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务处
位置: 网站首页 > 教育评论 > 正文
教育评论

大众化时代如何看待精英教育

中国教育报 发表于: 2004-07-02 00:00 点击: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同时,也要有很好的精英教育。

  由于体制、文化、投入等多方面原因,我们对推进精英教育和培养精英人才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从投入体制、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等多方面深化改革,建立精英教育的保障体系。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已达到17%,在校学生超过1900万人,已进入大众化高等教育的时代。大学正在由社会的边缘逐渐过渡到社会的中心,成为了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在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的时代,如何看待和抓好精英教育,是当前高等教育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精英人才的竞争是当前国际竞争的焦点。精英教育是精英人才产生的主渠道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同时,也要有很好的精英教育。这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

  从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精英人才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无论是经济、科技、教育、军事、外交和文化等社会各个领域,还是政府、行业等不同的管理部门,精英人才都起着引领社会发展潮流,推动社会进步的中流砥柱作用。

  从高等教育自身发展来看,高等学校正在成为社会、经济、文化中心,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为社会服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高等学校与社会经济的结合越来越紧密,传播文化和国际交流的任务越来越繁重,高等学校水平高低正在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决定高等学校水平高低的主要是学校的教师,也就是这个学校所拥有的精英人才。建国际一流大学,关键和重点是一流的师资,也就是一流的精英人才。事实上,当前国际竞争空前激烈的主要焦点就是人才,也就是精英人才资源的争夺和竞争。可以说,有了某一方面的精英人才,就拥有了该方面的核心技术基础、技术创新能力和战略竞争力。

  拥有精英人才的办法一是靠引进,二是靠培养。在我国,引进精英人才正在成为人才来源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对于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来说,人才引进,特别是精英人才的引进,面临着高成本和良将难觅的局面。因此,培养也就是精英教育仍将是我国精英人才产生的主渠道。精英教育需要从高校和社会工作实践两方面进行。但是,高校的精英教育具有基础性、先导性作用,我们应该重视精英教育。

  环境、投入、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等问题是制约精英教育发展的障碍

  在培养精英人才的过程中,以下问题成为进一步推进精英教育的障碍:

  ——缺少培养精英人才的意识和环境。推进精英教育、培养精英人才,首先要有培养精英人才的意识和环境。由于体制、文化和投入等多方面原因,我们对推进精英教育和培养精英人才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而且缺少培养精英人才的意识和环境。例如,迄今为止,我们对精英教育的研究甚少,即使是外交、医疗等迫切需要精英教育的领域或行业,我们也未提倡精英教育或研究精英教育的相关问题。

  ——培养目标不明确。我们缺少精英人才的培养目标。理科基地、工科基地等人才培养基地,也缺少相关研究和明确的目标。

  精英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具有爱国家、爱人民和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品德,良好的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心与爱心,良好的诚信意识和职业道德。此外,他们还应具有优秀的学习能力、国际交流能力、创新能力和管理能力,特别是英语能力和计算机使用能力。同时,他们还应对中西文化有较好的了解以及良好的生活艺术和文化素质。也就是说,精英教育培养的学生应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能在国际竞争中带领中华民族取得胜利的高质量的创新性后备人才。

  ——投入不足和缺乏相应的机制。我国的高等教育一直面临着严重投入不足的问题。不仅对人才培养的基础设施投入不足,而且每年的人才培养费,也是非常少的。我国大学生的年生均培养经费不到发达国家和地区的1/20。

  精英教育意味着比大众化教育有着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这也意味着更大的经费投入。不能仅靠政府拨款和学生学费,要建立新的经费筹措机制。这些机制可能包括鼓励和接受捐款,成果转化和专利转让,和企业或行业部门进行联合培养等办法。

