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务处
位置: 网站首页 > 正文
最新热门

2006引发社会关注的大学学者

新华网 发表于: 2006-12-29 00:00 点击:

2006年中国大学的一些学者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学校、学术、学人与社会紧密相连,成为焦点、热点,归纳如下——

北大经济研究中心教授林毅夫

    现任北京大学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的林毅夫教授,较早提出“新农村建设”。2006年党中央一号文件的颁布,标志着新农村建设全面启动。林毅夫因其在新农村建设上的精到见解,成为今年两会的热点人物之一。

    两会结束不久,林毅夫发表了《关于落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几点建议》,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资金应以公共财政为主”,引起学术界的争议和讨论。

    在他的倡导下,北大的“海归”们纷纷走出校园,到中国农村进行调研。经过调研,林毅夫和亚洲开发银行的汤敏提出了“四位一体”模式,希望为解决农村资金问题、延长农业产业链提供一条新路。

    林毅夫1952年生于台湾,1986年在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系获博士学位。回国后曾在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工作,1994年进入北大经济研究中心。今年12月,北大首次评选教师最高奖“蔡元培奖”,林毅夫是10位当选教授之一,其他获奖者均在北大任教30年以上。

林毅夫:建新农村是解决"三农"问题的现实选择

    “三农”问题事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是新形势下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业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解决“三农”问题的现实选择,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那么,如何看待建设新农村与中央过去“三农”政策之间的关系,如何落实建设新农村的重大任务呢? >>>点击详细

    北京大学教授孟二冬和他的女儿、首都师范大学学生孟若愚在一起(2005年12月摄)。新华社发 (王天天 摄)

    在教育界弥漫着浮躁、急功近利等风气的今天,北大中文系教授孟二冬 的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具有引领作用。胡锦涛主席在给孟二冬女儿的信中,高度赞扬孟二冬的崇高师德,称其为教书育人的杰出楷模。

    孟二冬撰写了《中国诗学通论》(合著)、《中唐诗歌之开拓与新变》、《千古传世美文》等400多万字的专著。2004年3月,孟二冬主动要求到北大对口支援的新疆石河子大学支教。4月26日,他在剧烈的咳嗽中,坚持讲完《唐代文学》最后一节课,倒在讲台上。经医院诊断,他已患食管恶性肿瘤。2006年4月23日孟二冬逝世,年仅49岁。

熠熠烛光映天山 孟二冬教授新疆支教纪事

    举办讲座,在大学校园,该是寻常的教学活动。然而,1月10日下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石河子大学举办的一场讲座,意义却非同寻常:讲课的是北京大学中文系的三个博士生——他们受自己的导师孟二冬教授的委托,冒着严寒千里迢迢赶来进行教学辅导;听课的是孟二冬教授曾经教过的学生——石河子大学中文系2002级的全体同学。>>>点击详细

教育部副部长:像孟二冬教授那样为学为人为师

    胡锦涛总书记在给孟菲同学的回信中对孟二冬教授的模范事迹给予了高度评价,称赞他“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不愧是教书育人的突出楷模,不愧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号召各行各业的人们,尤其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大学生们向他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的回信情真意切,思想深刻,寓意深远,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广大教师和青年学生的亲切关怀和殷切期望,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教育事业发展和教师队伍建设的高度重视,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坚定决心。 >>>点击详细

中大教授朱熹平

    今年6月,中山大学朱熹平教授 和清华大学兼职教授曹怀东在《亚洲数学期刊》最新一期杂志上发表论文,运用美国数学家汉密尔顿和俄罗斯数学家佩雷尔曼的理论,对世界级的数学难题庞加莱猜想进行了完全证明。庞加莱猜想是国际数学界长期关注的一个重大难题,被列为七大“数学世纪难题”之一。

    朱熹平从偏分方程研究转到几何分析的研究时,有四五年时间几乎没有发表论文,但他一直在专心研究,终于拿出了惊世之作。

中国两数学家破解世界百年难题庞加莱猜想

    新华网消息:两位中国数学家近日在《亚洲数学期刊》最新一期杂志上发表论文,运用美国数学家汉密尔顿和俄罗斯数学家佩雷尔曼的理论,对世界级的数学难题庞加莱猜想进行了完全证明。>>>点击详细

听朱熹平说科研:静心做学问 研究乐无穷

    中山大学数学学院掩映在一片斑驳的树影里,幽静而又淡雅。见到朱熹平教授是在他的办公室,宽敞明亮的办公室里并没有过多的陈设,墙上的黑板上还残留着演算过的数学公式,房间里的书架上摆满了各类书籍。>>>点击详细

