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务处
位置: 网站首页 > 正文
最新热门

中医药丢掉锁链,才能获得自由

南方都市报 发表于: 2007-05-14 00:00 点击:
  医疗业算得上是广州市的长项,在国内名列前茅。具体到中医业,在大城市更是首屈一指。广州市民早已把中药融入了生活,日常汤料加药材、遍地的凉茶铺,“热气”、“伤寒”等中医术语频繁地出现在市民闲聊之中。因此,这次来自全球的500多位中医药界人士日前齐聚广州参加“炎帝神农中医药发展论坛”,既有政府的积极推动在起作用,应该也受广州本地的中医文化底蕴所形成的强大磁场吸引而至。

  该论坛的主题词是“发展”,但是最吸引公众注意力的却是论坛发表的“广州宣言”,反对废弃中医——似乎“生存权”的关注明显超过了“发展权”。宣言措辞值得玩味,“中医不是伪科学”,用双重否定句,没有用肯定句“中医是科学”。是措辞谨慎,还是顾虑过多?不得而知。我感觉缺少一点开拓者应有的气势。

  “伪科学”是一顶能够置中医于死命的帽子,当然戴不得。但是,科学的帽子也不能随便加冕。科学不是几百人呼号能呼出来,也不是市民投票能选出来的。科学有一套成熟的方法论和话语系统。西医,也就是现代医学,是现代科学进步的结晶。中医,也就是中国传统医学,它的历史比现代科学更悠久,所以肯定存在不符合科学规范的地方。把中医说成是科学,等于承认中医应该接受科学规范的约束。接受科学规范约束的中医,跟西医就没有区别了。西医大量药物由世界各地传统医学中使用的药物提纯加工而成,当然热烈欢迎经中药提纯而来的药物,比如治疗疟疾的青篙素。那种情况下,谁还分辨是中医还是西医呢?

  李连达院士说“中西医不应打擂台”是对的,但首先中医药要撤离科学这个擂台。科学是个好东西,但不是万能的东西。科学给人类生活带来了巨大便利,但是科学不能改变人类的精神状态。科学既能为善也能造恶,科学本来应该是个中性词,现在被崇拜上了。滥用“科学”名义的地方不少,比如软件业普遍被当成高科技产业。实际上写软件接近写小说多过在实验室做实验,软件业毫无疑问应当归类于文化产业。如果游戏软件公司被当成高科技公司,那影视剧演员是不是也有资格号称高科技人才呢?给游戏软件摘掉“科技”帽子,戴上“伪科学”的帽子,估计不会影响市场销量。所以中医药界大可不必对被摘掉“科学”前缀持恐惧心理。

  再从市场推广的角度来看,很明显科学家不如明星的号召力大。周杰伦唱一曲《本草纲目》,就让很多人重新打量老祖宗的传家之宝。消费者注重感觉远多于技术细节。人们喝人参汤人参酒,人参味道淡了不行,人参皂苷含量多寡没人理会。相信去掉“科学”的枷锁,装上文化的翅膀,中医会获得飞跃发展。当然,前提是不归文化部管辖。

  第一次喝可乐,会感觉到一股中药味。广东人干脆称其为“鬼佬凉茶”,并且纳入食疗范围,可乐煮姜名为“姜乐”,用来治感冒。说明民间的中医药文化还在吐故纳新,并没有固步自封于“传统”。实际上,可乐原本就是药,感冒药和胃药,美国商家特意去除了有治疗效果的药物成分,只保留了药味,做成人人皆可饮用的饮料,大赚其钱,还成为美国文化的活广告。如果中医药能像可乐那样在赚全世界人民的银子,谁还在乎中医药的“疗效”呢?“疗效”只对广大中医师的就业有效果。

地址: 广州市沙太南路1023号南方医科大学行政楼2楼    邮编:510515
版权所有:南方医科大学教务处
常用连接:学校首页   |   招生网站   |   教学发展中心   |   本科审核评估   |   旧版教务处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