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中农业大学新生报到现场,一位新生有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舅妈等16人前来相送,如此庞大的新生亲友团,让楼管员感叹,“送行家长看了不少,可这样的排场还是头一会见”(见《武汉晨报》9月5日报道)。
对新生上大学有16人相送,有人指出“只能说明新生的自理能力较弱”,也有人指出,这“不仅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不利,还会加剧孩子思想深层的攀比意识”。1个人上大学,有16位亲属前来相送,这样的队伍的确罕见,但这真的就能说明大学生的自立能力弱吗?我并不这样认为。
尽管我国现在的高考录取率平均已经超过了50%,但仍有很多适龄青年不能接受高等教育。在当前的社会现实下,考大学、尤其是考取一所重点大学,不仅是很多人的梦想,而且还是很多人努力的目标。十年寒窗苦读,学生考上大学,对很多家庭来说都仍是一件值得庆祝的事情。在我看来,新生入学有家长相送也只是一种庆祝的方式,我们不必过分惊诧。
大学新生有亲属相送,本身就是一件很普通的事情。放眼中国的大学校园,每年学生入学时,有亲属相送的不计其数。看到新生有亲属相送,就断言这些大学生的自理能力很弱,这未免也太片面了。倘若真是这样,那众多大学生岂不是早就被社会所淘汰了吗?!事实上,他们仍然生活的很好,其中也不乏一些出类拔萃者。
新生入学有家长相送,在我看来,与新生的自立能力强弱并没有多大的关系。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是读生子女,如果加上父母、外公外婆、爷爷奶奶、及叔伯姑姨等,出现16人的相送队伍也并不奇怪。
16位亲属相送,其实一两位亲属已足以,而他们却来了16位,也许他们前来只是想借机了解一下大学,并无他意。在16位亲属当中,还有两个小孩,两个小孩对相送又能有多大的作用呢?我想,两个小孩前来,也许只是想让他们领略一下大学,激发他们将来立志考大学。如此这般,咋能一下子把这定性为“说明新生的自立能力弱”、“加剧孩子思想深层的攀比意识”了呢?
我们可以接受新生有一位家长、两位家长甚至多位亲属前来相送的事实,却不能接受有16位亲属相送,这叫什么逻辑?难道在我们的潜意识中,就只允许新生有一两位亲属相送,而不允许新生有16位亲属相送吗?也只允许自己有亲属相送,而不允许别人有亲属甚至多的亲属来相送吗?
从本质上而言,一位亲属相送与16位亲属相送并无二致。我们既然能够接受有一位亲属相送,那么,我们也同样应该接受有16位亲属前来相送的事实。
虽然每个人都有发表观点、表达看法的权利,但如果基于表面的一种现象,就无限拔高地进行评判,这并不可取。本质虽然是通过现象来表现的,但看到了想象并不代表就看到了本质。 古人云,“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别动辄看到现象,就一下在和本质画等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