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新时代全国高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建立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机制,发挥好课堂教学作为人才培养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严格课堂教学纪律,规范课堂教学管理,加强过程管理,拓宽教学交流渠道,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学校依托自有教务系统,推出课堂教学随堂评价(领导、督导、同行、学生)、授课结束课程评价(学生)两种覆盖全校各类课程的微信实时评课措施。结合现有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具体要求如下:
一、实施日期:2019年3月4日开始。
二、学生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在课程教学结束后2周内操作,每个学生对每门课程仅评价一次。不评价的不能通过教务系统或微信公众号等途径查阅成绩。
三、学生随堂评价
学生是课堂教学主体,参与随堂评价充分体现学生参与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更能真实反映教师上课情况,实时激励教师及时做出改进,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1、问卷调查。2019年1月24日,教务处委托教学信息员开展一次随堂评价调查。共有897名同学参与调查,范围涵盖2014至2018级12个学院36个专业(方向)。95.98%的同学表示支持随堂评价,支持以适当的激励措施鼓励全体同学积极参与,师生协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调查报告见附件1)。
2、相关要求。随堂评价原则是课后至当天24点前评价当天上过的课程,每次评价只评价4-5项指标,显著远离平均分的评价无效。随堂评价以课次为基础,覆盖到所有授课教师。试行期措施:2019年3月4日至5月5日前,可以回评当周上过的课程;2019年5月5日后,只能评价当天和前一天上过的课程。发现一次虚假评价的(如没到课堂上课却参与了评价),该门课程所有评价作废。
3、学生随堂评价激励措施。为表彰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认真如实的随堂评价,根据同学们的意见,拟定课程成绩奖励、选课优先权、综测加分等相关激励措施。课程成绩奖励分是在课程原有总成绩基础上另外增加(不占课程总成绩比例),课程最终成绩不超过100分;综测加分另行拟定。
奖励标准(暂定):以一门课程为例,将显著远离平均分的评价去除后,评价次数达到课程授课总次数70%、50%、30%、20%的,分别给予不同等级的奖励。具体奖励办法2019年5月前公布试行。
四、教师随堂评价
各类别教师同期开展随堂听课、巡课微信评价。学校领导每学期不少于3次,各学院(教辅单位)、各系(教研室)领导每学期听课不少于4次;教学管理人员每月听课不少于2次;教学组长在本教学组授课期间听课不少于3次;系(教研室)每学期都应组织教师互相听课;校、院级督导专家按计划要求听课,每月发布一次督导简报。
五、相关说明
1、每月公布评价结果。公布各单位及教学督导开展评价情况,公布教师随堂评价结果、学生随堂评价结果(排名前30%、后30%)。
2、每学期公布课程评价结果,形成课程评价报告。
3、实时将学生评价结果通过微信推送给教师。
4、开展“名师优课”计划,筛选出教师、学生心目中课堂优秀的课程和教师,在教务系统中突出显示标注。并作为教学竞赛、优秀教师评选的主要参考依据。
5、教师培训提升。将评价结果排名靠后的教师名单转发相关学院和职能部门,建议通过教学培训等措施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或采取其他措施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6、根据师生反馈,相关激励措施在经过1-2学期试运行后,可做适当调整,评价指标每学期完善更新。
附件:开展随堂评价学生问卷调查结果.docx
教务处
2019年3月8日