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是:人本、全面、协调、持续,其中人本是核心,全面、协调、持续是由人本派生出来的。以人为本是发展的目的和归宿,全面是指经济与社会同步发展、经济与政治同步改革、物质与精神同步建设,协调是全面发展的保证,持续就是要解决好当前和长远的矛盾。据此,以人为本的高等教育科学发展观,就是要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以满足国民享受高等教育需求的根本利益为目的,全面协调不同地区、不同阶层、不同领域的人享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促进高等教育持续健康的发展。依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笔者认为,我国高等教育目前应该主要处理好如下五大关系。
高等教育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高等教育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社会经济发展是高等教育存在、发展的基础;二是高等教育发展要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三是社会经济发展必须依靠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服务手段和贡献,主要是提供高级专门人才、提供高水平科研成果、提供与时俱进的先进文化。我国要想成为社会经济强国,必须首先成为高等教育强国,从而实现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变。
几年来,我国高等学校扩招,2004年,在校大学生已达2000万人。但是,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高等教育发展的不均衡现象普遍存在,已经对改革、发展与稳定产生了影响。高等教育要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勇于冲破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改革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革除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在维护社会经济和自身稳定、巩固发展成果的基础上,不断把改革引向深入。在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上,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大力发展各级各类高等教育事业,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群众对于高等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更要坚持以改革促发展,深化教育体制、教育观念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构建适应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新教育体制。
高等教育区域均衡与不均衡发展的关系
由于历史、经济、环境等方面的原因,我国区域之间高等教育发展是不平衡的,高等学校之间也存在不小差距,而且这种不平衡和差距短期内还难以消除。我国高等教育区域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东部、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发展不平衡。二是区域内高等教育发展不平衡。现有的高等学校主要集中在经济比较发达的中心城市,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高等学校数量很少。我国高等教育的区域发展不平衡,既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之果,又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之因。对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正确的认识,承认差距,积极努力,逐步缩小乃至消灭差距。对此,国家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在制订发展战略以及有关教育资源配置的政策时,要正视这一现实,做有效的调整。我国在今后的高等教育管理中,还要坚持分类指导,加强宏观调控,努力促进高等教育区域间的均衡发展,进而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均衡发展作出贡献。
高等教育不同类别、层次之间的关系
我国的高等教育,从横向类别来讲,有普通高等教育和各种形式的成人高等教育;在办学机制上,则有公办高等教育和民办高等教育;以纵向层次来分,则有高职(大专)、本科和研究生教育。我国必须坚持各类高等教育协调发展,这是由我们的国情和高等教育资源状况决定的。从长远看,必须坚持普通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民办高等教育、现代远程教育、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各类高等教育协调发展。坚定不移地走各类高等教育多形式、多元化、协调发展的道路。坚持学校教育与非学校教育并举,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举,要充分体现时代精神,不断增强教育的开放性、灵活性和多样性,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更加广泛和多样化的高等教育需求。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讲层次的,高等学校对人才的培养也是分层次的。我国目前的综合实力和高等教育的现状,决定了满足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在很长的一个时期内,也只能是分层次逐步提高的。所以,必须坚持以多种机制、多种模式发展高等教育。根据我国的总体经济实力、财力和其他方面的实际情况,今后在巩固、提高公办高等教育的同时,必须大胆进行办学模式的创新,特别要大力支持、鼓励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提高民办高等教育在高等教育中所占比重,促进民办与公办高等教育共同发展。
高等教育数量与质量的关系
在高等教育的发展过程中,数量的增长与质量的提高是一对永恒的矛盾,往往在同一时期很难兼顾。这是由于高等教育的发展主要受经济发展的影响与制约,同时,还要受到社会(诸如人口、政治取向)和科技发展等因素的制约。从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规律来看,质量和数量交替成为矛盾的主要方面,在高等教育数量大发展时期,由于师资准备的不足,生源质量的较大差别,对学生不同要求的迁就,以及校舍和设备的不足等,高等教育的质量必然会受到相当大的影响。因此,在数量大发展以后,就需要有一段调整和整顿时期,也就是注重质量的时期。质量的提高,又为数量的进一步增长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新时期,我国以多种形式举办高等教育,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无疑加快了高等教育规模增长的速度。但由于生源基础、现有师资力量和设施设备条件、办学管理经验和水平等因素的影响,教育质量问题在一段时期内将会更加突出。提高教育质量是高等教育永恒的主题。我们一定要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高度出发,把握好数量与质量的辩证关系,处理好扩大规模与提高质量这对矛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质量。
高等教育当前与长远发展的关系
在当前与长远的关系上,既要立足于我国高等教育的实际,从当前急迫需求和现实条件出发,优先解决影响和制约高等教育整体发展的难点和热点问题,又要着眼于高等教育的长远发展,做好中长期规划。高等教育在实现自身功能的时候,要努力把当前的需求与长远的、未来的需求统一起来,从而做出合理的选择。
从国内外一流大学的发展历史来看,能否有一个宏观的战略、长远的规划,在根本上决定着一所学校的改革和发展。高等教育是国家的长久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人坚持不懈地奋斗下去。高等教育的最好发展,是持续健康地发展。因此,对高等教育的发展,必须要有长远考虑,牢固树立持续健康发展的思想,不能急功近利,急于求成。既要考虑到当前和近期的需要,又要预见未来的变革,使高等教育主动适应未来的需要。(作者系浙江师范大学教育评论研究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