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务处
位置: 网站首页 > 学生天地 > 正文
学生天地

基因突变身高1.2米,乐观上进高分考研,早在初中立志学医 侏儒硕士:号脉无关身高

南方都市报 发表于: 2004-07-21 00:00 点击:

 
  第一次见到温承远,是在中华广场。约会的地点是他定的。他自如地穿梭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上电梯、拐回廊,带着记者直奔五楼的饮食广场。
  “越到里面越安静,而且——”,落座后,他冲记者狡黠地一笑,压低声音说:“在这里可以一直坐下去,而不用买任何东西!”然后他又有些得意地透露:他常带同学来这里买手机之类的东西,因而对此处非常熟悉。
  今年24岁的温承远患有侏儒症,身高只有1.2米,刚刚以优异的成绩被录取为暨南大学医学院2004级的硕士研究生。在7月3日暨南大学本科生毕业典礼上,温承远登台领取了“有作为、有贡献毕业生”荣誉证书,台下师生则给了他典礼上最为响亮的掌声。“这掌声是喝彩,也是致敬”,一位暨大的同学这样说。
  【父母教育】
  “什么都不重要,读好书最重要”
  温承远家在广州市芳村区,父母都是普通工人。父亲、母亲和妹妹身高都很正常。其父母称,小远刚出生时除了脑袋稍显大外,也没看出什么异样。不过,医生在询问他们是否近亲结婚并得到否定的回答后,告诉他们:十万分之一的概率被他们撞上了——这孩子可能因基因突变得了侏儒症。父母没说话,只是暗自担心这孩子以后的路会很崎岖。
  温承远说,在七岁上学之前,他只是觉得自己脑袋有点大,和别的孩子没什么大的不同。但父母常常会告诉他,什么都不重要,读好书才最重要。现在回想起来,父母应该是怕他有心理阴影,在他最早的记忆中就开始“打预防针”了。上学之后,他逐渐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和别人不一样。而且,随着年龄增长,这种差异越来越明显。父母却只是告诉他八个字:不要介意,好好读书!
  “我觉得自己挺幸运的”,回顾这十几年的读书生涯时,温承远说,周围的老师同学朋友对他都非常友善,几乎没有人取笑欺负过他,他的生活也没有电视上那种戏剧性的变化。但是,走在大街上,指指点点甚至当面的嘲笑却总是不可避免的。对此,他的态度是:“不在意,嘴长在他们身上,爱怎么说怎么说;我走自己的路,做自己的事。”他说,刚开始会有点不自然,后来就习惯了。
  【首次打击】
  “不是我考砸了,我为什么要垂头丧气呢?”
  但是,生活的挫折不因温承远天性乐观就不再降临。1993年,小远遭遇了生平第一个大的打击。当时,初中毕业的他一心想着进自己向往已久的重点中学。他所在的初中有23个名额,他的考试成绩是第8名。但是,根据残疾生就近入学的原则,他却无缘进入自己心仪的学校。“当时此事对我的打击很大,觉得很不公平”,小远说,因此,他变了很多。
  “承受能力更强了,对很多事情看得更无所谓了,”他这样概括自己,“明知不公,自己更要努力,去消除不公。”他还解释说:“不是我考砸了,我为什么要垂头丧气呢?”对于这种豁达心性,他归结为两个方面:首先是从小获得的父母的教育,他们总是在不停地鼓励他,面对现实,坚定信心;其次,他说是天性使然,自己一直是一切无所谓的性格。
  【特殊面试】
  “读书没问题,做研究也没问题”
  优异的成绩、豁达的性格、很好的人缘。从小学到高中,温承远几乎一直在做班干部。他说他一直把自己当正常人看待,同时又正视现实,除了和身高体能有关的事情之外,他都会和别人一样参与竞争。不过,很多事情做不到也就算了,“我不会像很多人那样执着”。
  在清醒地认识到自身劣势的情况下,早在初中时,他就为自己做好了职业规划:做医生,而且是中医。“因为当时想着这个工作只需要三个指头”,温承远做着号脉的动作说,所以,在1999年参加高考时,他报考了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系。高考很顺利,成绩也很理想:714分,远远超出了当年暨大的录取分数线。但是,一个最大的担忧也横在了他的面前:学校会否因身体原因而像升高中时一样将他拒之门外?
  在忐忑的等待中,当年7月的一天,他接到市残联打来的电话:暨大的领导想见见他。到了广东省招生工作所在地珠江宾馆门口,陪同他的父母被挡在了门外,经过层层报告,只允许他一个人进去。“我被人带到了一个房间,里面坐着很多人都像审犯人似的看着我。”
  小远很清楚这是领导对他的面试。不过,问题都比较简单,多是一些为何要学医啊、生活能否自理啊之类的问题。“只有一个老师问了我一个极其刁钻的问题,我现在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不过——”小远嘿嘿一笑:“当时被我极其巧妙地把话题转移到其他方面去了。”不过,他现在已经想不起是什么刁钻的问题了。
  对于当天的面试,学校是很满意的。当时负责招生的张永安副校长说,他们认为小远比较健谈,思维清晰,性格开朗乐观,具备了读中医的良好素质。他高考分数高,又是广州市三好学生,在家里经常帮父母做家务,独立生活能力较强,除了个子较矮外,实在没别的缺点。但是,为了慎重起见,校领导还是专门咨询了当时中医系的系主任沈英森。沈英森说,他当时的答复是,读书没问题,做研究也没问题。
