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在北京市,一些握有“进外地生指标”的国有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非法买卖“留京户口指标”的现象被媒体曝光后,北京市人事局很快颁布“禁令”,严禁用人单位在接收外地毕业生时违规、变相收取任何费用,并且希望毕业生在遇到收取“户口费”的用人单位时及时举报,人事局将对违反规定收取毕业生费用的单位取消其接收毕业生资格,并作出严肃处理。
这一纸“禁令”不可谓不严厉,但是要让其真正落实,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从根本上讲,完全杜绝北京等大都市的指标交易行为需要期待户籍制度的改革。但目前的现实是由于户籍制度改革颇为复杂,短期内这一问题不太可能得到解决。在现有条件下,怎样更为有效地解决这一难题,需要有新思路、新办法。发动毕业生举报、查处违规行为是措施之一,与此同时,更应重新制定和考量进京指标分配办法。
据笔者了解,真正需要吸纳优秀大学毕业生的单位求贤若渴,是不会拿宝贵的进人指标去赚“小钱儿”的。用指标做交易的大都是指标富余,甚至当年根本没有招人计划的单位。而现有的指标分配政策只是一分了之,接下来企业怎么招人、怎么用人,有关部门缺乏监控。
因此建议相关部门对进京指标这一稀缺资源建立更为严格、完善的分配和监管政策。在分配时,参考指标申请单位的事业发展状况,进行合理、适度的分配,同时适当扩大指标分配的范围,让急需人才的普通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也有机会获得进人指标;在指标使用过程中,人事部门更应全程并长期跟踪、监管,从制度和程序上防范“只落户口不进人”的现象,从而有效打击和避免指标非法买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