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务处
位置: 网站首页 > 正文
最新热门

中山大学副校长许家瑞:信息化不实用谈何成功?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发表于: 2009-04-13 00:00 点击:

http://www.edu.cn   2009-03-13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作者:傅宇凡

2008年12月底,中山大学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信息化工作年会,200多名师生作为校园网的用户与学校网络中心的信息化工作者进行了一次对话。三个分论坛组成了这场对话,师生们在了解校园网安全、管理和数字化学习系统的过程中,畅谈自己对校园网和学校信息化的看法,中山大学副校长许家瑞全程参与。他笑称这是一次“跟用户拉家常”,目的是多一条面对面了解师生们的真实想法的渠道。

  许家瑞称自己是一个“典型的实用主义分子”,他说:“我的想法很简单,信息化假如不实用,就谈不上成功。”在许家瑞的工作过程中,处处看到实用,没有板着面孔的说教,没有隔靴搔痒的虚招,没有浮夸式的总结,也没有急风骤雨的激进。

  推进信息化需要“拉家常”

  作为分管中山大学信息化工作的副校长,回复师生的电邮,对许家瑞来说已是常做的功课,他从师生的来信中,发现和了解学校信息化工作的压力,也帮助找到工作的定位,掌握需求和投入的平衡。

  有一次,他看到邮箱里有一封题为“校园网害我失去了一份好工作”的邮件,着实吓了一跳。打开邮件后,才发现,原来是一位学生通过校园网向招聘单位提交一份求职简历,因为当时网速太慢而没有递送成功,结果超过了递交申请的期限,失掉了这一找工作的机会。他给该同学回了信,对发生这样的事表示遗憾,同时要求学校网络中心认真检查分析某些宿舍网速较慢的原因,并由此开展了对校园网进行结构优化的工作。

  许家瑞高中毕业后曾当过五年的知青,大学毕业留校任教,后又留学海外,这些经历造就了他踏实实用的学者风格,在信息化工作中也保持这样的风格。他说,我们都要有开放、积极的心态,一点一点地推进工作。

  许家瑞说:“回学生的邮件虽然是一件小事,但是给我很多启发。我发现信息沟通是很重要的,信息化的推进过程中,一定会存在许多复杂的问题,如果能与师生有效沟通的话,就会减少对立的情绪。要有开放的心态,建开放的平台。其实增进师生们对学校信息工作的了解,也能给自己的工作减轻不必要的压力和负担。”

  很多学校在信息化工作的沟通中,都有自己的独特方式,中山大学除了会议、文件等通常的沟通方式之外,还想到了将实用的信息通过实用的方式来沟通。许家瑞的方式之一就是“拉家常”。

  在信息化工作年会上,他面对200多位来自不同院系的师生说:“我是学化学的,不懂计算机科学,作为用户其实跟大家都一样,所以我想,与其年终干巴巴地作工作总结,恐怕没人喜欢听,倒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比如分析为什么网速慢,如何解决存在的问题,可能大家更愿意参与。学校在更广泛的范围里来讨论这些问题,对我们的工作是有好处的。”

  他的“拉家常”还有一层意思,那就是在沟通的同时,也传递一个重要的信息给对方:“柴米油盐也是要付出代价的”,办学不能不顾及成本。这样,才能达到相互理解,也才能提供更好的服务。

  服务从小事做起

  拉家常是了解学校发生的大事小情,以助于提供更好的服务。服务是中山大学推行信息化的关键词之一,他们的服务仍然专注于“实用”。

  校内的资源紧缺是高校最头疼的一件事,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很重要。他们将校园信息化建设比喻为:校园网的硬件投入就象建高速公路,数据库和资源库建设则如同建加油站,这些是要由学校投入资金建设的,而“车”(个人的终端设备)则最好自己买。在许家瑞的建议下,中山大学在每年新生入学时,由学校出面与厂家商谈优惠的价格,组织学生自愿团购笔记本电脑。仅2008年,就替学生团购了近四百台笔记本电脑。从而保证学校的资金能投到最需要的地方。

