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同学们:
今天你们毕业了!我注意到,刚才段丽萍院长在主持毕业典礼的一开始就说到:"又到了充满喜悦而又有一点伤感的时候。"喜悦自不用说,而我认为这种时候的伤感也是美好的。我们之所以伤感,是因为我们留恋,因为我们这几年在北医取得了成绩,度过了美好的时光。今天,对每一位毕业生来说,是个大喜的日子,所以请大家记住今天,请大家接受我最热烈的祝贺!
每年这个时候,我都要在毕业典礼上讲几句话,我很愿意在这个特殊的时刻向大家表达我的心意,也谈谈我自己的一些体会。但我也不能每年都讲同样的内容。今天,我想给大家讲一讲关于选择的问题。
在计划经济时期,国家实行严格的毕业分配制度,每位高校毕业生去什么地方工作是没有选择余地的,我们这代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我自己就是1968年毕业时由组织分配到陕西基层农村工作的。今天的毕业分配情况可完全不一样了,毕业生们可以选择出国,也可以选择留在国内;可以选择工作,也可以选择继续深造;可以选择留在大城市,也可以选择到西部去,各种各样的选择摆在每一位毕业生面前。我认为这是一个社会进步的表现,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找到符合自己心愿,能发挥自己特长,适合自己所干的事情,才能够使自己的才能得到最大的发挥。我记得诺贝尔经济奖获得者阿马蒂亚•森有一本专著论述发展问题,他认为发展的最根本就是人的自由发展,就是人能够自由选择。因此,我们应该为自己生逢这样一个时代而感到高兴。当然,面对多种选择的同时也会给我们带来问题,因为选择太多会成为一件烦恼的事情,甚至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也许大家不理解选择多了怎么还会烦恼甚至痛苦呢,让我举一个生活中的小例子,我们常常看到,长得很漂亮的姑娘往往有很多小伙子拜倒在她们的石榴裙下,但她们的婚姻似乎并不因此而比别人更加美满,相反不乏不幸婚姻的例子,帅哥们也有类似情况。原因可能就是因为他们有了太多的选择,而又不会选择。看来,选择是一门学问。相信在座的各位毕业生已经有过选择,现在也正在选择,以后还会面临更多的选择。所以借今天这个机会与大家分享我对选择的体会。选择从根本上来讲是对价值的评估,所以,我想先谈谈自己对与选择有关的四个价值的看法。
第一是核心价值。我认为核心价值就是在选择的时候,特别是在选择职业、选择人生道路的时候,要把自己的选择和社会的需要紧紧地结合起来。时代比人强,我们都逃不脱时代与社会给我们划定的圈子。只有当我们的选择、我们去做的事情是被社会所需要的,我们才有更广阔的前景和更开阔的道路。中国的知识分子历来就有爱国的传统,以天下为己任的传统。这个传统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它深深地印在我们的社会当中,社会也会以这个标准来要求我们、衡量我们。这种因传统而形成的社会标准慢慢地也会对每个身处社会的人的心灵形成一种规范。当时间流逝,容颜老去,我们一定会问自己:"我这一生过得有没有意义?"而很多当年所执着追求的东西,到了像我和张震康教授这样的年纪会看得更清楚,想得更明白。其实,最有意义的价值就是自己给社会留下了什么,而一切荣华富贵,都不过是过眼烟云。这就更让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个人选择的核心价值就是社会的需要。当然,我们今天做选择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做出的,在面对各种各样选择的时候,每个人都有选择的自由。但是请不要忘记,社会也同样在选择着你。社会选择谁,是根据社会的需要出发的,就像你选择什么是从你的需要出发的一样。但是我想,社会对你选择的力量要远远大过你自己对社会选择的力量。所以,我认为在选择当中核心价值是第一位的。
第二是边缘价值。严格地说,是递减边缘价值(decreasing marginal value)。一个人在沙漠旅途当中迷路的时候,失去了水的供应。这个时候你给他一瓶水,就能救他的命;你给他第二瓶水,他很需要;给他第三瓶、第四瓶的时候,就显得不那么需要了;当你拿水去充满一个浴缸的时候,那么这一瓶水的价值就更小了;这瓶水倒入游泳池,那它的价值简直微乎其微;在大海当中,这一瓶水几乎没有什么价值。这就是说当我们所拥有的某样东西在量上越来越增加的时候,这个东西的价值就会不断往下掉——这就是递减边缘价值的含义。现在的毕业生要去自己谋生,当然都有基本的生活需要,甚至还考虑到买房买车,再长远一点还会考虑到结婚生子、抚养下一代等等,这些都需要钱。但是当你有了足够的金钱以后,金钱的价值就会成为银行里单纯的数字,对你来说就没有多大意义了。与此同时,你有没有想到除了需要钱,是否还有其他的需要呢?比如说,临床专业的毕业生,现在临床经验还太少,可能自己独立开展的手术都没做过,当开展前几例独立手术的时候,这个价值是很大的。毕业生也许会感受到自己社会阅历很浅,这个时候去经历社会、去社会实践,对毕业生来说是价值最大的时候。所以,递减边缘价值就是要求我们在选择的时候全面考虑,去选择对价值最大的阶段,而且要全面的选择。
