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务处
位置: 网站首页 > 教育评论 > 正文
教育评论

86.1%的人认为大学学费“太高了”

中国青年报 发表于: 2007-01-15 00:00 点击:
2007年教育部启动高等教育成本核定引发 1.8万人参议大学学费标准——
86.1%的人认为大学学费“太高了”
28.6%的人感觉学费1000元~3000元比较合理
    

    “‘洗脚费’要不要算在教育成本里?”

    今年年初,当有记者从教育部满满当当40多条“2007年工作要点”中,发现今年将制定《高等学校生均成本核定办法》时,便这样不无黑色幽默地发问。

    近年来,大学的高学费一直为人们所诟病。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与腾讯网新闻中心近日联合开展的一项有18523人参与的调查显示,86.1%的人认为大学学费“太高了”。而随着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抱怨的人也越来越多,业已成为最能触动公众敏感神经的问题之一。

    与此同时,学费怎么收,收完之后怎么花,大学教育成本几何,在公众眼里却似乎总是一笔糊涂账。教育部重新核定大学教育成本的计划甫一公布,便引起人们广泛热议,叫好者有之,质疑声也一直未断。

    怎样核定:行政花销和离退休人员工资该不该纳入成本

    事实上,“‘洗脚费’算不算在教育成本里”这个黑色幽默背后,指向的是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怎样核定,究竟哪些项目应该作为大学教育成本?

    诚如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所说,高校学生人均培养成本是“一个很复杂的指标”,存在许多技术问题:譬如长期使用的教学楼、科研楼或学生宿舍按多少年折旧比较合理;譬如校园征地的费用、水电网的铺设、大型科研仪器设备的投入怎么个平摊法;譬如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成教生,各自的培养成本是不一样的,专业不同,学生的培养成本也差别很大,学校与学校的差别就更大等等。

    和这些技术问题相比,普通民众似乎更关心的是:哪些项目可以进入核定,什么样的花费是合理的成本?

    人们关心这些问题,显然有着其现实原因。近年来,高校豪华办学的风气在不少地方愈演愈烈,有的圈地建大学城,有的建豪华观光电梯,有的花费几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建豪华校门,刚种一年的草皮铲了重新栽种,诸如此类,不一而足。此外,不少高校机构臃肿、冗员泛滥,不少官员竞相购买豪华轿车,进行公费旅游、公款吃喝,学校的招待费、庆典费、应酬费居高不下,行政、后勤成为许多高校教师、学生最为不满的部门。山东省教育厅厅长在去年的一次会议上称,一些高校甚至将“洗脚费”列入报销账目。

    有评论指出,核定大学教育成本,首先必须厘清的是,哪些是学校必须支付的运转成本,哪些是不必要的挥霍浪费行为,以使高校成本构成趋向合理。

    据介绍,目前实行的核定,是大学运行成本核定。有学者指出,由学费来分担的成本应当只是教育成本,而不能包括行政成本及其他非教育成本。作为一种行政事业单位,高校行政管理成本本应由国家负担,而不应纳入教育成本之中。这一点对于当下高校机构臃肿的现状,尤其有针对意义。

    本次调查显示,对于将“学生在校期间的助学金、医疗费”、“在职教师的工资、奖金、津贴”列入高校培养成本的说法,分别有50.7%和40.8%的人给予认同,而认为行政花销应计入教育成本的仅占17.2%,认为离退休人员的工资福利应计入成本的仅占18.6%。

    此外,由教育部牵头核定教育成本,也受到一些人的质疑。教育主管部门本应是行使管理和监督功能的中立者,但在目前体制下,高校办得怎样,是教育主管部门的政绩基础,是其“部门利益”,这无疑可能使成本核定在公信力和说服力打上折扣。

    如何分担:78.8%的人感觉“学费明显高于培养成本的25%”

    由于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实行的是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即国家、学校和学生各负担一部分费用。比成本核定更让人们关心的是:成本算出来后,政府和民众如何分担?

