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务处
位置: 网站首页 > 正文
最新热门

贫困生需要资助;更需要自尊

陕西日报 发表于: 2005-09-11 00:00 点击:
据报道,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将视角投向贫困生资助伦理问题,在学生“校园一卡通”网络系统中设定学生消费情况预警线,按月对学生在校内用餐情况进行统计,对达到预警线的贫困生,学校便在其“一卡通”账户中存入每月150元或120元的补助,这种不见面的一对一“隐形补助”充分考虑到了对贫困生自尊与隐私的保护,受到了好评。

  笔者也曾接触过一些家庭贫困的学生,他们都有很强烈的自尊心,他们很感激社会各界物质上的资助,但他们更渴望精神上的鼓励,渴望社会给予自己和其他人一样平等的地位。令人遗憾的是,一些社会力量在资助贫困生时,往往注重物质部分而忽视了这一救助伦理的问题。在媒体上,我们看惯了贫困生接受被赠物品时感激的泪水,然而他们真实的内心世界,他们可能受伤害的人格和尊严,又有谁去关注呢?

  贫困,并不仅仅是一个物质概念,更是涵盖隐私、人格和尊严等精神要素的全面完整的生活概念。这就意味着,帮助贫困生,不仅仅要进行物质上的资助,更重要的是要在物质基础上进行隐私、自尊等精神层次上的帮助,让他们在能顺利完成学业的同时,能在精神上和其他同学拥有一个平等相处的地位,过得有意义、有尊严。如果我们忽视了这一点,虽然出发点是为了帮助贫困生,但结果可能事与愿违,造成对贫困生精神上、心理上的伤害,这样的“帮”不如不帮。

  眼下,各高校纷纷开学,新生也正陆续入校,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都在为扶贫资助寻找更加细致体贴、充满人文关怀的实施方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这种“隐形补助”方式,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
借鉴。

地址: 广州市白云区沙太南路1023-1063号南方医科大学行政楼2楼    邮编:510515
版权所有:南方医科大学教务处
常用连接:学校首页   |   招生网站   |   教学发展中心   |   本科审核评估   |   旧版教务处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