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务处
位置: 网站首页 > 教育评论 > 正文
教育评论

研究生入学考试:最后的公平不能轻易抹去

搜狐网 发表于: 2005-12-11 00:00 点击:

     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4日上午在广西大学进行了题为《一流大学与人才培养》的演讲。他在演讲中特别提到,从培养人才的角度考虑,应该取消研究生入学考试。
  许智宏校长说,研究生不是考出来的,研究生教育是为了培养科研能力——这个论断我完全同意,但说到“取消研究生入学考试”,我却总觉得心里不塌实。
  我有个大学同学,姓黄,人送外号“黄教授”——由此可见他对学术的痴迷程度。4年前,同班不少同学都加入了浩浩荡荡的考研究大军。“黄教授”报了北京大学,而且报的是热门专业的热门导师。我们都很佩服他,一是因为和他同报一个导师的考生已愈数百人,二是因为不断有消息传出,说那个导师早已内定了“门生”的人选。不过,工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惨烈的搏杀,“黄教授”终于得偿所愿。据说那位导师最终招了三个学生:一个是有关部门领导安排的、一个是本院嫡系,还有一个就是他——他考了专业第一名。
  当时,大家都很佩服他的实力;后来,我们又开始佩服起他的运气来。因为发生了“甘德怀事件”,我们才知道即使考了专业第一,也未必能稳操胜券。
  现行的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确是千疮百孔,这种考试筛选出来的人未必是最优秀的学术研究人才,考试成绩与学术研究能力不成正比的现象比比皆是。然而,若是说研究生入学考试一无是处,我却不能同意。我同学“黄教授”的实例表明:对于那些既无上层“门路”、又非名校嫡系的考生来说,现行的研究生入学考试至少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给了大家一线公平竞争的机会。
  在研究生招录过程中,考试——特别是笔试——这种特殊程序有一个关键的作用,就是限制招录者的自由裁量权。近几年来,考研大军日益壮大,“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之势几乎盖过了高考,作为招录者的学校、导师与广大考生之间的力量对比强弱分明。学校和导师是绝对的强势群体,他们手中的权力远远大于普通考生;他们可以制定规则、执行规则、解释规则,而考生除了遵守规则之外几乎没有多少获得权利救济的途径。面对黑压压的考生,学校和导师可以依据正当的学术能力标准挑选研究生,也可以遵循政治的、经济的、个人利益等其他非正当的标准挑选研究生。
  幸好,学校和导师还没有权力更改研究生入学考试成绩,他们还没有合法的权力将一个未通过考试的考生招录进来——不论他是领导安排的人选还是自己的嫡系。此时,面目可憎的研究生入学考试居然显得可爱起来,它铁面无私地充当着把关人的角色,不加区别地公平对待一切考生;它约束了强者,为弱者保留了一点近乎底线的公平。
  取消了研究生入学考试,就意味着学校和导师的自由裁量权得到进一步扩充,而考生则显得更加无助。除非我们相信所有招录者都是道德毫无瑕疵的圣人,否则就必须制定新的程序以保护弱者的权利、维护研究生招生的公正。然而,除了考试,无论是老祖宗的“举孝廉”还是几十年前的“推荐工农兵”,似乎都不是更好的替代品。
  贡斯当说过,即使是最不完善的程序都是一种保护性的力量。目前,研究生招录,有考试总比没考试强。研究生入学考试即使有千般不好,但毕竟是一种有利于维护公平的程序安排;除非能够用另一个更有效、更公平的程序来替代它,否则都不能轻言“取消”。

地址: 广州市沙太南路1023-1063号南方医科大学行政楼2楼    邮编:510515
版权所有:南方医科大学教务处
常用连接:学校首页   |   招生网站   |   教学发展中心   |   本科审核评估   |   旧版教务处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