度大小由高到低排列依次为:增长见识(占68.2%)→收发邮件(占55.9%)→网友聊天(占50.3%)→游戏娱乐(占34.4%)→寻求刺激(占32.1%)→阅读故事(占29.7%)→熟悉电脑(占12.5%)→毫无目的(占5.7%)→求职应聘(占3.5%)。处在最强地位的是“增长见识”、“收发邮件”和“网友聊天”,这3项选题占到了半数以上;紧跟其后的是“游戏娱乐”、“寻求刺激”和“阅读故事”,这3项指标大体在30%以上;相比之下,在网络里来“熟悉电脑”和“求职应聘”的学生显得少了一些。(作者单位:河北师范大学图书馆)

地址: 广州市白云区沙太南路1023-1063号南方医科大学行政楼2楼    邮编:510515
版权所有:南方医科大学教务处
常用连接:学校首页   |   招生网站   |   教学发展中心   |   本科审核评估   |   旧版教务处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