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务处
位置: 网站首页 > 教育评论 > 正文
教育评论

传授什么知识?怎么传授?大可讲究!

中国教育报 发表于: 2004-06-26 00:00 点击:

    针对不少人对知识在教育中的作用的困惑,有关专家指出,知识传授仍然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功能,只是: 

   大批教育理论工作者和广大教师一起热情地投入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活动,卓有成效,形势喜人。但其中有一些论者表露出轻视知识的思想,令人疑虑。

  注重知识内容的研究和改革

  专家认为,所谓“知识中心”或知识居于课程的中心地位,是由课程本质决定的,是很难动摇的,最好不做一些不现实的设想,而应该使我们的思想回到现实中来。

  专家指出,根据一些情况判断,现行教育中的问题非常复杂。既有知识本身的问题,如知识的类型、性质、数量、质量等,又有体系、组织、结构等问题,还有知识体系与儿童个人经验的关系、学科知识学习与生活实践学习的关系问题。总之,情况复杂,改革的难度很大,要尽量避免研究不够、匆忙做出简单的论断,将所有问题的原因归咎为知识问题。

  专家分析道,必须有知识才能有发展,这是肯定的。但不是任何知识都能很好地、同样地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不同的知识其“含金量”、教育价值是不同的。尤其由于结构决定功能,知识的结构如何合理地构成与及时调整是更重要的。因此,什么样的知识(类型、性质、数量、质量、结构)最有利于学生的发展?这个问题,就成为课程理论和课程改革实践反复不断地研究解决的课题。

  当前我们面临着诸多复杂的矛盾,面临着知识经济时代到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竞争极其激烈的严峻形势,还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知识观如实用主义、人本主义、后现代主义知识观的挑战。专家认为,在变革的时代,要确立科学的知识观,课程知识内容要及时进行调整、充实和提高,这需要很好地进行研究,包括批判地分析吸收各种知识观的真理成分。

  专家建议,各级各类学校、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知识内容,如何及时进行调整、充实、提高,要按照邓小平同志在“教书非教最先进的内容不可”一文中所说的:让学生在更短的时间内更好地掌握更多的科学和文化知识。……重新编写新教材,更新教学内容,以容纳各类“最新”、“最先进”的知识。专家认为,这些,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需要花大气力,严肃认真研究。

  在学校教学中,特别是中小学教学中,哪一种教学方法是主要的呢?不用说,讲授法是主要的。由于我国长期教学实践中讲授法几乎成了唯一的方法,并且弄成了“满堂灌”,今天的改革应该适当强调探究、发现学习,改变“唯一”的局面;同时改革、改善讲授法本身,克服“满堂灌”现象,不是取消讲授。

  注重传授方法的研究和改革

  现在有一种说法:要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进行学习。专家认为,这种说法要作具体分析,需要澄清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接受学习”这个概念是借鉴美国奥苏伯尔的研究成果,确切的表述应该是“意义言语接受学习”,而不能笼统说“接受学习”,因为一切学习都(即)是接受学习,学生的学习更是如此,它不能朝什么地方“改变”。“意义言语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的区别是相对的,都是传授下的学习,是传授的两种基本形式,因而也就是接受的两种基本形式;

  第二,倡导探究、发现学习是必要的,但一定要分清主要、次要,像现在这样“‘改变’……‘倡导’”的句式,就似乎等量齐观,要平分秋色,甚至可能被误解为由一个“转轨”为另一个,取而代之;

  第三,把(语言意义)接受学习跟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相提并论,裹在一起,是没有准确反映实际的,因为语言意义接受学习完全可能不是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而是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也就是“建构主义”的,无数教师的讲授的成功范例充分证明这一点,教育学界也很少异议,相反,探究、发现学习也可能是机械训练,这在实践中不乏其例。

  专家指出,无论从实践上还是从理论上讲,机械记忆、背诵、训练,也是必要的,不能完全否定。再严格讲,对“简单告诉”也要具体分析,如果“告诉”是“意义”的,是曾经经过打开、展开而“压缩”的知识的话,即使“简单,”也是不能否定的。至于一些事实性的知识、指称某某事物、某某人,更只需直接简单告诉了。专家总结道,传授方法方面存在许多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需要认真、细致研究,防止仓促提出一些不准确的说法。

  专家进一步分析道,从广义而言,一切学习都要有传授,因为要有外部提供客体,否则学习便无从发生。学生不同于一般学习者,学生的学习都是在教师传授之下进行的,没有传授就没有学习。传(教)授包括讲授法和探索、发现法两种基本形式,在教学实际工作中,两者都是同时运用的,但侧重点有所不同,通常讲授法以言语形式为主;探索、发现法以活动形式为主。

  人们稍加留意就会发现一个突出的现象,就是大多数(不说全部)倡导教育改革的文字,几乎没有对讲授说一句好话,比如说,讲授也有它的优越性,应该继承发扬,怎样改善它,等等。一片讨伐之声,只差没有明确地宣布抛弃。因为几百年来,全世界中小学都把它作为主要方法,迄今也还基本如此。

  注重教师讲授的研究和改革

  专家特别提到,已故的我国杰出的教育学者施良方指出,“多少年来,人们往往把接受学习和讲授教学作为批评的对象,甚至作为‘旧教育传统的残余’,但在学校的教学实践中,它们仍然是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一个主要手段,这就值得我们追究其中的缘由了”。正视现实、尊重科学的人不能不承认,在学校教学特定条件下,讲授方法的主要地位是不会改变的。它与探究发现、互动合作并非绝对对立的。

  现在有人说教学的本质是交往,是对话、沟通,又据说知识信息化,计算机的应用,教授时代(age of professor)已经过去了。怎样评价这种说法呢?专家认为有必要考虑两个问题:

  第一,假定真的有朝一日讲授被取代,那也是相当遥远的事情。真正关心国家教育事业发展进步的教育专家学者,既要未雨绸缪,更要把握住现实,做好现在的事情。既然不说抛弃讲授,就应该很好地研究如何去批判继承、发挥优势、改革改善它,探讨讲授与沟通、合作、探究、发现的关系,以及在实践中如何配合;

  第二,是不是真的有朝一日讲授被取代?这还是有待批判审察的问题。即使到了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时候,“学术知识已可以转化为电脑语言,”讲授即教师讲、学生听的方法,其具体形式、应用范围、作用重点可能有所变化,但是,不可能消失或被完全取代。

  就信息传输这个层面而言,学习化的社会环境将提供最优越的条件,计算机的确可能比教师讲授做得还要好。但讲授中师生相互作用不只是知识信息传输的两端,不是单纯信宿和信源的关系,而是蕴涵着社会交往、人格示范、情感感染、价值影响……无比丰富的内容;就连知识传输本身,教师讲授也还有信息技术、包括最好的“专家系统”所不及的优势,教师的解释、讲解、演讲,是个性化的,情境化的、具体针对性的、灵活性的、整体性的。

  最后,专家认为,在大学、研究生学习阶段,讲授法可能应用得少些,而在中小学讲授法还将是主要的方法,只是重点有可能转移,其重点将可能由知识传输转移到精讲,少讲,指导学生复习、练习、实习、研究课题,以及设计各种教学软件,等等。

链接:

  《重视能力对,轻视知识错》,载本报3月6日第三版、《知识可以击败智商》,载本报3月5日第六版

  《中国教育报》2004年6月26日第3版
 
 

地址: 广州市沙太南路1023号南方医科大学行政楼2楼    邮编:510515
版权所有:南方医科大学教务处
常用连接:学校首页   |   招生网站   |   教学发展中心   |   本科审核评估   |   旧版教务处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