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此刻,全国2009年攻读硕士学位招生考试网上报名正在进行,在最终统计数据出来之前,持续多年的考研热升温还是降温我们不得而知。不过,我们也注意到,虽然教育部明确表示,在已有17所院校试点的基础上,2009年起中央部委所属院校的所有研究生都必须缴纳学费,准备报考这些院校的学生并没有因此选择放弃。读研花费、就业压力、科研能力等因素到底哪些更能影响一名大学生做出是否考研的决定,有些时候还真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
为什么考 提前一年应对“就业难”
还在读大三的天津大学学生小王从暑假就开始了自己的考研之路,每天都要拿出两个小时来强化外语,开学后,他更是忙碌,把能推的社团活动都推了,每天大半的课余时间和女朋友泡在自习室里。提前一年准备考研似乎有些不可思议,但小王说他并不算特例,因为班里大半同学都已经开始为考研做准备。
谈到考研,小王觉得大家和他的想法差不多,“就业压力比较大,读研究生的话既能在象牙塔里‘躲’两年静观其变,又可以通过提升实力,给自己创造更多机会。”其实,小王他们目前对就业的感觉大多来自于学长们的描述,不过从人才市场供求双方目前的情况看,考研并不仅仅是权宜之计,研究生毕业后的竞争力更强是不争的事实,而这可能才是即便研究生收费大增依然趋之若鹜的原因。
虽然明年部属院校研究生全面收费,但小王觉得这并不会影响他的考研热情,反而激励他把每门功课都尽可能考好,因为“目前一些高校的奖学金水平不低,成绩好可以争取奖学金,自己不用花太多钱”。已经是大四的小张来自另一所大学,学校名气远不如小王,他明确表示要将考研进行到底,在他看来,只有考研,才能真正实现做学问的目标。“我学的是农业,本科就业没有什么优势,也不可能得到什么课题,读了研究生就不同了,可以有自己的科研项目,而这才是我当年选择这个专业的关键。”
采访中记者发现,在考研大军中,盲目跟风的已经成为极少数,大部分考研的人都是提前一两年就把未来5年的规划做了出来,而最后能影响自己的无非是决心和毅力。
目前,各大公司本年度校园招聘活动正在各高校红红火火地推进,其中就不乏专门面对研究生的岗位。CAMCO是一家从事国际碳资产信息咨询的跨国公司,他们正计划月底在南开大学搞一次“校招”,在此之前他们已经在北京数家高校做了几场“校招”,如此兴师动众,其实他们的招聘岗位只是个位数,但“人才难求”。负责该公司人力资源的臧强告诉记者,“研究生学历,外语水平较高,有环境科学专业背景,有独立完成课题的能力”,看似简单,真正符合条件的全国高校里也没几个。
我们已经不止一次听到企业招聘的时候抱怨应聘者有学历没能力,更有企业的人力资源经理明确地说,研究生“坐下来不能写,站起来不能说,跑出去不能干”,如果招来这样的“人才”他们人力首先会挨骂。但是,几乎每一名研究生都在叫屈,“重学历轻能力是事实,但责不在我”。
在某工科大学读研二的小徐谈到自己一年多的研究生生活,说得最多的一个字就是“累”。“每天除了上课就是看书,业余时间几乎全耗在了实验室里,比本科时累多了,但上上下下还是不满意。”
小徐认为,有两大问题最让他感到困惑。首先,发表论文是研究生学术水平的一大衡量标准,但有影响力的期刊只有有限的几个,僧多粥少,大家只能去投些闻所未闻的小学报,即使有幸被发表,还得交上价格不菲的版面费。可这些发出来的论文,有谁会去看?又有多大的意义?其次,工科类研究生的论文实验周期都很长,费时费力难度也大,自己现在每天过着“寝室—实验室—食堂”三点一线的生活,和外界接触很少,他很担心这会在毕业时给自己造成影响。
一边是大学生千辛万苦准备考研,另一边考上研究生的却在学了一两年之后又选择放弃,这中间理由千千万,但核心问题无非是“理想与现实差得太远”。现在研究生休学和退学的问题已经不是个别,而且往往是那些成绩突出、能力较强的人会选择退出,从他们的只言片语中我们可以感觉到深深的无奈,而这种无奈大部分源于他们对于学历和能力的认识与研究生培养模式之间尖锐的冲突。
小丛所学的专业一直以来是高考的热门专业,几乎每个人谈到这门学科都会投来羡慕的目光,但是小丛一年前却选择了退出。在他的博客上,对此有一段解释:“一个高尖端的学科,一个发展口径较窄的学科,择业范围必然很窄。在这个学科没有产业化之前,多数毕业生将为曾经的选择后悔不迭。一个需要国家政策倾斜、大力拨款扶植的学科,不是一个社会化的学科,更不是一个健康的学科,起码现在不是。这个专业现在很热,以后会更热,但是从‘研究热’到‘产业热’这段路怎么走,能不能走下去,需要多长的时间,都是未知数。”小丛坦言,这个专业的出国率一直相对很高,他佩服那些坚持下来的同学,因为他们是他见过的最用功的一群人,最有理想的一群人,也是最勇敢坚定的一群人。但他承认,自己不是这样的人,不想再为了一张硕士文凭继续奋斗。
当然,这些选择退出的学生绝对不是一时脑子发热,就像当年考研一样,他们也有自己的规划。目前正在和男友一起运作网站的小崔已经休学一年多了,而且目前看也没有要回实验室去的意思。她告诉记者,现在是网站发展的关键时期,已经投入了这么多,放手不现实,而且读研的专业她不喜欢,只不过是高考时选了这个专业,研究生又是保送的,没别的选择。
从目前了解到的情况看,选择退出的人,走自主创业之路的是大多数,他们放弃是因为有更好的机会摆在面前,而对于还在为研究生毕业打拼的大多数而言,如何让自己读研期间的“成就”不仅仅停留在纸面上,可能是每个人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大学毕业前夕,认定了新闻专业是实践大于理论的学科,即使读研也是在本科各专业课的基础上再细化,对新闻的采写编辑报道不会有实际的帮助,便早早打定了找工作的主意,看着同窗们纷纷挑灯夜战书山题海,一副“壮士不归”的表情奔赴考研大军,不觉暗自侥幸。
真正工作之后,才发现长辈的话是有道理的,理想与现实是有差别的,学历高是很有用的,不读研是不行的。于是,本来周末不休息的我便怯生生地向领导请假,去读在职研究生的课程班,打算之后申请同等学力新闻硕士的学位,领导慷慨地同意了。
起初的我,周末会端端正正坐在研究生班的课堂上,仔细聆听着老师说过的每一个字,认认真真地记着笔记,不夸张地说连老师上课讲的“嗯”、“啊”之类的语气助词、感叹词都会记录下来,滞后地体会着当年的同窗奋战考研时的心情。
与同学们熟识之后发现大家并不都是新闻的业界人士,有的是公务员,在单位负责文秘工作;有的是在公司任职,负责企业文化的宣传和推广;有的则是工作轻松,闲来无事读着消遣。但共同点是大家都已不是社会新鲜人了,因此后来,不止是我,其他同学也开始开小差,隔三岔五的翘课,有的去结婚、有的去生孩子,还有的会举家感受近郊自驾游。
授课老师好像非常能理解这一点,会时常心有灵犀地提前下课。
已经快结课了。换句话说,考试日渐临近,体会不少,毕竟在熙熙攘攘的都市喧嚣中坐在教室里有一份难得的心境。可我们在课堂上学到的东西在日后的工作中到底有多大用处,只有天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