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直是优秀教师在人们心目中的传统形象。然而,今天的学生、家长,甚至老师自己,都不喜欢这样的形象。时尚教师是怎样的呢?麻辣?亲和?漂亮?威严?在第22个教师节来临之前,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专门为此做了一份当代教师优秀品质的调查,点击率最高的词汇是:有责任感又不乏幽默感。
选择“朴素”品质的人最少
此次调查共回收问卷6651份,调查对象涉及浙江省城乡不同职业的家长1869名,城乡小学、初中和高中教师1088名,城乡小学、初中和高中学生3494名。数据显示,在学生眼中好教师最重要的三项品质是:责任感、善解人意、幽默感;在家长眼中是:责任感、耐心细致、有爱心;而在教师眼中则是:责任感、有爱心、有学识。
其中,责任感作为好教师的首要品质,家长、教师的认同度均超过60%,学生的认同度超过30%。不过,对好教师的第二、第三品质则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此外,除了好教师最重要的三项品质之外,家长眼中其他构成好教师的重要品质还包括公正、大胆创新等;从学生这一方看,这些品质包括民主平等、亲切等。
值得一提的是,调查结果还显示出传统美德开始退出教师最重要品德行列。家长、学生选择诚实、朴素、勤奋等作为教师最重要品质的,不到1%,而选择朴素品质的,更是不到0.5%。另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尽管对传统美德的认同度低,但在家长和教师眼中,传统美德的认同度仍高于对教师外在形象(漂亮、时尚、可爱)的重视;而在学生这一方面,情况正好相反,对这一组的认同度则比较高,达到5%,靓丽可爱的老师显然已是这个时代的学生心目中的新宠。
对于好老师的N种定义
其实,在每个人的眼里,好老师的定义都不尽相同。近日,在由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举办的“当代教师优秀品质”教育论坛上,每位嘉宾都用语言为好老师画了一张素描。
好老师≠天使-浙江省教科院院长 方展画
我觉得当今社会对教师的要求“天使化”了。其实“天使化”和“妖魔化”一样不好,因为它在无形中给教师造成了过重的心理压力,使得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突出。
我一直纳闷,为什么教师的形象始终都是“蜡烛”、“春蚕”,那么悲壮,而不能与学生共成长、共快乐。
据调查,传统的朴素、勤奋等品质正逐渐退出好教师的优秀品质最重要的构成元素的行列,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成了现在对好教师的新要求,学生也越来越注意教师的外在形象,好老师应该也是靓丽、可爱的。这就难怪温州某所职业学校前不久为每位教师拨了一笔300元的专款,鼓励教师们购买时装,打扮得漂漂亮亮进校园。
而学生、家长们对责任感这一优秀品质的认同,说明原以为只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现在看来还应该是尽责的,无论学识渊博与否,他们应该更有爱心、更民主。这也迫使我们对现行的教师培训方式进行反思,难道单纯的通识教育就够了吗?
不要沦为“教奴” -浙大教育学院常务副院长 周谷平
据说社会上最近出现了个新名词,叫做“教奴”。顾名思义,就是“教育的奴隶”。
我认为这是教育的一种异化。教育本身应该为人服务,现在却让人成为它的奴隶。教育也应该以老师为本,更不能让老师沦为“教奴”。教师需要适应社会,同时也要以清醒的头脑保持距离看待这个社会,最终才能成为学生、家长一致认同的好老师。我常在想,到底什么样的人适合当老师?当教师有时也需要天赋,比方说最容易吸引学生的幽默感,有些人就是与生俱来的。但不可否认的是,有些人的心理品质和品行天生注定不可能是好老师。
成功的教育:培养守法的公民-浙江教育学院教管分院小教系副主任 游小培
爱心是当老师的基础,更是成为一名好老师的最重要品质。有爱心的人才有亲情,才能表现出幽默的一面,才能为学生呕心沥血。
以我的一些切身体会来看,由于当代社会评价更注重结果,导致功利性也渗入校园,有时校长眼里的优秀教师在学生眼中可能是“魔鬼”。不仅校长、家长与学生对好教师的要求不同,学生在不同的年龄段对好教师的要求也不同。
我认为评判一位好老师的标准不是看他培养的学生有多少人成才,毕竟人才是少数,普通学校毕业的学生成才概率基本在1%到2%左右,如果每位老师都把精力耗费在培养这1%到2%的学生身上,实在太浪费了。事实上,只要让学生在校时快乐,成人后是守法公民、有责任的员工,学校和老师的教育就算成功了。而这种成功最需要的就是老师的爱心。
有点情趣有点小聪明-杭州市教科所所长 施光明
由于经常和国外的教育同行交流,于是听说了外界眼中中国教师的“三长七短”。这“三长”分别是特别崇高,常将本职工作与民族前途联系在一起;特别勤奋;特别善于驾驭学生纪律,学生连举手都能做到整齐划一。而“七短”则包括缺乏教学理念等等。我认为现在要当好老师,要有点智慧,或者说小聪明。有点情趣,尤其是人文情趣,这对老师自身来讲也是一件好事。培养人文情趣的关键就是多读点书。
不能只讲升学率和分数-杭州拱墅区教育局局长 韩宝平
我个人认为,在当今社会上功利思想的影响下,学校的人文教育越来越被弱化,作为一名好教师,更迫切需要提升人文素养,回归教育本原。
人格完善作为教育最终目标,势必先注重人文素质的培养,可市场经济强调实利的价值准则却在侵蚀人文素养。现在连读大学填志愿,也是与将来的经济利益挂钩;评价一所学校的好坏简单到光看升学率;评价学生只看几门课的分数。学校的功能明显萎缩,只剩升学率和分数。
在这种情况下,人文作为一种理想被放在一边,教师人文素养严重缺失。我与许多教师交流后发现,他们连最起码的保健知识都相当匮乏。而前不久某区发生的几名少年残忍杀害同龄人的悲剧,更是人文素养缺失最极端的例子。
人文素养最核心的东西是爱心,当爱心缺乏的时候,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可以变成刽子手。
珍爱健康珍惜亲情-浙江省语文特级教师 杨明明
好老师不应该只顾着向前走,而丢失了自己,大多数时候工作和健康、家庭是可以兼顾的。这个暑假里,我的一位教师朋友突发脑血栓病倒了,因为他超负荷工作,太累太累了,连清醒后的第一句话都是安排未完成的工作。这件事让我很痛心,如果体检能重视一点,意外或许就能够避免,可现在许多老师却常常忙得连体检的工夫都没有。
我认为好老师应该关注自己的身体,只有健康了,才可以再拼,带出一届又一届出色的学生。好老师也应该是珍惜亲情的。亲人在支持你,你当然也要珍惜亲人。珍爱亲情的品质同样珍贵,因为人是需要亲情的,这才能让日子变得美丽。
为什么一定要让优秀老师家破人亡呢?我尊敬那些为工作而舍家弃儿的老师的悲壮,但希望好老师的家庭也能美满到底,这才是优秀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