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8月26日电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完善以奖、贷、助、补、减为主体的助学体系的同时,还将视角投向贫困生资助伦理问题,探索出一套“隐形补助”的新路子,在给贫困生经济补助的同时,也充分考虑到对他们的自尊与隐私的保护。
中国科大学生人手一张“校园一卡通”,一卡在手畅行校园,日常校内消费均可通过“一卡通”实现。为此,该校学生处与网络中心、饮食中心、财务处等部门联合,在“一卡通”网络系统中设定学生消费情况预警线,按月对学生在校内用餐情况进行统计,如果有学生每月在校内食堂用餐60次以上、消费总额在150元以下,“一卡通”系统就会自动生成此类学生的数据库。这时候,无须学生自己申请补助,学生处便主动核实情况并在其“一卡通”账户中存入每月150元或120元的补助。达到生活预警线的学生一年最多可得到10次“加卡”补助。仅去年一年,中国科技大学通过这种不见面的一对一资助方式,就向1100人次学生发放了临时困难补助66万元。
“隐形”补助的受益者、该校地球空间科学学院2004级学生田田(化名),在入学不久就意外地发现自己的就餐卡上多了一笔钱。她感觉很温暖,认为这种补助方式充分考虑到部分同学不愿张扬贫困的心理感受,体现了对学生人格尊严的尊重。
中国科大学生处负责人说:“这实际上涉及到救助伦理问题。我们在让贫困生得到经济上的资助的同时,还应该避免方式方法上的不当有可能给他们带来的精神上、心理上的压力。”
中国科大这项“隐形补助”政策已经试行了两年多,受到学生、家长和老师的多方好评。学校称这种资助方式目前仍在探索之中,并希望能在其他各项资助政策中,推广这种将物质资助与情感体谅、人格尊重“捆绑”起来的“低调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