  许家瑞常常以普通用户角度来思考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决策和措施。2008年甚嚣一时的ARP欺骗,也给中山大学的校园网带来了麻烦。许家瑞说他一开始总是把ARP与他所学专业的类似术语相混淆,由此,他想到大部分用户都跟自己一样不是计算机技术方面的专家,他们最关注的是使用的效果,出问题的原因他们并不一定关心。

  他说:“可以理解,作为一般的用户,我只知道用网,如果网络状况不好,我首先就会想到问题一定出在网络中心。但是如果我了解一些基本的网络安全知识,也许我就会自己也检查一下,是不是自己电脑这一端出的问题。”这样,用户与网络管理部门的对立情绪就会减弱。因此,他建议信息网络中心应细化网络安全知识的宣传服务。

  中山大学的许多同学常常会收到一些小小的书签,上面有温馨的提示:“不要随便开启不明来历的邮件”、“紧急呼吁禁用自动播放功能”等等,提示师生们遇到安全问题时如何求助,如何将情况反馈到网络中心的帮助台。网络中心还专门印制各种针对个人计算机的安全指南的小册子。这些普及信息安全教育的工作让不少高校豁然开朗:高校信息素养的培养,原来可以从小事做起。

  要真重视,还要出效益

  解决最实际的问题,让师生享受到最实用的信息化,在许家瑞的信息化建设“价值观”中,所谓的“效益”都是要求能看得见摸得着的。他并不讳言学校对信息化投入上的大手笔,但同时有着其最实在的是否成功的评判标准——实际效益。

  2008年初,中山大学的网络出口带宽压力猛增,面对四个校区、八所直属附属医院、注册用户4.6万规模的校园网,加上与日俱增的信息化应用,出口带宽成为限制校园网网速的瓶颈。然而,需求是无止境的,如何才能在投入和效益之间找到平衡点。在进行充分调研和检测的基础上,许家瑞提出扩展校园网出口的“动态带宽”的思路, 即根据师生用网的“忙时”和“闲时”,将新租用的300兆出口带宽动态地安排为“忙时”的1G,既保证用网高峰时段的需求,又节约了租用经费。在增加出口带宽的同时,他要求进一步优化已建校园网的网络结构。

  于是,中山大学校园网采取技术手段,优先保障科研资料的查阅与下载、电子邮件畅通与不丢失、网站浏览、VPN等重点应用,优先保障重点用户用网,并加强管理及宣传,限制滥用带宽,制定校园网应用QoS保障策略。

  许家瑞说:“我从不赶时髦,我重视信息化,但我要看到效益。信息化建设的每一笔投入,都是要见效益的,而且这种效益应该是能看得见摸得着的。没有效益,信息化建设就是空谈。”在信息化工作的另一个关键词“效益”上,许家瑞一点儿都不含糊。

  任何高校的信息化过程,都是一个不断投入的过程,基础设施、设备更新、维护、资源建设,每一项都伴随着技术的发展而更新换代。中山大学也不例外。

  刚刚开始的时候,许家瑞也曾考虑过,是否可把校园网日常的运行委托给电信运营商,然而在权衡之后,他认为,高校有自身的特色和需求,无论从服务队伍的人员和收费问题上,还是从全校师生的利益上看,这种做法目前暂不可取。

  从1997年起至今,中山大学的数字化校园投入不下几千万,成功地实施了数字化环境、数字化管理、数字化学习、数字化科研和数字化生活等五个项目的建设,有力地支撑了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正如中国高校早期信息化的推动者、香港城市大学电算服务处原处长潘其浩先生所说:“中山大学引进企业理念,创建了效益机制,这是它的特殊之处,也是它的成功之处。”

  从2000年9月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建成,到与原中山医科大学合并,再到广州大学城建设,中山大学逐渐形成了四校区、八附属医院的多校区办学格局。多校区管理的相互融合问题是数字化校园的客观存在,仅是办公自动化一桩,便是困难重重。从珠海校区到主校区,一个来回就是三小时,如果采用纸质公文来回传递,效率低下是可想而知的。因此,推进学校的办公自动化就成为必然的选择。针对此,许家瑞说:“凡可以不需要纸的公文或文件,我要求校办一定要杜绝用纸,坚持到底。”如中山大学的设备采购从购置论证到最后固定资产登记均可在网上进行,他们设计了“地铁站”式的流程表,公文流转到哪一环节,在网上看得清清楚楚,也敦促相关部门加快工作效率。

