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务处
位置: 网站首页 > 教育评论 > 正文
教育评论

高访项目助力高校师资建设

神州学人 发表于: 2004-05-06 00:00 点击:

 

  加强国际学术交流。除继续派遣短期访问学者外,选拔高级访问学者,有针对性地到国外一流大学进行研修交流。邀请海外知名学者来华进行短期讲学和研究。鼓励留学人员回国服务。--摘自《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为加快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经国务院批准,教育部制定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在《行动计划》“国际教育交流项目”中专门设立了“重点高校系主任和研究所/实验室骨干出国研修项目”(简称高访项目)。目的是针对重点高校选拔一批系主任和重点实验室主任、骨干作为高级访问学者出国研修,以加强高校师资队伍的建设。

  教育部部长陈至立明确要求“项目一定要突出高新技术学科的骨干人员的派遣,手续不要太繁杂”。韦钰副部长强调该项目要做到“从高新技术学科领域中选拔;要选拔真正高层次的骨干人才;要派到国外高水平的大学或研究机构去研修”。

  该项目设立于1999年。为了确保选派质量,项目宗旨确定为:突出重点、保证质量、讲究实效、按需派遣。采取“先立项,后选人”的办法,即根据高校师资队伍建设、重点学科和研究基地建设的需要,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研究确立了自然科学领域9大学科133项和社会科学领域8大学科60项作为该项目的优先资助学科。然后按项目学科的要求向全国重点高等院校发布项目指南及选拔要求。由各校推荐候选人,再经过专家进行通讯评审和会议评审,最后分两批各录取了自然科学领域503人和社会科学领域184人,共计687人。目前这些人员正在陆续派出。

  该项目概括起来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该项目很有针对性,也具前瞻性,有力地支持了高校师资队伍和学科建设。入选者绝大多数都是重点大学的重点学科的学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重点实验室主任、系主任或研究所所长(参阅表一、二),他们承担着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重点科研课题,有的还是首席科学家。这批人代表着中国高校师资队伍和科研教学的最高水平,他们可以与国外一流大学的同行进行对等交流,有利于国外对中国高等教育真实水平的了解;有利于进行深入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开辟新的学术交流渠道;有利于深交、广交朋友,吸引国际优秀人才。这些人在学校起着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作用,其身份和职位决定了他们将来不仅仅会是学术带头人,更是一个学科带头人,或是校系级领导。他们带着问题、课题和项目到国外研修学习,不但在学术上有针对性,还可根据本学科发展的需要,带回第一手资料、学科前沿的最新信息和思路、先进的管理经验,带回一个系列、一个平台,促进整个学科发展。

  该项目“先立项,后选人”的选拔办法目的明确、重点突出,既保证了选拔质量,又有力地支持了学校管理体制的改革及重点学科、实验室和科研基地的建设。调查发现,各校领导和学者普遍对这种选拔办法给予充分肯定,认为是一种创新,保证了重点资助的学科为高新技术领域的重点新学科,遴选的学者属高层次中青年学术骨干与学科带头人。同时,该项目的资助力度也大大提高,每月1500?2000美元的生活标准与美国博士后的待遇和德国“洪堡奖学金”水平相当,使学者在学术上可以做我们所需要的课题,以平等的地位与国外同行进行交流,在生活上没有后顾之忧,保证集中精力进行研修。

  该项目选拔办法和选拔标准具有一定灵活性,没有过分强调外语考试成绩。由于目前各重点高校的许多优秀青年骨干承担着繁重的教学、科研任务和大量的行政管理工作,很难抽出时间参加各类外语考试。但这些学者除了在校有过正规的语言学习,在工作中也有大量的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因此,绝大多数人出国研修不存在语言障碍。为确保该项目出国研修人员的外语水平,选拔办法做了灵活规定,对没有各类外语考试成绩的人员组织专家组进行语言把关,对于少数语言交流存在一定障碍的人员组织专门培训。

  表一:《行动计划》高访项目自然科学类录取503人的人员情况

    项 目            人 数        比 例

  1、荣誉称号
  “长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      15          3.0%

  教育部科技委委员          3           0.6%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    27          5.4%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32          6.4%

