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组织实施质量工程情况
(一)积极组织高校参加相关会议,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会议和文件精神。组织高校参加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与教学质量工程视频会议和提高教学质量深化教学改革工作研讨会;召开全省高等职业院校教学改革工作会议等。厅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参会并发表讲话,通过会议向各校贯彻落实“质量工程”和“质量意见”等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对全省高校推进“质量工程”进行了工作部署,明确要求高等学校要提高认识,树立主体意识,调动学校推进“质量工程”的积极性和自动性。同时,将推进“质量工程”和落实“质量意见”列入委厅2007年度工作重点。
(二)研究制订相关文件,积极筹备全省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印发了《关于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等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和教学质量意见的通知》,要求各校抓紧落实“质量工程”和“质量意见”部署和要求,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主体意识;明确思路,建立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工作机制,重在落实,突出实效。研究起草了《关于实施我省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关于进一步深化我省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意见》等文件。对计划列入广东省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项目进行了分解,向学校征求意见,并要求学校针对分解项目明确学校建设计划等。在每年1亿元广东省高等学校学科建设专项资金的基础上,正在向省政府争取单独设立广东省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专项资金,加大省级财政投入力度,更大限度的调动高等学校对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的投入。积极筹备召开全省本科教育工作会议,总结全省高等推进质量工程的经验与成果,进一步拓展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有计划、有组织、有保障的推进质量工程,落实质量意见。
(三)全面启动质量工程相关项目建设、申报与评选工作。结合“十五”期间已启动的高校精品课程、高校教学名师、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广东省高校名牌专业等项目建设、评选工作,全面组织“质量工程”所列项目的建设、申报与评选工作。根据分类指导原则,计划启动广东省高等学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计划,具体依托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示范院校、示范专业和示范基地,加大普通本科院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力度,推进人才培养工作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结合。
(四)取得的主要成绩。2007年度,全省高校入选国家级第一、二类特色建设专业点52个;评选省级精品课程88门,入选国家级精品课程44门;入选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3门;入选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0个;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2校入选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单位;评选与建设省级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4个,入选国家级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全省评选表彰省高校教学名师73人,入选国家级教学名师12人;入选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评选和培育新世纪高等教育教改项目70多项。
二、师生对质量工程的认识
(一)意义重大
1、“质量工程”的提出与实施意义重大。“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是继“211工程”、“985工程”和“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之后,我国在高等教育领域实施的又一项重要工程,是新时期深化本科教学改革,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重大举措。教育部2007年的“2号文件”针对目前教学工作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强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20条意见,是指导我国“十一五”期间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教高[2007]1、2号文件,将对今后一个时期的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高校领导和师生一致认为,“质量工程”的提出和实施意义重大,对于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受益面,形成重视教学、重视质量的良好环境和管理机制,实现高等教育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质量工程”作为一项“生命工程”,是我国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同时也是让广大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民心工程”,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内涵丰富
2、“质量工程”内涵丰富。“质量工程”内涵丰富,包括专业建设、课程体系、实验教学、人才培养、质量监控等多方面,必将对新世纪中国的高等教育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六大举措,“质量工程”包括六个方面的建设内容:一是专业结构调整与专业认证;二是课程、教材建设与资源共享;三是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四是教学团队和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五是教学评估与教学状态基本数据公布;六是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
——七大系统,在“质量工程”里面要建设七大系统:即专业设置预测系统,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系统,大学英语与网络教育网上考试系统,网络教育资源管理和质量监管系统,精品课程共享系统,立体化教材数字资源系统,终身学习服务系统。
——九大目标,通过“质量工程”的实施,基本实现九大目标:信息化手段与技术在人才培养中广泛应用,改变现有人才培养模式,实现课程、图书、实验设备等优质资源的全国共享;初步实现专业设置和社会需求的互动,建立专业设置预测系统;通过开展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对实践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学习和研究兴趣,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用信息技术实施英语教学,4年后使60%以上的大学本科毕业生解决英语听说问题;推进各种科技和有益健康的体育协会、俱乐部活动,建设和谐校园,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人文精神和创新精神;建设一批教学团队,完善教授上讲台的政策机制;初步建立用于网络教育的公共服务体系,打通普通本科教育和网络教育的课程体系;不断完善高校教学质量定期评估制度,改进评估手段和方法;通过对口支援,为西部高校培养师资和教学管理干部,促进高等教育的协调发展。
——十组数字,“质量工程”将资助15000名学生自主开展创新性试验;建设10000种高质量教材、3000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和3000个特色专业点;资助3000名教师和管理干部开展对口支援交流;遴选1000个国家级教学团队;建设500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00个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和500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奖励500名国家级高等学校教学名师。
(三)具有较强现实针对性
3、“质量工程”针对性强,具有可操作性。近年来,高等教育规模快速发展,质量也有了较大提高,但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规模的增长有其阶段性和时效性,但人才培养的质量却是永恒的主题。因此,“质量工程”的实施就是为了进一步深化高校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的能力和水平,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需要。“质量工程”明确了具体的目标,依托具体的项目,更便于组织实施,按照“分类指导、鼓励特色、重在改革”的原则,加强内涵建设,更符合高等院校发展的实际。