  但同时,许家瑞一直明确反对不顾实情地提所谓“无纸化办公”的口号,认为这会造成对信息化建设的误导。他说:“电子信息的存储也有它脆弱性的一面,对于该使用纸张的地方,如财务、人事等需要存档的事项,还是慎提无纸化,实事求是嘛。”

  温和的渐进和创新

  如同许家瑞朴素温和的外表一样,他在推进中山大学的信息化建设中,其主导思想也是温和而简约的。以信息沟通促进服务,以技术促进服务,服务推动效益产生,步步为营的实用价值观给了中山大学一个渐进的创新环境。

  从2001年开始,中山大学的数字化校园工作就启动了。当时,中山大学的管理层形成了一个决议,要做长远规划。在长远规划中,争议最大的是“统一门户”。是否要统一门户,如何统一,历时很久才最终在各个方面达成一致意见。最终形成目前中山大学的“五个统一”(统一数据库,统一标准,统一开发平台,统一用户管理,统一门户)。时间和事实证明,当时的规划和决策是正确的。

  许家瑞说,中山大学的信息化建设总体上是在摸索中前进,因为没有先例,很多方面需要创新思路。他是高分子材料学科领域的专家,在创新方面,他努力地区分自己的双重身份,“科学上的创新可以另辟蹊径,管理上的创新则需要源于实际,注重现实。”在管理上,他的主张是温和地渐进和完善,而不是激进的革新。

  “空间很重要。信息化建设长远规划,要形成一个好的框架,要留出发展空间。”他说。

  IT技术发展遵循着摩尔定律,在飞速地更新换代,留出发展的空间,才能给自己创造主动。“应用是随着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不一定是超前的,但一定是留有余地的,比如建设校园一卡通,要能保证原有的构造不打破,数据可转换和交换,所以在一开始设计时就要留出今后拓展的空间。”

  2008年,在许家瑞的支持下,中山大学完成了IPv6驻地网项目的建设,实现了用独立的光纤以1Gbps和纯IPv6协议接入CNGI-CERNET2广州核心节点;在核心网、各校区园区网、数据中心全面部署IPv6,为用户接入提供多种方式,全网已基本实现IPv6 Ready,SYSUNET开始向基于IPv6的下一代互联网过渡。2008年12月,中山大学又参与了“教育科研基础设施IPv6技术升级和应用示范”项目。

  在许家瑞看来,光有热情的服务是不够的,还需要紧跟技术潮流,用一流的技术为服务打造平台,从而深化和升华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他同时说:“这还是一个寻找合理平衡点的问题,有时技术会很超前,但对校园网来说,实用才是最好。”

  最后,他把中山大学的信息化建设归纳为他自己的“十字方针”:规划、空间、服务、实用、效益。

  来源:《中国教育网络》2009年3月刊

  var ids; var idstext; TDs=document.all.table1.all.tags("TD") for (var i = 0; i "); b=54+a; idstext3=idstext.substring(0,b); //alert(idstext3); idstext4=idstext.substr(b); //alert(idstext4); idstext5=""; idstext6=idstext3+idstext5+idstext4; testtest.innerHTML=idstext6; //alert(table1.getElementsByTagName("P").length); }     var ids; var idstext; TDs=document.all.table1.all.tags("TD") for (var i = 0; i "); b=54+a; idstext3=idstext.substring(0,b); //alert(idstext3); idstext4=idstext.substr(b); //alert(idstext4); idstext5=""; idstext6=idstext3+idstext5+idstext4; testtest.innerHTML=idstext6; //alert(table1.getElementsByTagName("P").length); }     src_ad = document.getElementById("ad_src1"); dst_ad = document.getElementById("ad_dst1"); tmp=src_ad.innerHTML; src_ad.innerHTML=""; dst_ad.innerHTML=tmp;  

地址: 广州市沙太南路1023号南方医科大学行政楼2楼    邮编:510515
版权所有:南方医科大学教务处
常用连接:学校首页   |   招生网站   |   教学发展中心   |   本科审核评估   |   旧版教务处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