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们的高校专业设置过细,后来提出宽口径培养人才;可是又出现了另一种现象,就是各校专业设置趋同,课程设置雷同,而且是向社会热点趋同。近日,中国人民大学校长 纪宝成 教授在南开大学“人才培养与社会进步研讨会”上分析了专业设置趋同带来的影响。
纪宝成教授说,专业趋同带来的是高校无特色、人才无特色,而社会需要具有各种专业知识的人才。高校开设专业不仅要考虑目前社会的需要,还要考虑社会长远发展需求。一些冷门专业即使暂时招生不好,也要办下去。纪宝成说,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上要追求规模、结构和质量几方面的统一。
在此次“人才培养与社会进步研讨会”上,与会的名校校长们都对人才培养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北京大学校长 许智宏 教授说:“我们培养年轻人要适应社会的需求与挑战,希望年轻学生不光是通过大学教育拿到学位,还要学到适应社会的能力。”
对于现在就业率成为评价大学办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南京大学党委书记 洪银兴 教授提出了不同观点。他认为,这样的评价指标不太科学,某些专业特色较强的二三类学校就业率可能会高于研究性大学。所以评价研究性大学不应只看就业率,要看成才率,比一比就业岗位上的含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