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务处
位置: 网站首页 > 正文
最新热门

金庸小说进教材

中国教育人博客 发表于: 2005-03-09 00:00 点击:
    开学没几天,很多高二学生惊喜地发现,刚到手的第四册《语文读本》里面,新添了金庸的小说《天龙八部》。

    不仅学生惊喜,就连我这个多年的语文老师也惊喜。在开学后的那几天,没有老师的要求和督促,早上学生几乎全都在看金庸的小说。我想,如果我们所有的中学语文教材都像金庸的小说那样迷人,那该多好!因为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一篇不能引起学生阅读兴趣的小说,老师不管怎么教学生都会索然寡味,又能让学生学到什么东西呢?可惜我们以前和现在所学的教材的相当一部分只能成为学生的催眠曲。

    现在,教材里面有了学生喜爱的作品,这说明编写者不仅考虑了多数学生的阅读要求,而且,它正是新《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阅读理念在教材中的体现。语文学科"对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具有重要意义,选什么和怎样选实质上是用什么思想来引导学生的问题。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阅读教学提出了这样的建议:"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应该说,《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和阅读教学都进行了全新的阐述,其中体现着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所以,作为语文教师都应该积极更新观念,时刻以学生为中心,坚定不移地贯彻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学生喜欢学的也应该成为老师乐意教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学相长才能得以最好的体现。

    如此看来,金庸作品入选中学课本,可以说是符合新《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阅读理念的,它既尊重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满足了学生的阅读心理,又调动了老师教学的积极性。这样师生都喜欢的作品入选教材,无论如何都是一件好事,我不解为什么还有那么一些人反对。反对者反对的理由是:"武侠小说作为一种娱乐性的文学形式,其思想境界不高,如被选入教材,难以对学生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

    这就非常奇怪了,难道被众多作家所赞美的作品思想境界不高?著名作家贾平凹曾这样评价金庸小说,"我非常喜欢看金庸先生的小说,金庸先生也是我一直很敬慕的一代文豪。他的作品用的是传统的写作方式,内容也是中国传统的侠义,作品的字里行间充满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又如西南师大文学教授韩云波所说,"他的武侠小说里面包含很多中国传统文化的东西,同时,侠文化中所表现出来的那种阳刚之气,正是中国文化深处的梦想,对国民的人格形成会有深远的影响"。人教版的编写者则认为,"作为武侠小说的集大成者,金庸把江湖传奇与历史风云、侠义柔情与绝世武功、人生哲学与民族文化传统熔为一炉,开辟了武侠小说的崭新境界,使武侠小说的可读性和文化品位都得到提升。"把侠义精神都上升到了人生哲学与民族文化传统溶为一体的高度了,这种境界还不算高?那还有什么境界才算高呢?

    再说,武侠小说也是中华文化的一种载体,它既然存在,它就有它存在的道理。何况金庸先生小说的读者众多,不同年龄、不同阶层的人都非常喜欢。事实上已经有很多人认为金庸的作品不仅仅是武侠小说,更应该把它称之为小说精品。既然是精品,又为何不能入选课本?说实在的,那些担心金庸作品境界不高的人其实很虚伪,那些充斥教材的假大空的东西难道境界就高吗?你为何不反对?就算你不把它选入教材,在电脑已经普及的信息时代,你不让金庸的武侠小说进教材,学生照样会去读,与其让学生自己不加选择的去读,还不如放到教材里在老师的指导下去读它更好。

    阅读的潜在影响深远,一部伟大作品所引起的心灵震荡,甚至能影响人的一生,改变人的命运。金庸作品既然能够入选"百年百部优秀中国文学图书",它即使不能说是伟大,也定能成为传世的经典!这样的作品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去读它。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教育的缺点之一,就是没有那种占据学生的全部心智和心灵的真正的阅读,没有这样的阅读,学生就没有学习的愿望,他们的精神世界就会变得狭窄和贫乏。"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阅读理念的倡导下,我终于看见了"那种占据学生的全部心智和心灵的真正的阅读"出现了。这是时代的进步!是海纳百川、价值多元的体现!是教育界值得欢呼的一件好事!

地址: 广州市白云区沙太南路1023-1063号南方医科大学行政楼2楼    邮编:510515
版权所有:南方医科大学教务处
常用连接:学校首页   |   招生网站   |   教学发展中心   |   本科审核评估   |   旧版教务处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