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研究生培养片面追求论文发表数量这一现象,专家提出疑问:
“我们现在培养博士生,只单纯看谁发表的论文多,不仅为学风不正推波助澜,而且造成科技论文大把抓,科技竞争力提升过慢。”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校长郑南宁日前在西安交大研究生院建院20周年大会上,直陈目前研究生教育中片面追求论文发表数量、忽视研究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弊端。
郑南宁列出两组数据:一组由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发布,中国科技人员以77000多篇的论文数量超过法国,跃居世界第五,但平均被引用率却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另一组由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研究院提供,中国科技竞争力从1999年在47个国家中列第25位,下降到2003年51个国家中排名第32位。论文数量增加与科技竞争力落后形成的鲜明反差,显示出我国的科技成果评价体系和人才培养机制出了问题。
郑南宁认为,问题首先在于片面追求论文数量,从而导致培养质量下降。他说,一个博士生能否通过答辩取得学位,考查的是在规定学术刊物上发表的论文数量,而对文章水平及其实际创新能力缺乏客观评价。这使得一些博士生入学时首先想到的是这几年如何达到取得学位的论文发表最低“硬指标”,甚至已出现了一些期刊发论文要学生自掏出版费的怪现象。
其次,个性化教育不够,一刀切的标准抑制了学生的创造力。不同学科学位论文的研究方式应有所区别,如从事基础研究的学生的确需要通过论文之类的成果来体现学位论文水平,但对工程技术类学生,就不能简单以论文发表数量来要求,他们可发表高水平论文,也可有发明专利或从事重大工程实践,而文科、社科类学生则应鼓励他们参加重大社会实践。
《中国教育报》2004年6月26日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