  1999年8月26日中午,一张暨南大学中医学系中医学专业的本科录取通知书寄到了温承远的家里。
  【大学生活】
  “他很正常啊,除了矮了一点”
  暨大的很多同学都见过这样一幕:一个身材矮小的男生搬着凳子在黑板报前移动,并不停地从凳子上笨拙地爬上爬下,而他笔下出现的则是漂亮的书法和宣传画。
  那就是温承远。他的家境不太好,每年6000元的学费一度成为一个阻挠他读书的大问题。好在有一位加拿大华人女士的资助,再加上他自己的勤工俭学,五年大学得以顺利读完。大学期间,老师同学对小远的评价还是众口一词:品学兼优。他在大三时就通过了英语六级考试。从大二起就担任班级团支部书记,同时还任医学院学生会宣传部部长。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几乎他身边所有的同学老师在谈到小远时,都以这句话开头:他很正常啊,除了矮了一点。轻描淡写的语气显示,他们都没有对小远另眼相看。他的导师杨钦河先生甚至不解地反问:“他很正常啊,为什么非要称他为残疾人?”
  五年中一直住在小远上铺的小黄同学说,小远开朗、乐观、上进,又乐于助人,“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了大家的尊重”。而且,他是一个很有趣、很健谈、很有亲和力的人。大家都喜欢他,尤其是女生,更喜欢找他聊天。
  同时为人又极讲义气,肯作牺牲。小黄说,在大四期末时,大家都在忙着实习,同时要应付考试,每个人还要做一份powerpoint(电子版幻灯片)。由于时间太紧,而小远的电脑技术又好,几乎全班有一半人的工作都交给他了。而小远照样乐呵呵地完成了。所以他在班级内一直很有地位。
  大五一年,医学院的学生都要去医院实习。小远和另外几名同学去了江门市五邑中医院,他是所在实习组的组长。刚去病房时,病人和家属都对这个“袖珍”医生感到好奇,小远并不在意,只是明确地告诉他们,“虽然我个子小,但我的医术不比别人差”。凭着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细心负责的工作,他很快赢得了病人护士的爱戴。很多病人或护士在遇到危急情况时,往往直奔温承远,哪怕当时小远的实习老师也在旁边。
  从大四寒假开始,小远就在考虑自己的未来。他很清楚现在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就决定考研。所以,一边实习一边准备。今年初,小远顺利考取暨大医学院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拜在杨钦河先生门下。杨先生告诉记者,在小远读本科时,他就带过他两门课,知道这个孩子心态好,从不自卑,除了矮一点外没有其他问题。杨老师对小远抱有很大希望,希望他以后能够攻读博士学位。
  【关于未来】
  “把目标化整为零,一步一步地实现”
  小远在生活中是一个很有情趣的人。他有很多爱好。在学校时喜欢打游戏,而且常常和邻近寝室的同学联网,打到兴致高处,也不免大呼小叫,喊声整个楼道可闻。小远还喜欢看碟,喜欢和妹妹谈一些天马行空的话题,从稀奇古怪的娱乐新闻到风云变幻的国际大事。现在,他正在过一个悠闲的暑假。每天都是看看书、玩玩电脑,偶尔也作作画。
  对于未来,他说他从来不想太多。他说自己身边的同龄人常常有很多苦恼,但他却不。“他们都知道自己不想要什么,却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我恰恰相反,每一个目标都很近也很清晰,就这样化整为零,一步一步地实现”。说到爱情,他就两个字:随缘。
  小远说,他做事不太执着,从来没有觉得自己身上有那种“不向命运屈服”的悲壮。
  分手时,记者送他上公交车。他摆了摆手:“得了吧,广州我比你熟!”


  ■ 小远心声
  ●“明知不公,自己更要努力,去消除不公。”
  ●“不是我考砸了,我为什么要垂头丧气呢?”
  ●做医生,而且是中医,“因为当时想着这个工作只需要三个指头”,温承远做着号脉的动作说。
  ●“虽然我个子小,但我的医术不比别人差”。
  ●“他们都知道自己不想要什么,却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我恰恰相反,每一个目标都很近也很清晰,就这样化整为零,一步一步地实现”。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 王海涵 实习生 周选彬  本版摄影:本报记者 严明

地址: 广州市沙太南路1023号南方医科大学行政楼2楼    邮编:510515
版权所有:南方医科大学教务处
常用连接:学校首页   |   招生网站   |   教学发展中心   |   本科审核评估   |   旧版教务处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