浙江大学兼职教授丘成桐

    丘成桐是当今最著名的国际数学大师之一 ,25岁即成为斯坦福大学教授,现任美国哈佛大学数学系教授,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他曾获得数学界的“诺贝尔奖”——菲尔茨奖,是迄今为止获得该奖的唯一华人。他先后在中国科学院、浙江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台湾大学成立了数学研究中心。今年7月,丘成桐院士批评北京大学引进的一些海外人才“不是真实的全职教授”,因为他们在国外大学正在做着全职教授,一年中要保证9个月的时间在那里。“一年里来中国不到3个月,水平也不是一流,还要拿走100万元,这种不平等的待遇让别人怎么会静下心做研究呢?”这番话立即在海内外引发巨大反响。

教育部回应"假引进"事件 称北大是按程序在做

    教育部官员在今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对北大“假引进”一事做出回应,称北京大学是按照程序在做的,相信北京大学的领导班子办学是很认真的。

    近日,北京大学的长江学者,被中国科学院的外籍院士丘成桐指称是“假引进”,导致很多舆论的关注。北大的回应是人才的质量没有问题。 >>>详细

 丘成桐:学术界勿不做学术“搞权术”

 北大数学教授:我有证据证明丘成桐的野心   

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易中天

    易中天教授 在央视“百家讲坛”栏目评述三国,引发三国热,著作《品三国》首印55万册。有人将其成名的原因归为“四化”——一是学术平民化,把高深学术变成了百姓喜闻乐见的东西;二是语言现代化,用现代社会流行的语言来形容数千年前的古人,是易中天又一成功尝试;三是历史通俗化,被称为“俗能俗得有品,精能精得出油”;四是学者明星化,把人文研究的成果通过各种不同形式传播出去。有评论认为,社会既需要一辈子坚守在象牙塔搞学问的专家教授,也需要易中天这样四处演讲、普及知识的学者明星。

讲历史 学学易中天的“浑圆术”

    虽然历史很鲜活,但我们一直以来的历史教育、历史讲述方式却颇多乏味之处,易中天当然不在此列。从“百家讲坛”里走出来的易中天,如今可是炽手可热、如日中天——虽然他更容易引发“百家争鸣”。>>>详细

  易中天:化学术之"祸"为学术之"幸"

  调查显示:鲁迅“击败”易中天为中学生最爱作家

北师大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于丹
    于丹现任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 、影视传媒系主任。自从“十一”期间在央视“百家讲坛”开讲《论语》以来,引起众人趋于两极化的评论。有人认为她将《论语》讲解得深入浅出,富有生活化气息,可以给人们烦躁的心灵带去一份清凉;也有人认为专业化不够。于丹的看法是,在电视上讲《论语》,就是要不同于大学讲堂,它要让更多的人对《论语》感兴趣,这才符合大众传媒的要求;而在大学里讲《论语》,要有严谨的考据、学术的系统、思想的深远。

    11月北京图书市场最红火的便是《于丹〈论语〉心得》,中华书局首印60万册。在中关村图书大厦的首发式上卖了16000多册,于丹也打破了易中天一次签售《品三国》4000册的纪录。《于丹〈论语〉心得》一书以白话诠释经典,“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人生之道”,七个方面的道理与当今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于丹:再红也不写博客

    一周前,北京中关村图书大厦的前后排起了长长的队伍,大家在念叨着一个名字———于丹,这是她新作《于丹〈论语〉心得》的签售现场。5个小时过去了,读者不见少,6个小时过去了,队伍还看不到尾,这场签售足足进行了8个半小时,期间她只上过一次厕所。>>>详细

   美女教授于丹何以"火过"易中天  于丹:在大学这么讲《论语》是渎职

北大副教授周忆军

    阿忆曾在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客串主持人 。今年,阿忆在其博客中公布了自己在北大做副教授所得收入,共计4786元,还将每月支出也一一列出,最后居然入不敷出。阿忆的这一举动引起不小的波澜。有人认为,阿忆的工资挺高了,他还能兼职,说明工作量不满。还有人问:如果越来越多的老师“不务正业”了,学生们可怎么办?

北大副教授工资4786元?阿忆叫穷遭质疑

    4786元!北大副教授、《实话实说》前主持人阿忆在新浪博客中公布工资单引起了网友极大的反响,19日,北大副教授孔庆东力挺阿忆,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这绝非哭穷,只是希望公众

地址: 广州市白云区沙太南路1023-1063号南方医科大学行政楼2楼    邮编:510515
版权所有:南方医科大学教务处
常用连接:学校首页   |   招生网站   |   教学发展中心   |   本科审核评估   |   旧版教务处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