    1996年,原国家教委、计委联合颁布的《高等学校收费暂行管理办法》明确,“高等学校学费占年生均教育培养成本的比例最高不得超过25%。具体比例必须根据经济发展状况和群众承受能力分步调整到位。”

    教育部原副部长张保庆在2005年介绍大学学费的制定时,依据的也是这一标准:“我们对高校生年均日常的运行经费进行过充分调研,高的超过1.4万元,低的在1万元左右,综合一下,按25%提取,每个学生每学年的学费定在3500元,现行的学费标准就是这样计算出来的。”

    王旭明介绍,当时制定的这一标准6年未变。然而人们的实际感受却似乎迥异,大多数学校目前的学费都在5000元以上。本次调查中,78.8%的人感觉“学费明显高于培养成本的25%”,还有12.1%的人表示“说不清”,总共只有9.1%的人认为“跟实际情况差不多”或“学费比培养成本的25%更低”。

    数据显示,从1989年到现在,大学学费从200元上涨到5000元以上,增加了至少25倍。而同期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只增长了4倍,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3倍,大学学费的涨幅几乎10倍于居民收入的增长。

    张保庆曾在很多场合说过,“现在的大学学费已经超过了老百姓的经济承受能力”。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也撰文指出,据测算,1999年以来我国普通高等学校生均学费占人均国民收入的比例一直维持在50%上下,远高于发达国家20%的水平。

    对此,教育主管部门称,大学高收费,责任在高校。因为对大学的学费标准,国家是有严格规定的,不允许乱来。但目前的情况是,一些高校总是想方设法、巧立名目掏学生口袋里的钱。记者也注意到,近年来,在国家发改委每年例行公布的价格举报热点中,教育收费连续高居榜首。

    在西部某省属高校采访一位教务处主任时,记者随口说了句“校园真漂亮”,却引来这位主任连连苦笑:“负债累累啊!”这位主任告诉记者,近几年来,该校在校生翻了一倍多,但该省每年全部的发展性资金仅为6000万元,再分给十几所省属高校更显得“僧多粥少”。“很多费用我们也不想收,但是国家给的钱太少。”

    政府在高等教育上分担太少,在拉高学费的同时,也让多数高校“负债运行”,有的高校债务超过10亿元。不少人甚至开玩笑地说,“现在不是政府在办高等教育,而是高校在办高等教育。”

    教育部、国家统计局和财政部最新公布的2005年全国教育经费统计表明,2005年,有1/3的省份预算内教育拨款增幅低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没有达到《教育法》的要求。其中差距最大的一个省,在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81.0%的同时,预算内教育拨款增幅只有23.9%。

    对此纪宝成认为,我国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在国际上处于低水平,而大学学费则已经处于高水平。因此不应再提高学费,增加高等教育财政性经费投入应当成为当前增加高等教育投入的主要途径。

    本次调查中,43.7%的人认为大学学费应该“按照公众实际承受能力收取”。

    一位参与调查者留言说,“政府勇于承担教育成本中所应合理承担的部分,体现的是政府的魄力、远见与责任。”

    收益几何:“学费高昂,前途渺茫”

    人们常说“成本收益核算”,成本与收益本就是一对孪生兄弟。说到大学教育的成本,人们很自然想到的就是:收益怎样?

    由于扩招幅度远大于投入力度,生均资源日益下降,影响了大学教育的质量。同时,扩招也带来了空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字,大学毕业生一次就业率约为七成,不少毕业生月薪跌破千元,一些媒体的报道则称“大学生不如民工”。

    在贵州,一名去年毕业的大学生告诉记者,他的好几个高中同学考上师专后,读了不到一年就出去打工去了,“一则学费高昂,二则前途渺茫。”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日前发布的《“十五”期间中国青年发展状况及“十一五”期间中国青年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报告称,“学费暴涨导致贫困大学生人数增加,导致贫困家庭无法靠知识摆脱贫困,导致‘读书无用论’错误思潮的重新抬头。”

    事实上,教育部要核定教育成本时,公众也有一本自己的“成本账”。南京财经大学公共管理系日前就组织学生算了一次经济账,结果算下来发现每个家庭供一名大学生平均每年开销高达1.27万元。

    在本次调查中,有道题目是请受访者给自己所受的大学教育估个价。结果显示,28.6%的人感觉每学年1000元~3000元是个比较合理的价格,这也是获选率最高的一个选项。此外,21.4%的人可以接受每学年3000元~5000元的学费标准,还有18.5%的人认为大学教育每年仅值“1000元以下”。

    “我们的教育主管部门,在核定成本的时候,能不能也给咱算一笔收益账?我们的大学管理者们,能不能也算一笔账,看一看在课程设置、师资力量、教师责任心、教学管理、后勤保障各方面,教学服务成本与学杂费在经济上是否相称?”

    照片:宁夏某学校几名学生挤在宿舍里复习。

地址: 广州市沙太南路1023号南方医科大学行政楼2楼    邮编:510515
版权所有:南方医科大学教务处
常用连接:学校首页   |   招生网站   |   教学发展中心   |   本科审核评估   |   旧版教务处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