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景作为一位一千多年前的古人,他的医学知识可以说基本上都是错误的,远远比不上今天任何一名正规医学院校毕业的学生。”以学术打假著称的方舟子在日前出版的一本新书《科学成就健康》中,对我国传统医学经典进行了批判。昨天,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我国著名中医专家高学敏向方舟子反驳道:“古代医学著作是中医学院学生的必修课,精华远远大于糟粕。”(1月22日《北京晨报》)
这实际上是一场关于如何对待过时科学的争论。
单就中医科学而言,它不仅外化为针灸、草药等器物形态,更深蕴于其特有的思想、观念和方法等精神形态之中。尽管科学的进步和完善可以使古代某些“结晶状态”的医学知识“蒸发”掉,但其蕴含的古人的科学思想、探索精神却能保持永恒的活力。
张仲景在医学知识极度匮乏的年代,“上山品百药”,在实践中摸索出一系列救人之方,最终被人们称为“医圣”。尽管他的医学知识有很多不符合当今的科学标准,但这与当时的环境有关系,况且他身上那种济世救民、勇于探索的精神才是传统医学留给我们的财富。以今天之医学认知,对千年前的医学探索加以全盘否定,显然有失公正,更缺乏科学应有的气度,是一种极端“科学主义”的表现。
英国科学史家斯蒂芬·F·梅森认为,科学有两个历史根源,即技艺传统和精神传统,正是这两个传统的合流才导致现代科学的诞生。如果丢弃了中医的精神传统,即使当代医生医术再高明,那也只不过是工匠式的活动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