  ——人才培养模式有待改进。人才培养模式包括专业结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实践教学等方面。对于精英教育来讲,现有人才培养模式是不适应的。例如,我们的专业设置仍然较窄和较死,学生一旦进入某个专业学习,要想调整专业仍然很难,学分制的推进和实现仍然非常难。学科融合和交叉无论是在科学研究方面,还是在人才培养的专业结构调整方面都较难。另外,课程设置、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也急需改进。

  ——学生自身缺乏成为精英的动力和精英意识。在校大学生如何抓住人生中最绚丽多彩的4年时间,为把自己培养成社会精英,为国家和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是思想教育方面的重要问题。

  ——教风和学风问题。目前的教风和学风问题也是严重阻碍精英教育的问题之一。要成为精英分子,担负起中国未来社会领导责任的人,一定是有道德、有责任感、讲诚信、有爱心和有创新精神并掌握了相关领域专门技能的优秀分子。

  ——学校体制问题。经过多年改革,高校内部管理体制已在逐步理顺,但仍存在着许多与精英教育不相适应的地方。例如在教研室、系、院和学校的管理体制上。由于讲课教师都属于某个教研室,而教研室又和专业紧密挂钩,这就造成了不同系、不同专业的学生很难互相选课,而不同教研室的不同教师因为工作量等关系又要多开课,甚至出现开同样的课的被动局面。另外,在人事管理、科研教学管理、财务管理、后勤管理等管理体制方面都还或多或少地存在与推进精英教育不相适应的地方。

  深化投入体制、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等多方面改革,建立精英教育的保障体系

  我们应对精英教育进行研究和论证,抓紧开展精英人才培养。我认为,以下措施是值得考虑的:

  ——应有几所大学定位在精英教育上。截至2003年年底,我国已有普通高校1552所。我们需要有几所高校是定位在精英教育上的,这些学校不应招收太多的学生,也不应把注意力分散到成人教育、高职教育等大众化教育上,应该围绕精英教育确定战略、加大投入、巩固成果、推进和深化改革、培养国家和民族需要的精英人才。

  ——应有一批大学在部分领域重视和推进精英教育。我们有一批学术水平很高、文化底蕴深厚并拥有众多知名学者的大学。这些大学具有开展精英教育的水平和条件,但同时他们也承担着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为地方大众化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的任务。而且,他们的经费来源又相对比较紧张。在这种情况下,这些高水平大学应在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有重点地抓好精英教育。

  ——精英教育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精英教育的重点在于对学生进行全面培养,让他们在一个适当的环境中得到锻炼,为今后进入社会的精英阶层打下基础。这包括精英意识培养、思想道德品质培养、诚信和法治意识培养、社会责任感和爱心培养、能力与知识培养等方面。在能力培养方面,应着重强调创新能力培养,国际交流能力特别是语言与文化能力的培养。除此之外,还要强调动手能力等的培养。

  ——从投入体制、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等多方面深化改革,建立精英教育的保障体系。

  推进精英教育关键有两点,一是要有能承担精英教育任务的师资,二是要有包括投入和管理等在内的保障体系。要抓好精英教育,我们必须要对前面讨论的各种问题进行改革,同时又要建立起新的机制和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例如,推进以科研和教学紧密结合的研究性学习,改革旧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推进本科生导师制和学分制,改革旧的按专业招生和固定学制。推进以绩效为主的拨款机制,改革旧的生均拨款制度等。只有深化改革,才能建立起精英教育的培养保障机制。

  精英教育是我国大众化高等教育时代的一件大事,如何为培养高素质的精英人才打好基础,是当前国内外形势发展对高校的客观要求。我们应认真研究、慎重应对、深化改革,积极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人翁作用,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办好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精英教育。

  《中国教育报》2004年7月2日第3版 
 

地址: 广州市白云区沙太南路1023-1063号南方医科大学行政楼2楼    邮编:510515
版权所有:南方医科大学教务处
常用连接:学校首页   |   招生网站   |   教学发展中心   |   本科审核评估   |   旧版教务处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