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务处
位置: 网站首页 > 竞赛考试 > 正文
竞赛考试

深度分析:07年考研热“退烧”为什么(图)

解放日报 发表于: 2006-12-20 00:00 点击:
深度分析:07年考研热“退烧”为什么(图)
2001-2007年考研报名人数分布图

  如同一根持续了近十年的“大阳线”,突然折了腰。日前,200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工作正式结束,128.2万的报名人数,相比去年只增长了0.5%。而在过去数年里,增长率几乎一直维持在20%以上的高位。

  “考研热”戛然消退,让众多考生和教育界人士大跌眼镜,一时间众说纷纭:考研热缘何“退烧”?

  各地,减!减!减!

  “我们班今年报名考研的同学不到1/3,”上海某高校电子系大四学生陈实说:“上一届一个40多人的班,不考的人顶多三五个。”

  出现这种变化的绝非一系一校。湖北历来是考研“大户”,今年报名总人数比去年减少了7000多;上海今年的报名人数比去年下降6.5%,13年来首度跌破10万。加上北京、江苏山东广东……今年全国共有10余个省区的报考人数呈减少态势。

  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全国的报名人数比去年只多了7000人。“0.5%的增长率,其实也就是持平,” 教育部高校学生司一位官员表示,“这可是近10年来的第一次,我认为转折点出现了。”

  回首往年:2001年全国考研报名人数只有46万,2005年达到117万,5年之内翻了一番多。从2001年到2006年,年均增长率高达22%。

  今年与往年,冰火两重天。2003年,全国大学本科实行了新一轮扩招,推后4年的2007年,理应成为又一个报考高峰。但是很显然,这个在很多人看来势所难免的考研高峰并没有出现。个中缘由,耐人寻味。

  扩招惹的祸?

  在浙江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叶主任看来,考研热“退烧”,收费首先难逃干系。据介绍,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明年将在包括北大、清华、浙大、 复旦等17所高校进行试点,进入这些高校的研究生将不再区分公费和自费,而是对其中的优秀者以奖助学金的方式进行资助。

  这样一来,家庭经济困难的考研者必须慎重选择了。上海大学新闻专业的一位女同学原本一心备考,但得知收费改革的消息后,就不得不打消了念头。“家里实在没有钱再供我上学了,现在必须找工作。”

  华东师范大学就业指导中心的屠老师认为,近年来研究生就业行情的每况愈下,这是调节考研人数的一个重要“杠杆”。当初考研热的出现,其实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本科生的“就业恐惧”。但是3年之后,硕士学位拿到手,不少人却发现自己的境遇没有丝毫改变,就业仍旧不理想。

  普健是武汉某高校2004级的硕士生,明年毕业,前两天刚刚来上海参加了联合利华的面试。“和本科生比,我一点优势都体现不出来,” 惨遭淘汰的普健忿忿不平,“研究生三年算是白读了。”但在联合利华的人事经理看来,普健一点都不冤。毕竟,绝大多数外资企业招聘历来就轻学历、重能力,给予研究生和本科生的薪资报酬几乎完全一样。

  普健则把自己“白读三年”的罪过归咎于连年来的大规模扩招。“我的导师带11个学生,哪里管得好?见一面都难!”另一位化学专业的硕士生也抱怨,三年来一直在给导师“打工”,“花了三年的时间和金钱,但个人的竞争力没有提高。这样以后谁还考研究生啊!”

  重数量到重质量

  有关专家表示,考研热的 “退烧”,从深层次上说,是市场之手对目前国内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反馈和评价结果。 武汉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周叶中认为,考研热的“退烧”是我国学历“泡沫化”破裂,高层次人才培养重归集约化、精英化的一个预兆。

  “很多高校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南京大学研究生院的江老师说,我国的硕士生培养模式,正在从单纯追求数量的粗放型增长转变为注重质量的效益型增长。

  最有说服力的是,在经历了连续几年的扩招之后,一些高校开始主动放慢扩招步伐,甚至开始缩小招生规模。据记者了解,武汉大学从去年开始就已减少计划招生人数,从5200人减少到4700人左右,缩减比例将近10%;

北京大学2007年计划招生3047人,比去年减少292人。而像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这些往年的招生大户,也都纷纷减少或者维持招生的人数,不再扩招。

地址: 广州市沙太南路1023-1063号南方医科大学行政楼2楼    邮编:510515
版权所有:南方医科大学教务处
常用连接:学校首页   |   招生网站   |   教学发展中心   |   本科审核评估   |   旧版教务处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