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务处
位置: 网站首页 > 学生天地 > 正文
学生天地

经济困难还是享受政策;助学贷款学生心态面面观

人民网 发表于: 2004-09-08 00:00 点击:

    国家助学贷款是为了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而设立的。然而作为受益主体的部分学生却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及时还款,这使得助学贷款的发放遇到了困难。对此,记者直接间接采访了高校的一些学生,从借与还两方面了解他们的心态。

  贷款

  经济困难不得不贷

  一些获得贷款的家庭经济困难,无力支付大学学费甚至是生活费的学生曾表示,助学贷款政策,仿佛是暗夜里的一道亮光给了他们希望。因为家境贫寒使得他们如果不贷款就没有钱上学。在步入学校大门后,学校给予他们缓交学费的照顾,又积极帮助他们申请助学贷款,这份关爱使他们感动不已。

  独立生活选择贷款

  也有些学生生活并不十分困难,但还是选择了贷款。在调查采访中发现,这些学生都是独立性很强的,他们坚信自己能够撑起自己的一片天空。南开大学数学系的一位男生说:“家里也并不是供不起我上学,只是觉得自己大了,应该靠自己的本事来养活自己,我坚信自己有这个能力。”本科期间,他在做家教的同时还给两家网络公司打工,忙碌的生活并没有影响学业。还有一些学生则是为了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而选择了贷款,用他们的话来说就是:“父母为我们操劳了大半辈子,现在我们已经能够独立了,就要依靠自己来给他们减轻一些负担。”

  享受政策为贷而贷

  据了解,还有一些学生完全是为了享受助学贷款这项政策,是单纯的为了贷款而贷款的。他们只是觉得国家有这项政策,不用的话岂不是有些浪费,于是也办了贷款。南开大学计算机系一位男生说:“我要贷款就是为了享受政策,买个好的电脑,有这个条件,为什么不利用?”问及还款的问题,他说:“到时候工作了,自己努力挣呗,实在不行还可以跟家里借一些小头。” 尽管有媒体曾质疑过这部分获得贷款的学生“挤占了国家资源”,但是各方观点交锋并没有防碍有这些条件的学生获得贷款。特别是银行人士对一些名牌大学热门专业的学生发放贷款还是比较偏爱的。

  还款

  有专家曾指出,在我国,诚信建设越来越受到社会推崇。国家助学贷款的还款情况逐步成为了社会检验大学生诚信程度的参考标准之一。那么,高校学子又是如何看待助学贷款的还款问题呢?

  信用为重,理所当然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很多学生认为还款与否首先关系到个人信用问题,如果不偿还贷款,就等于失去了信用,将来也就无法在这个个人信用日趋重要的社会立足。与此同时,他们还认为国家的助学贷款政策是给予他们的一种帮助,偿还贷款是理所当然的,无故不还的行为是可耻的。南开大学物理学院的一位贷款的男生对记者说:“人无信不立,我们作为接受了高等教育的人才,更应该讲求信用。那些不还贷款的同学,只能是得一时之小利而失一生之大利,因为他们失去了信用这笔宝贵的财富。”

  未能还款,实属无奈

  值得关注的是,有一部分不能还款的学生并不是恶意逃贷,而是出于经济上的原因,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偿还款项。毕业后,有些同学因为没有找到较好的工作而收入欠佳,再加上本身家境贫寒,负担沉重,所以无法偿还所欠贷款。记者采访到一位已经工作的天津大学毕业生,他说自己贷款时也曾立下誓愿,希望将来能够偿还贷款,同时减轻家庭的负担,但谁知真正步入社会,才发现生存的艰难,维持正常的生活还有一定困难,更不用说偿还贷款了。据调查,因这种情况而不能还贷的学生不在少数。还贷的压力,在他们没有展翅高飞前确实压得他们很沉重。一些人希望能获得一定形式的扶持,例如他们愿意到偏远地区一些艰苦的岗位上工作,由国家替他们还部分贷款,或者企业资助他们还贷,他们与企业签订长期工作合同。许多贷款的学生在艰难地找寻还贷的出路。

  就是不还,能奈我何

  除了因客观经济因素而不能还款的情况外,还存在恶意逃贷的现象。有些同学毕业后找到了比较理想的工作,且收入颇丰,但他们却拒绝偿还贷款。他们身在外地,本地银行无法跨地区寻到其确切的踪迹。记者间接了解到,一些不还贷的例子对部分在校学生产生了负面影响。有的同学认为,这就如同有人过马路闯红灯不受惩罚,会有一批人跟着闯红灯,这种“示范效应”下,谁不闯红灯就仿佛吃了亏。不过,更多的同学认为,相信随着国家信用体制的完善,不守信的人不仅无空可钻,而且将自食其果。

地址: 广州市沙太南路1023号南方医科大学行政楼2楼    邮编:510515
版权所有:南方医科大学教务处
常用连接:学校首页   |   招生网站   |   教学发展中心   |   本科审核评估   |   旧版教务处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