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兵作战”的育人模式难以适应学科专业和教学内容的发展变化,北航有意识开展跨院系、跨专业、跨学科的教师合作。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日前举行了表彰大会,在表彰优秀教师的同时,北航首次推出了一批优秀教学育人团队。很多高校都开展过科研创新团队的评选,但评选教学育人团队在国内还很少见。
“以往的学生培养,是以独立课程为基础的,各门课程之间的知识衔接问题容易被忽视,在每个老师负责一门课 程教学的情况下,客观上也造成了知识衔接的困难。北航这种以学科为基础的团队合作指导,比较符合实际知识存在和应用中的综合性特点,能够帮助学生更为全面 地理解和把握所学专业知识。”谈及北航的教学育人团队,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高教所所长刘慧珍如此告诉记者。
不同专业背景教师分工协作,形成互补优势
梁煜,北航航空学院飞机设计专业博士二年级的学生,2000年考入北航,在学校科技大赛中多次获奖,本科毕业被保送读研,一年后又被保送读博。他说,大一时学的“航空航天概论”课让他入门,使他对航空航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此“沉溺于其中”。
与梁煜同宿舍的蒙志君曾是“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的获得 者。提起“航空航天概论”课他也认为受益良多:“这门课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不是某位老师,而是一群老师,从理论课到现场课,从飞行原理到各种机型,不同 专业背景的老师联合起来,分工协作,优势互补,使我们的视野大大开阔。”
该门课程的负责人、主讲教师贾玉红教授回忆起教学团队形成之前讲授这门课的情景 仍然记忆犹新:“那是1993年,只有我一个人上这门课,无法和别的老师沟通交流,要进一步改善教学效果很困难,上课要画很多结构图,大量时间花在板书 上,教学效率比较低,课堂气氛沉闷,学生也很压抑。”
1997年,形成教学团队之后,该课程的教学逐渐形成了一种以课堂授课和现场教 学相结合,跨院系、跨专业、跨学科的“三跨”联合教育模式。理论课由飞机所教师担任主讲,现场课分别由航空馆、流体所、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和自动化科学与 电气工程学院的教师担任,既有经验丰富的教授,又有勇于改革的中青年教师。
“我们要求老师们互相听课,互相借鉴,同时采取淘汰制,每学期在教学评分中如果排在最后一位,先警告,两次排名最后就要停止上这门课的资格,措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3年学生对课程的评分都在85分以上。”贾玉红告诉记者。
拓展课程带头人辐射作用,提升综合实力
独立性曾是教师职业的特点之一。过去,教师大都集编写教材、准备教案、讲课、辅导 答疑、批改作业等多项工作于一身。随着学生的需要越来越多样化,教学内容不断增多加深,以及现代信息技术引入教学过程,任何一个教学系统,即使是一门课 程,也会变得非常复杂,仅凭个人的力量很难驾驭。
北航常务副校长怀进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相对于老师教学和指导学生的单兵作 战,教学育人团队能大大扩展课程带头人的辐射作用,形成综合实力,有效促进课程系统的优化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没有团队,一个人的能力就变成了影响这门 课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关键因素。而一个团队能使每个人的水平如虎添翼,在学科方向上把最好的内容带给学生,从整体上提高育人的效果。
参加教学育人团队评审的北航高教所所长雷庆表示,评选出的团队有一些共同的特 点,一是团队成员在教学上投入了很大的精力。在当前工作任务繁重、经费短缺的情况下,长期坚持这样做,是难能可贵的。二是团队成员大都承担科研工作,不少 教师还是各类基金和重大项目的负责人或骨干。在以培养本科生为主的优秀教学育人团队中,也不乏教授、博士生导师。
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基础,这些团队才能够把握学科发展的前沿,确立先进的教学理 念,不断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而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标志性的成果,如省部级以上教学成果奖、精品课程或精品教材。他们教授或指导过的学生,不少人在 以后的学习或工作中都有出色的表现。
有效处理复杂教学问题,提高人才质量
有专家指出,今后,在课程之间、专业之间、学校与社会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多。因此,鼓励和引导在教学和教育方面的教师合作,以团队为基础对学生进行综合培养,可以有效处理复杂的教学问题,进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刘慧珍表示,北航评选教学育人团队,可以看作是高校有意识改变教育模式的一个信 号。这种培养,可以改变高校学生培养模式比较单一也比较陈旧的状况。一一对应,各负其责,是传统教学和育人模式的主要特点,不论是专业知识传授还是学生思 想教育过程,基本上都缺乏教师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多重关系共存的团队内横向互动的影响,使得教学和教育的效果打了一定的折扣。团队培养模式可 以使教学和教育模式多元化。
相对科研创新团队而言,教学育人团队从形成到取得一定成就有更大的难度,也需要 更长的时间,这是因为对教学团队的要求更加全面。雷庆说,人才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其成果的显现要有比较长的时间。同时人才培养又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其成果的评价标准多种多样,要取得大家公认的成果并不容易。从这个角度来看,北航评选教学育人团队虽然是一个很好的尝试,但要让这些团队进一步成长和成熟 起来,也还需要更多的积累,特别是人才培养理念的总结和升华。(杨晨光)
转自【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06-11/02/content_52813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