4、“质量工程”全面实施将夯实本科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构建新的质量评价体系。大学必须构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体系,成为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摇篮。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一个综合的、长期的、系统工程,要创新教育观念和人才培养模式,抓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个关键,并将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起来。本科教育是学科发展的基础,不仅为学科生存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基础,而且学者们往往通过本科教学综合化、系统化讲授,提升自己的学术能力。本科教育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教育基础,一个人的能力素质和发展后劲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本科阶段的熏陶和训练。 “质量工程”是国务院批准实施的重大本科教学改革项目,有助于高校进一步提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三、目前影响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因素、存在问题及有关建议
(一)主要因素及存在问题
影响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因素可以从内部和外部两方面来进行分析。外部因素主要包括国家政策导向、社会需求、区域经济发展等因素。内部因素主要包括学校的办学定位与思路、师资水平、教学水平、管理水平以及生源质量等。目前高校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教育观念的转换滞后。教育观念是影响高校培养人才质量的核心因素。长期以来,我国高校人才培养一直在计划经济模式下进行,普通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和分工具有相对的一致性。在精英教育阶段,人才培养的社会需求信息比较对称,就业前景较好。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这种相对一致性被打破。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的是适应性更强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而且人才的流动性和竞争性也不断加剧,导致高校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信息不对称”,高校人才培养和社会需要之间的供求极不协调。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是以知识的传承为主,重视基础理论教学,重视专业知识传授。现在的教育教学理念更加强调人才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更加注重素质教育和人性的张扬。
2、教育资源的严重紧缺。教育资源的紧缺是目前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问题。我国高校在扩招之前,教学资源本身就显不足,近年来大规模扩招后办学经费日趋紧张,生均资源有较大程度的下降,这样肯定会影响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 另一个重要的教育资源就是教师。伴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快速增长,我国高校师生比出现不同程度的失衡。师资不足导致教师工作量过大。师生比超过标准,教育质量就难保证,从而严重影响了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
3、教学改革措施的相对滞后。教学改革相对滞后也是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高等教育大众化对高校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还处于不断的适应之中。高校的课程内容还普遍存在着先进科学理论、技术与陈旧教学内容、体系的矛盾。课程内容过于陈旧,与现代科技发展的高水平相差甚远。教学活动限制了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极大地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和创新精神。实践教学的硬件资源和经费严重匮乏,实践教学师资队伍不足,学生没有足够的实验室和实习场所。另外,目前毕业生普遍面临着就业的压力,他们花大量时间和精力穿梭在各人才市场和用人单位,毕业论文往往只能草草应付,质量状况令人堪忧。
(二)有关建议
1、牢固树立质量意识。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学校要进一步转变观念,坚持以教学为重心,加大教学投入,强化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采用各种措施确保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把提高教学质量工作落到实处。要把教学质量作为考核学校党政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的重要指标。
2、坚持分类指导原则。根据不同类型高校,实施分类指导,分层次管理。引导各类型高校合理定位,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和优势,增强高等学校人才培养适应社会需要能力。
3、加强教学管理。进一步树立全员育人思想和好的教风,规范教师与管理人员教书育人活动和岗位职责,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和管理人员的积极性。进一步端正学风,调动广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强化对课堂、实验、社会实践、毕业设计等教学各环节的管理,保证正常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
4、加大对教学经费的投入。政府部门需要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高校办学经费投入机制,不断加大高校经费投入,改善办学条件。要切实保证教学工作所需的各项经费,调整经费支出结构,加大对教学工作的经费投入,切实保证教学工作必需的各项经费。要进一步加强对实验室、实训中心、图书资料等教学基本条件的投入,加大对教学改革所需经费的支出力度。
5、加强专业、课程建设。推进高校在教学内容、专业设置、课程体系等方面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综合改革,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合理设置学科专业,加大专业结构调整力度,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加大课程建设与课程改革,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6、加强实践教学改革。推进高校实验教学内容、方法、手段、队伍、管理及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建设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及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全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统筹管理平台,扩大省级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示范作用和辐射范围。
7、加强教学资源共享和统筹管理。建设高校数字化资源中心和数字化学习中心,推进实验教学资源及其管理的网络化、开放化,统合网上课程及其他教学资源,完善服务终身学习的支持服务体系,研究开发现代远程教育及公共英语课程网上考试系统与管理系统,推进区域内高校课程互选、学分互认为机制,建立健全高校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共享体系。建设国家、省级教育教学统筹管理平台,改进教育教学管理方式方法,提升管理效率。
8、加强教师队伍培养和引进。制定中长期教师队伍建设计划,坚持人才引进与培养并重原则充实教师队伍,提高高校教师的素质和教学能力。进一步推进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教师聘任制,加大向教学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人员分配的倾斜力度,重点改善教学、科研和管理岗位承担重要任务和作出突出贡献人员的待遇,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加强本科教学团队建设,大力表彰在教学和人才培养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
9、建立健全教学质量保障和监控长效机制。建立以市场机制为核心的分层次、分类型评估制度,不断改进和完善高校教学水平评估。要通过评估等手段,促进高校更好地落实教学工作中心地位,建立健全校内由教学决策系统、教学组织管理系统、教学运行系统、教学监督与反馈系统组成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巩固评建工作成果,力争评估效益最大化。
10、实施“质量工程”应适当兼顾一般普通高校。“质量工程”已经开展的国家级精品课程、特色专业点、教学团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等项目,主要集中在“985工程”及“211工程”高校,地方属一般普通高校特别是硕士学位授权单位以下的高校获得项目少。为鼓励该类高校积极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建议实施“质量工程”应适当兼顾一般普通高校。
11、开展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学校和示范专业建设。突出应用性人才培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益尝试与探索。以分类指导为原则,明确各类高校在人才培养层次和类型上的定位,引导普通本科院校不断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加大应用性人才培养工作的研究与投入,建设应用性本科人才培养示范性院校。建设应用性本科人才培养示范性专业,突出产学研结合,加强以应用性人才培养为目标的专业建设,明确专业定位、改革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专业教学队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办出应用性专业特色。统合应用性本科人才培养专业、课程、实验实践教学等,培育与建设一批应用性本科人才培养基地。
来源:广东省教育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