  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基金获得者   50          9.9%

  2、有行政职务

  院长、副院长            121         24.1%

  系主任、系副主任          140         27.8%

  研究所/研究室主任、副主任      86         17.1%

  3、技术职称

  教授、研究员            410         81.5%

  副教授、副研究员          92          18.3%

  讲师                 1          0.2%

  4、学位

  博士                421          83.7%

  硕士                80          15.9%

  学士                 2          0.4%


  表二:《行动计划》高访项目社会科学类录取184人的人员情况

    项 目            人 数        比 例

  1、荣誉称号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    5          2.7%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1          0.5%

  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基金获得者   14          7.6%

  2、有行政职务

  副校长               1          0.5%

  系主任级              172         93.5%
  
  3、技术职称

  博导                65          35.3%

  教授、研究员            83          45.1%

  副教授、副研究员          38          20.6%

  4、学位

  博士                141          75%

  硕士                36          19.5%


  相关资料:高访项目调研报告

  为深入作好高访项目的人员派出管理和项目评估等工作,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组成工作小组,分赴东北、华东、华中、西北地区的30所大学就该项目的情况展开调研。调研结论主要有:

  对项目的评价

  有针对性、前瞻性。有力地支持了高校师资队伍和学科建设,将进一步促进高校的对外合作与交流。南京大学副校长陈骏认为,该项目定位在高层次中青年学术骨干的培养上具有重大意义。项目的设立为重点大学中青年学术骨干的培养创造了机会,使他们出去与世界一流学者进行合作交流,建立新的学术联系,开辟新的学术渠道,这将对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保证了重点。许多学校认为,该项目采取“先立项,后选人”的选拔办法,密切结合了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和基地建设的需要。该项目的入选者绝大多数都是各校重点学科的学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重点实验室主任、系主任或研究所所长,他们承担着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重大科研课题,有的还是首席科学家。

  有力支持了高校的管理体制改革和学科建设。最近两年,高校重点抓了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下一步就是科研、教学管理的改革。入选该项目的学者大都承担着繁重的科研任务并担任一定的行政职务,经过专家评审获资助,使他们很有荣誉感和责任感,知道自己身上肩负着重任。他们觉得自己作为一个系主任不仅要考虑个人在科研上有所收获,还要及时了解国外在教学、科研、管理,学科建设、课程设置、教学教法,在对硕士、博士的培养上的新的思路和做法,为国内高校管理体制、教学改革提供可借鉴的参考。

  支持力度大。该项目确定的资助标准,能够保证学者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使他们能够没有后顾之忧。浙江大学刘树生教授说:“我们这些人争取国外资助并不难,但是拿了别人的钱就要替老板干事。现在不同了,生活费标准的大幅度提高非常必要,反映了中国学者的身份,使学者既可以安心研修,又可根据自己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深层次的学习,有利于与国外同行建立实质性的合作关系。国外联系单位对此项目反映也很好,认为入选该项目的人员水平很高,应该有这样的待遇。”

  问题和建议

  关于限期派出的问题。今年是“十五”计划的第一年,很多重大的科研项目都在今年定,而该项目的很多入选者是争取科研项目的关键人物;此外,很多学者目前从事的科研项目将在今年年底完成,一定要在年内执行该项目确有困难。

  关于房费标准规定的问题。有的学者提出,把住宿费标准单列出来,没有必要。

  关于申请条件的问题。有的学者提出,应进一步明确条件,以能否到国外做科研为标准,主持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委攻关项目、“九五”攻关项目,在国家重要科学期刊上发表过论文的,都可以作为申报条件。另有学者提出,人选应该有两年系主任(或类似职务)的经历才可以申请,时间太短,对所在的院系、学校缺乏深层的了解,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关于学科比例问题。一些学者反映,我们与发达国家科研上的差距并不仅仅在理科上,在文科上也有很大差距。文理科在派出名额上差别不应太大,但可以在期限上有所区别。国家要综合发展,需要理科,也需要文科,建议对这个问题予以考虑。

地址: 广州市沙太南路1023号南方医科大学行政楼2楼    邮编:510515
版权所有:南方医科大学教务处
常用连接:学校首页   |   招生网站   |   教学发展中心   |   本科审核评估   |   旧版教务处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