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务处
位置: 网站首页 > 质量改革 > 正文
质量改革

关于教育国际化的若干思考

光明网 发表于: 2004-11-02 00:00 点击:
    教育国际化是与经济全球化伴随共生的,是一种客观趋势,势在必行。教育国际化对我们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应当积极参与;只有积极参与,才能赢得机遇。教育国际化并不排斥教育民族化,只要我们的工作做得好,教育国际化就是促进民族教育创新的大好机遇。

教育国际化是一种客观趋势

  在我国现代教育发展史上,有过三次大规模学习国外的情况。第一次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那一次是大规模地学习西方的教育,直接的学习对象是日本,间接的学习对象是欧美,基本上用的是“拿来主义”的办法,使我国实现了从延续几千年的传统教育到现代教育的转变。第二次是20世纪50年代初期,那一次是大规模地学习苏联的教育,只不过是一边倒地学苏联,用的也是“拿来主义”的办法,使我国实现了从旧社会教育到新社会教育的转变。第三次就是改革开放以来的这一次。1978年6月,邓小平提出要增大派遣留学生的数量,要成千上万地派。1983年10月,他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里讲的“面向世界”,就是指教育要学习、借鉴国际上的好东西,要赶超国际的先进水平。这个意思,从一定意义上说,也就是教育的国际化。当然这与全盘西化是完全不同的。

  近年来,受国际教育变革潮流的影响,我国教育开始反思,开始变化,出现了一些新的征兆。据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理工大学原校长杨叔子概括,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在发生着四个方面的转变:其一是由单科型学校向多科型或综合型学校转变;其二是由单纯教学型学校向教学 科研型甚至是教学 科研 产业型学校转变;其三是由单一本科型学校向专科、本科、研究生、成人教育、证书教育等共同组成的复合型学校转变;其四是由单纯重视科技教育向科技人文教育并重、由知识教育向素质能力教育转变。这几年教育领域陆续兴起的素质教育、人文教育、继续教育和院校重组等几次大的浪潮无一不是这些转变的表现。

  其实,这些转变都是有着深刻的国际背景的,都是学习国外教育经验、适应国际教育潮流的产物,或者说是教育国际化的结果。据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院长顾明远教授分析,这些年国际高等教育改革具有几个共同的动向:其一是高校与社会的联系得到加强,加快教学和科研向生产力的转化,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成为高校的直接任务;其二是调整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重视对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造就,大学毕业生走向社会应有学术性、职业性和事业心与开拓能力等三张通行证;其三是拓宽专业面,改革培养模式,避免“技术上狭窄”和“唯科学独尊”,提供“通识教育”,发展终身学习能力。其四是改革课程结构,在课程结构中强行增加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等内容,哈佛大学甚至要求全体学生必修文学名著、西方思想和制度等课程;其五是改革教学方法,改变原来的以课堂、课本和教师为中心的方式,使其有利于灵活的计划、有弹性的学制、个别化的教学、信息资源的共享和教学效果的客观评价;其六是革新教育思想,这一条最重要,因为只有校长和教师把教育目标从单纯的传授知识转变为注重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养,才能完成其他方面的转变。显然,国际教育领域前沿的这些变革与我国教育领域的上述转变是有着直接的因果关联的。这就证明了一点:无论我们是否意识到,我们都无可避免地走上了教育国际化的不归之路。

  经济全球化把世界联成了一体,经济的国际化需求引发了人才的国际化需求,人才的国际化需求引发了教育的国际化需求。教育国际化既是一种客观的必然趋势,也是一种国际性的普遍现象;它既不是我们主观上可以选择的事情,也不是我们一国独有的现象。既然教育国际化是一种必然趋势,那么我们就不要在教育要不要国际化的问题上心存疑虑、不置可否了,而要赶紧建立教育国际化的理念,抓紧考虑如何走好自己的国际化办学之路。

正确地对待教育国际化的理念

  首先,教育国际化是贯彻教育“三个面向”的需要。我们知道,邓小平关于教育要“三个面向”的思想,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重大发展,是对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补充,是新时期教育开拓创新的灵魂和动力。我认为,教育国际化就是邓小平教育要面向世界思想的另一种表达方式。它说的是,在教育上我们要站得高一些,看得远一些,想得长久一些,要敢于向国际教育的先进标准看齐,要勇于学习国际教育领域的一切先进东西,要有志于把我国的教育迅速提高到国际先进水平。基于这个认识,在操作层面上,无论是办学模式、筹资方式、培养目标,还是专业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举凡一切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现代化的东西都可以学习。

  其次,教育国际化还是实现“教育创新”的需要。江泽民关于教育创新的思想是推进我国教育走向现代化的巨大动力。但是,任何创新都不是凭空进行的,教育创新也不例外,需要有新的观念材料和经验材料。而恰恰是国际教育领域这些年来的巨大变革,揭示了教育发展中某些规律性的东西,预示了知识经济时代对于教育的某些共性需求,给我们提供了借以实现教育创新所必须的各种材料。如果我们没有教育国际化的眼光,那就只能是坐失机遇,使教育创新成为空话。

  第三,教育国际化也是加速发展民族教育的需要。教育国际化不是教育上的民族虚无主义,不是要把我们民族教育中已经形成和积累起来的正确的、先进的、优秀的好东西统统扔掉,全部换上西方的一套,实行教育上的全盘西化。教育国际化是要以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为指导,对国际教育领域提供的新材料进行创造性的吸收、借鉴和改造,用来更新我们的教育理念、提升我们的教育水平,加速实现我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现代化。就是说,要想在更高水平上实现民族教育的现代化同样也需要教育国际化,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教育现代化之路。

要对教育国际化问题进行研究

  我认为,我们现在的问题既不是要盲目地引进国外教育的一切,也不是要盲目地排斥国外教育的一切,而是要花点精力研究业已存在的教育国际化现象。要研究教育国际化的准确含义,建立教育国际化的科学观念,用以指导我们教育国际化的走向。要研究国际教育领域的新观念、新经验、新情况、新动向,从中学习和借鉴我们所需要的东西,以我们自己固有的好东西为经,以国际教育领域的新东西为纬,进行教育创新,把教育国际化作为一个重要手段,带动或推动我们的教育走向现代化。还要研究我们当前已经开始的教育国际化的一些做法、经验以及存在的一些不能尽如人意的情况,加以总结、提炼和进行必要的引导。

地址: 广州市沙太南路1023号南方医科大学行政楼2楼    邮编:510515
版权所有:南方医科大学教务处
常用连接:学校首页   |   招生网站   |   教学发展中心   |   本科审核评估   |   旧版教务处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