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教育的优先发展,社会对学校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对校长的职业要求也越来越高。新的变化带来新的压力,新的压力带来的新责任,校长要由经验型走向理论型,由常规型走向创新型。高要求的背后是高期待。这一切,决定了校长必须优先发展。那么,如何才能实现校长的优先发展呢?
要对校长进行全方位培训
校长既是管理者,又是教师的教师。所以,校长既需要一定的管理知识、管理能力,又需要相应的教育教学知识与技能。而现有的校长队伍的知识结构不容乐观,大部分校长是从一线教师逐步成长起来的,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但缺乏系统的管理知识与方法的培训。这就需要教育行政部门从校长必备的知识与能力出发,进行系统的培训,提高校长的专业素质。
校长的培训不同于一般的师资培训,它可以借鉴MBA的教学模式,采取专家授课和实践研究相结合、集中培训和个案研究相结合的形式,对校长进行全面、系统化教育,重在培养校长的综合实践能力和整体素质,使他们逐步变成专家型、职业化的学校“领头羊”。
目前,教育行政部门组织了形式多样的培训,目的是提高校长的专业素质与管理能力。作为校长,我也参加了培训,但整体效果不能令人满意。具体表现在:培训缺乏针对性。校长的个人素质差异较大,学校背景也各自不同,校长面临的问题也千差万别,校长参加培训的心态也各异,这种情况下,在同一起跑线上的培训是很难收到令人满意效果的。如果在对学校及校长进行全面诊断的前提下,分门别类地由有关专家和校长本人一起制订个性化的培训计划,采取个性化的培训方式,是校长们期待的。虽然这种培训的成本高,但其投入产出比一定是高的。切实提高培训工作的实效性,不仅能提高校长专业素质和管理水平,而且能大大促进校长的专业化进程,这对推动中小学校的改革与发展,以及落实国家的教育改革政策,也有积极的意义。
校长要成为专业发展的带头人
校长在学校发展中的作用,确定了校长优先发展的必要性。校长要有自主发展的意识,只有具备自我发展的意识,具有自我发展的紧迫感,才会产生内在的专业发展的动力,外在的培训才会产生效果,也就是外因才会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才可能有意识地寻找学习机会,才可能明确自我专业发展的真正需要。
虽然校长和教师的专业内涵、专业结构不同,但专业成长的必然性、复杂性、艰巨性是一致的,只有校长优先发展了,才能为学校的发展、教师的发展指明方向、创设环境。才能探索出适合教师发展的道路,对教师给予支持、理解和帮助。校长要用自身的优先发展,影响、带动整个学校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并最终保证学生的发展,而不是成为限制学校发展的瓶颈。
校长要培养自主发展的能力
校长要自觉承担专业发展的主要责任,激励自我更新,通过自我反思、自我专业结构剖析、自我专业发展设计与计划的拟订、自我专业发展计划实施和自我专业发展方向调控来实现自我专业发展和自我更新的目的。
培养自我学习能力。从目前校长的成长过程来看,大多数校长没有经过完备、系统的专业学习与训练,校长是凭着满腔的热情和执着的信念艰难的在实践中摸索,不可避免地要走弯路,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学校的发展。所以,这需要校长本人树立终生学习的愿望,培养自我学习的能力,在实践中不断加强自己的专业理论、教育管理理论学习,掌握基本的管理原则和方法;根据自身的特点,更新知识结构,成为走在学习前列的带头人。
培养专业反思能力。校长的成长虽然有着共同的成长规律,但每一位校长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其区别他人独特的潜质。所以,校长的工作是一项充满挑战、需要创造性劳动的职业。丰富的知识和经验经常以隐性状态存在于校长的日常工作中,校长要善于在日常工作中积累提升自己的办学经验,要善于反思,形成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并逐步提高的过程,对实践经验进行有效的积累,这样才能加快自我发展的步伐。
构建校长专业发展的平台。任何人的成长都不可能是孤立的,专业发展与周围的环境密切相关,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无论是对校长还是教师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社会的大环境、学校乃至教研组的小环境都对教师及校长的专业成长有促进作用。通过校长间、老师间、校长老师间的相互促进,形成共同学习提高的氛围。
陶行知先生在《整个的校长》一文中讲:“国家把整个的学校交给你,要你用整个的心去做整个的校长。”我相信,每一个当校长的人都想当一名好校长,都会承担起应该承担的使命,负起应负的责任。变革的时代赋予校长的使命会促使校长尽快地成长起来,用自身的优先发展为教育事业做更多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