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务处
位置: 网站首页 > 质量改革 > 正文
质量改革

高教投资体制改革的思考

中国教育 发表于: 2004-04-06 00:00 点击:

    一、我国高教投资体制改革的进程


    1979年以后,国家建立了中央和地方两级管理的高教投资体制,教育经费根据学校隶属关系分别由中央和地方财政负担。以财政拨款为主,辅之以征收教育税(费)、对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收取学费、发展校办产业、支持社会集资办学和捐资助学、建立教育基金等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

    二、现行高教投资体制存在的问题  
  财政性投入严重不足。我国财政对教育的投入相当低,教育经费占GDP比重从1980年以来一直俳徊在2%-3%之间,2001年才到2.87%,这与《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提出的在20世纪末达到4%的要求相距甚远。
    经费投入速度远远落后于高校发展速度。高校的投入跟不上发展的需要,大批高校办学条件严重不足,很多情况下甚至超负荷运行。

    资金来源单一。政府对教育的投入一直占主导地位,远远未激发社会、个人投资教育的热情,私立学
校很少,使国家背上了沉重的负担。

    办学规模小,造成资源浪费。教学人员和非教学人员比例严重失调;学校规模偏小,师生比偏低;

    三、高教投资体制改革的对策

    (一)进一步改革高教投资分配机制,加大政府对高教的投入1、将教育经费的分配权和管理权划归教育部门,实现教育经费事权和财权的统一;2、继续加大政府的投资力度,进一步发掘中央、地方财政对教育投入的潜力;3、建投资资金来源;3、充分重视和利用民间教育投资,形成一种全方位立体式挖掘民间教育投资潜力的态势;4、完善高教成本分担机制和助学贷款制度,建立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并存的资助体系。

    (二)强化校企合作,发展校办产业,缓解教育投资短缺的矛盾1、政府应采取各种方式引导、鼓励社会、个人和企业投资办学和助学;2、设立各种基金,直接向教育部门提供资助;3、高校组建董事会,实现社会协作办学的管理体制,通过董事会吸收社会资金;4、采用BOT(建设、经营、转让的缩写)方式促进学校发展。即一定的项目由外方投资并建设,若干年内的经营权及经营收入归投资方,期满后设施归引进外资方所有;5、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增加校产收入。

    (三)发展民办教育,完善高教成本分担机制1、鼓励发展民办教育,逐年提高民办高教的比例份额,使其走上健康运行的轨道;2、积极发展合作办学,不断拓宽教育要资金来源。为此,必须加强银校合作,增强对高校提供贷款和短期融资的力度;发挥银行在投、融资方面的财务顾问作用;充分利用外资,争取国际银行
组织用于发展高教的硬贷款。

    (四)合理利用银行资金银行贷款是加快高校新校区建设的重高教资源共享不完全。立、健全与新的高教投资相配套的保障和监督机制。

    (五)利用债券、股票、彩票、募捐等方式积极筹措资金l、通过发行债券缓解经费短缺状态;2、利用股票市场聚集社会闲散资金;3、发行教育彩票,聚集民间闲散资金;4、创建募捐机制,加大接受资助力度。

    (六)坚持走内涵发展为主的道路,进一步提高高校规模效益1、加快教育资源的优化组合,盘活存量
资产,实行资源共享;2、实行内部管理创新,提高教育资源利用效率;3、推动彻底的后勤社会化改革;4、校长每年作包括学校运行与财务状况在内的年度报告,接受师生和社会的监督与评议。
    (《中国教育》2003年第6期 施宙董向阳等文)

地址: 广州市沙太南路1023号南方医科大学行政楼2楼    邮编:510515
版权所有:南方医科大学教务处
常用连接:学校首页   |   招生网站   |   教学发展中心   |   本科审核评估   |   旧版教务处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