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专稿
时下,高考录取工作渐进尾声,十年寒窗,终于面对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许多寒门子弟面对天文数字般的学费却无论如何也高兴不起来。然而社会没有忽略这些成绩优异却无法负担学费的学生,以媒体为主导的爱心捐助活动轰轰烈烈地展开,社会各界纷纷解囊相助,通过各种途径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大学梦。
8月10日《中国青年报》报道了吉林省双辽市社会各界捐资助学所遇到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市委的主动令人感慨,而26个志愿者通过“跟要饭没有什么区别”的“化缘”来为贫困学生募捐实在令人心酸。我们对这些热心的人感动的同时也对那些尖酸、冷漠的人给予谴责。然而我们是否曾想过造成今天这么多贫困学生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只有了解了问题的真正原因才能对症下药,解决问题,今天我们也就不会如此声势浩大地举行捐助了,也就不会出现让我们的志愿者落泪这种事情了。
笔者认为,造成今天规模庞大的贫困生的一个原因在于高昂的学费。众所周知,高校的收费一直居高不下,没有人知其深浅。《信息时报》载教育与医疗、住房被列为当下国内最贵的三项生活必需品。农民无法承受,城市居民也叫苦连天。一项调查显示,仅有7.5%的被调查者能够接受大学每年5000元以上的学杂费收费标准,多达71.6%的被调查者认为现在的高等教育收费太贵。
从世界范围看,学费占家庭收入的比重大致占人均GDP的比一般在20%左右。而我国在2001年中国的大学平均学费是3895元,所占中国人均GDP已经超过了50%;农村更严重,2001年农村的人均纯收入是2400元左右,学费占这一数据的比重,已经超过了170%。2003年,中国人均GDP已经达到1000美元,相当于人民币8700元左右,但一个本科生一年只是学费就是5000元,这样怎么能说配置合理呢?另外根据调查显示一个人本科4年最少花费2.8万元,相当于贫困县一个农民35年的纯收入,这还没有考虑吃饭、穿衣、医疗、养老等费用。
目前的大学学费还没有一个明确的高低标准。据了解,我国在校贫困生的比例为20%,约240万;特困生则为5%-10%,约160万,即每5个大学生中就有一个因家庭困难上不起大学。或许我们都不知道培养一名大学生的成本是多少,但是高达20%的大学生上不起学,这至少说明目前的高校收费标准不符合国情,超出了公民的经济承受能力。《教育法》第二十五条:“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高校收费居高不下,而提供的服务却和收费不符。高校到底是不是在营利?营利的钱到底干什么去了?大学生想知道,他们的家庭想知道,资助贫寒学子的社会人士也想知道。
造成大规模贫困生的另外一个原因在于国家的教育投入不足。连续几年的高校扩招、一大批民办院校的兴起,考上大学已经成为很容易的事情。但是我国目前对于教育的投入还远远不能满足教育的发展。
据新华社消息,10年间,我国大学学费从每年几百元一路飚升至每年5000元—8000元不等,学费猛涨约20倍,而1994年至今10年间,国民人均收入增长不到4倍。1993年发布《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时,提出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支出在上世纪末占GDP的比例应该达到4%,但这个目标从未达到。现阶段我国教育财政投入仅有3.28%,低于世界各国平均水平(5.1%)。按照专家的计算,如果财政投入承诺兑现,大学学费可以减半。
为救助贫困生,社会各界都伸出援助之手。笔者认为,救助贫困生不能仅仅依靠捐助。治病要除根,也许我们今天能够资助一个学生进入大学,可是他进入大学以后呢?依靠贷款?他的付出能够获得相应的服务吗?他毕业后可以找到一份像样的工作吗?或许,都要打个问号。帮助贫困大学生一方面要求高校的负起责任,降低学校成本,提高服务质量,真正帮助贫困生“脱贫”。另外一个方面国家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这不是一个口号,应该切实地实行,尤其是对高等教育的投入。现在的大学教育已经陷入了一个泥塘,如果国家不给予必要的关注,人才断层绝非杞人忧天。
中青在线专稿(J-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