第三个是勤奋价值。我们做成一件事情,特别是做好一件事情,确实需要一定的天分,但是我还是认为,更重要的是勤奋,所以我同意"天才就是勤奋"这句话。我说这句话并不是否定天分,而是说,勤奋在一个人取得成功的道路上往往起决定作用。一个太聪明的人往往一事无成,因为他不能专注于一件事情,他觉得干任何事情都行,因此在每一件事情上都没有下足够的功夫。我注意到,取得巨大成就的人士,甚至于诺贝尔奖的获得者们往往并不是最聪明的人,但是他们无一不十分勤奋。当我们选择了基本正确的道路以及开始一个职业以后,能不能成功就取决于能不能脚踏实地,能不能专心致志、用尽全力、克服一切困难地去做好它,特别是在碰到挫折的时候,还能不能继续坚持下去直至最终取得成功。
第四是设计价值。我们有时候说要把自己设计成一个什么样成功的人,设计成为一位什么家等等,我认为这是一个误区。因为成功取决于自己的努力,同时要靠机遇,而机遇在什么地点出现,在什么时间出现,又是以什么样的形式出现是不可预测的。因而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取得具体什么样的成功也是不可能预测的。我们能做的就是坚持不懈地努力,做好眼前的事情,而在碰到机遇的时候紧紧地抓住它,成功将不期而遇。
那么,有了对这四个价值的正确衡量,并变成自己思想的原则,我们在选择的时候就会主动得多。归结这四条价值原则,我想有一句话更能够概括,更有利于操作,那就是:不是选择要做什么,而是选择要做什么样的人。只要确定了自己做什么样的人,我们遇到机遇的时候就能紧紧抓住,我们固然无法预知将来在何时何处取得成功,但是一定会走向成功。既然选择具体做什么不那么重要,那么就跟着感觉走吧。从事第一件事情的时候,就踏踏实实把它做好;等到需要转做第二件事情的时候,再把那件事情再做好,其实你就在走向成功。当然,要能够做到这一条,最重要的是在于自己的思想,在于自己内在的力量。这种内在力量的形成,别人帮不了忙,是需要自己修炼的。还是《大学》里边讲的程序: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当我们对客观的事,对社会以及对自己都很了解的时候,就能够自由地翱翔,就能更自由地做出正确选择,最终一定能够取得成功。所以,我愿意拿梁启超先生的一段话来总结对选择的体会。梁启超先生讲:"凡任天下大事者,不可不先破成败之见。"怎么破呢?他提出了总的原则,"办事者,立于不败之地者也;不办事者,立于全败之地者也。"很简单,只要坚持不懈地去做事,最后终能成功;要是不去做事,则肯定不会成功。为什么这样说呢?"苟通乎此理,知无所谓成,则无希冀心;知无所谓败,就无恐怖心。无希冀心,无恐怖心,然后尽吾职分所当为,行吾良知所不能自己。愤其身以入于世界中,磊磊落落,独往独来,大丈夫之志也,大丈夫之行也!"我想,每一位北医的毕业生都要做这样的大丈夫。看来,取得成功其实不难,先破成败之见,然后踏踏实实去做,把自己的志向和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屡败屡战,就一定能成功,就一定能够成为社会的栋梁。今年是毛泽东主席1957年在莫斯科大学为青年留学生发表讲话五十周年,我们这一代都是在毛泽东主席的这句话的鼓励下成长起来的。毛主席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象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我们的国家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我们中华民族迎来了有史以来少有的发展机遇,正在腾起,同学们幸逢其时,只要选择的道路是正确的,只要坚持不懈地去努力,中国的未来一定是属于你们的,世界一定是属于你们的!谢谢!
2007年7月6日
韩启德,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北京大学医学部主任
(本文根据韩启德主任7月6日在北京大学医学部研究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录音整理而成。他在7月5日北京大学医学部本专科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基本内容相同,只是根据本专科毕业生的特点,内容稍有扩展,不再另行整理成文。特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