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看了郑张尚芳先生的BLOG中有一篇文章《“支那”真正的来源》。其中关于“China”的起源考究到最后只是反驳了China不是来自于“秦”,但并没有解释为什么“支那”有贬义的含义。
实际上从古印度语文献中早于秦代就称中国为Cina时并没有贬义,“支那”这个词到了日本侵华时期才有了愚昧无知的含义。
这和一个叫做“alphabetism”的英文单词相关,该词再查英汉词典的时候,给出的解释是“按照字母顺序的姓氏歧视”。其实alphabet这个单词就是希腊语里面的第一个字母alpha和第二个字母bet的拼合。
单纯从汉语上说,这个解释就让我们一头雾水了,到底这个单词是什么意思呢?其实alphabetism指的是在英文世界里,如果姓名或者公司的名字在进行排序的时候,如果没有特殊约定,为了表现相对的公平,必然是字母A开头的名字和公司名字会排在前面,字母Z开头的排在最后。这就像中国人在排列一些委员的名字的时候,会特别注明,“按姓氏笔划排序”这样一来,姓“丁”的人就会排在姓“康”的人的前面,如果总是这个姓丁的人排在前面,那么他就特别容易被人记住,或者是笔划数超多排在最后也容易被别人记住。英文世界也是如此,如果按照字母表排序的话,名字是A开头的人或者公司,或者是字母表的前几个字母,或者是最后几个字母,都容易被人记住,而中间的几个字母开头的名字往往被大家忽视,这就叫做alphabetism.例如新浪的BLOG推荐列表也是以字母顺序排序的,但是往往我们只看到前面几个人的名字,中间的就会快速的扫一眼而已,除非这个人特别有名,我们的目光才会稍微的停留一下。
因此,美国更愿意叫做America,是来自一个探险家亚美利哥(Amerigo)的名字的变化,而不喜欢用哥伦布(Columbus)的名字来命名。英国以前叫做大不列颠Britannia,觉得排在美国后面很不爽,因此又叫做United Kingdom,美国也不示弱,也找到对应的称呼,叫做USA。
日本进略朝鲜的时候,对于朝鲜英文叫做Corea很不爽,因为这样根据字母表排序的话就会排在Japan的前面,例如在奥运会开幕式的出场顺序上,朝鲜就会在日本之前亮相。类似的场合都会遭遇相同的命运。
朝鲜之所以叫做“Corea”实际上是因为唐朝的时候朝鲜是中国的附属国,一直到清朝都要每年向朝廷进贡。唐朝时期的朝鲜被称作“高丽”,英文名字因此得来。
日本人征服朝鲜后,就通过辅音字母的换字法,把Corea改成了Korea,因为C,G,K,这三个字母替换之后单词的含义有的时候是不会产生变化的,这是印欧语系的一个通用规律。例如:Combat表示打斗,Kombat也表示打斗的意思。这样以来,韩国,朝鲜,就排名在日本之后了。
同时还有一个国家China也是排在日本之前,但是却不能被换成Khina,因为这样发音就不对了。这时候就只能把China替换成Sino来称呼中国,当然这种替换不是日本人干的,在英语里面这两种拼写都是对的,但是侵华的日本人更喜欢Sino因此叫中国人为“支那人”,后来因为日本人见到中国人的很多民族劣根性,“支那”才带上了愚昧无知的含义。这些问题也被鲁迅先生批评过,柏杨也批判过,但是依然没有改变,所以,虽然日语里面有专门的词叫做“中国”,但是,如果你看过一本书叫做《菊与刀》的话,就不难明白,为什么有些瞧不起中国人的日本人依然叫中国人为“支那人”。
同样的,北京以前被日本人命名为“PEKING”,也是一种污辱性的翻译方法,根据英文中的元音换字规律,可以被替换成PIG。所谓元音字母的换字规律,就是单词里面的元音替换之后,单词的含义基本不变,例如wreck,wrack都表示“失事轮船和飞机的残骸”。所以把一个首都城市污蔑为“猪”,而当时我们由于英文的不精通却不知晓,确实是一种悲哀。所以新中国成立之后,北京的英文被改为BEIJING,北京大学的名字是BeiJing University而不是PEKING University。但是由于我们的英文教育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因此目前国内有很多在北京的企业或者公司依然会把名字翻译成Peking,最典型的是一个公司叫做SINOPEK。我不知道欧美人看了会怎么想,他如果告诉你这是不好的,你会觉得他侮辱中国,他出于礼仪不说,你又会觉得这是对的。这个问题真是两难。
有的人可能会说人家外国人这么叫中国本来没有这种意图,是你中国人太自卑才会这样想。其实要反驳这一点很容易,文化都是相通的,中国人起名字或者公司命名,都会有一些谐音的避讳,例如姓王的人不会给自己起名字叫做王巴,姓花的人不会给自己起名字叫做花柳。当然我这两个例子并没有攻击这两个姓氏的意思,我想说任何一个姓氏起名字都会有避讳。公司的名字也是一样的道理。所以英文同样如此。这是语言的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