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教育部得到的最新信息显示,教师正在成为越来越具有吸引力的职业。改革开放之初,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在国民经济12类行业中,一直在倒数第一位至第三位之间徘徊。而2003年,高校教师年平均工资超过2.33万元。
目前,大学教师的收入越来越多元化,不仅来自工资和岗位津贴,除学校的课时费外,一些高校
院系内部还有课时补贴。另外,社会上举办的各类培训班日渐增多,这也让教师的个人增收途径相应拓宽。据北京语言大学有关负责人介绍,学校教授年收入最高的约为10余万元,一般平均为7万至8万元。此外,大学教师住房压力小,北京理工大学投资3亿元解决了大部分老师的住房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住房面积平均增加近80平方米。教师们有了更多的积蓄购买私车。
但大学教师早逝现象也严重了。中国人民大学一位专家提供了一个数据,大学教师40-50岁是死亡的高峰期,这是很不正常的。“永远做不完的课题、教学任务、社会事务,大学教师目前面临的校内外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压力越来越大,健康问题反而被忽视了。”她说。“大学教师不是很舒服的职业。”某大学人文学院院长说。在半夜12点至凌晨1点,到北大教师宿舍区走一走就会发现,许多教师宿舍的灯还亮着,理科楼、化学楼等主要研究室,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房间灯火通明,他们或是在备课,或是在搞科研。生命学院的一位教授在连续730多天里,仅一个晚上没去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