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部今后将把博士后工作的重点从扩大建站规模转移到提高质量上来,适度控制新增设站数量;进一步完善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相关管理规定,建立博士后站评估考核制度,逐步建立退出机制,从而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博士后制度,更好地发挥其在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这是记者从近日召开的全国博士后管委会会议上了解到的信息。人事部提出,博士后工作面临的形势发生了变化,由于评估机制不健全,缺乏竞争机制,一些科研工作站“重建轻管”“重荣誉轻服务”,少数博士后工作站甚至出现了“空壳”现象。人事部将加强对当时建站时符合条件,但目前已经不具备条件的博士后站的评估工作,逐步建立起退出机制。
此外,人事部将逐步下放博士后站管理权限,实行分级分类管理,试行部分省市博士后工作站属地化管理;改革设站评审制度,调整评审周期,改进工作站评审标准;建立博士后社会保障制度,研究解决博士后在站期间的大病统筹和住房等问题。
据了解,人事部已初步建立了涉及多个指标的博士后评估体系,并在上海、广东、四川、黑龙江等省、直辖市的博士后设站单位进行了试点评估工作,评估结果合格以上的占87%。
我国博士后制度是在1985年开始实行的。目前,全国共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363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018个。这些博士后站在过去19年共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27000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